潘文樂旨的成語故事
拼音pān wén lè zhǐ
基本解釋《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于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dāng)?shù)镁狻!瘡V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樂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出處《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于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dāng)?shù)镁狻!瘡V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暫未找到成語潘文樂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潘文樂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以文亂法 |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身無分文 | 司馬文森《風(fēng)雨桐江》第一章:“他現(xiàn)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dāng)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經(jīng)文緯武 |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fù)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jīng)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敬業(yè)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jié)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文山會海 | 《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jī)關(guān)干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后,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
文治武功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zāi),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禮壞樂缺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shí)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zhǔn)。” |
樂以忘憂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tuán)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表面文章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xué)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一句話,就是要落在實(shí)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shí)際效果、實(shí)際效率、實(shí)際速度、實(shí)際質(zhì)量、實(shí)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 |
入文出武 | 唐·張說《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 |
其樂融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
虛文浮禮 | |
悶悶不樂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
津津樂道 | 清 錢學(xué)綸《語新》下卷:“風(fēng)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咸津津樂道之。” |
文理不通 | 《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
識文談字 | 明·無名氏《薛苞認(rèn)母》第二折:“孩兒也,你是個識文談字的人。” |
安居樂業(yè) | 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其服。” |
舉酒作樂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xiàn)捷,群臣上賀,權(quán)乃舉酒作樂。” |
樂而不淫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文武全才 | 《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jǐn)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