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粟股栗的成語故事
拼音fū sù gǔ lì
基本解釋皮膚上起疙瘩,大腿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夫至以行惡為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栗矣。”
暫未找到成語膚粟股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膚粟股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切膚之痛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中卷:“獨其切膚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輒復云云爾?!?/td> |
尺布斗粟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引民間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
仁漿義粟 | 《搜神記 楊伯雍》:“公汲水作義于坂頭,行者皆飲之?!逗鬂h書 黃昏傳》:“于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 |
粟紅貫朽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td> |
粟陳貫朽 | 明 范受益《尋親記 告借》:“你如今萬廩千倉,粟陳貫朽,每日勞勞碌碌,使盡機謀,如今半百之秋,又無男女,還不修善,更待何時?” |
貫朽粟紅 | 明·吾丘瑞《運甓記·蘇峻倡亂》:“甲精器利,貫朽粟紅,兵誦吉申,民歌召杜?!?/td> |
末學膚受 |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
膚末支離 | 清 方苞《書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膚末支離,而無所歸宿?!?/td> |
不寒而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td> |
刺股讀書 |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體無完膚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 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td> |
毛發絲粟 | 宋 歐陽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方是之時,天下之人,毛發絲粟之才,紛紛然而起。” |
飛芻挽粟 | 東漢 班固《漢書 主父偃傳》:“又使天下飛芻挽粟?!?/td> |
耳目股肱 |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td> |
股掌之上 | 《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td> |
剝床及膚 | 宋 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剝床及膚,其憂豈不在民乎!” |
膚受之愬 | 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
肌無完膚 | 《舊五代史·唐書·李健及傳》:“健及少遇禍亂,久從戰陣,矢石所中,肌無完膚?!?/td> |
割股療親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2回:“妯娌兩個商議,說要割股療親,可以回生起死?!?/td> |
汗流浹膚 | 宋·洪邁《夷堅乙志·青童神君》:“[深父]夢若至諸天閣下……有人擠之,墜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浹膚?!?/td> |
滄海一粟 | 宋 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td> |
股掌之間 | 清·吳趼人《俏皮話·松鼠》:“若以我之同類,何以獨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寧不欲一伸其自由耶?” |
貫朽粟陳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td> |
擦屁股 | 莫應豐《將軍吟》第七章:“一陣風一吹,就是一個新花樣,過幾天又要擦屁股。” |
皮膚之見 | 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執文昧理,以模范《論語》為病,此皮膚之見,非心解也?!?/td> |
貫朽粟腐 | 《史記·平淮書》:“漢興七十余年之間……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
太倉一粟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多少大家集個成數出來;但恐太倉一粟,無濟于事。” |
身無完膚 |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