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連袂的成語故事
拼音bǐ jiān lián mèi
基本解釋肩膀相并,衣袖相連。形容連接不斷。
出處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 游恒山日記》;“近則龍山西亙,支峰東連,若比肩連袂。”
暫未找到成語比肩連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比肩連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字連城 |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詔詩。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 |
一迭連聲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6回:“左右一迭連聲道:‘帶婦人,帶婦人。’那婦人卻動也不動。”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晉書 王湛傳》:“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絲紛櫛比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纂組異聞,網羅軼事,猥瑣贅余,絲紛櫛比,一經奇見而色飛,偶爾艷聆而絕倒。” |
兩肩荷口 | |
舉世無比 | 宋·錢易《南部新書》庚卷:“蕭穎士,開元中,年十九,擢進士第,儒釋道三教無不該通,然性偏躁,忽忿戾,舉世無比。” |
舉世莫比 | 宋·錢易《南部新書》乙卷:“孝行忠鯁,舉世莫比,門表闕臺者六所,今古無之。” |
五星連珠 | 《竹書紀年》上卷:“鳳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
亞肩疊背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嚷嚷,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
亞肩迭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迭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
今非昔比 | 元 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豈敢飲酒?”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價等連城 | 《北史·彭城王勰傳》:“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 |
價重連城 | 唐·韋莊《乞彩箋歌》:“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
克肩一心 | 語出《書 盤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傳:“用布示民必以德義,長任一心以事君。”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兵連禍接 | 孫中山《誥誡東江叛軍通令》:“數年以來,閩、粵、湘生民涂炭,曹吳二賊,實為禍首,近復啟釁浙奉,兵連禍接,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出師北伐。” |
兵連禍深 | 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兵連禍深,變起都邑,六師播蕩,九服震驚。” |
兵連禍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赍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馀年。” |
擊轂摩肩 | 《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
分形連氣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 |
力大無比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7回:“這兄弟兩個各使一根鐵棍,力大無比。” |
勾肩搭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4卷:“只見尼姑與那些女娘,或是摟抱一會,或是勾肩搭背、偎臉接唇一會。” |
十指連心 | 明 湯顯祖《南柯記 情盡》:“哎也!焚燒十指連心痛,圖得三生見面圓。” |
千金比屋 | |
壓肩疊背 | 《水滸傳》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疊背,何止一二千人。” |
壓肩迭背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迭背,何止一二千人。” |
發喊連天 |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一折:“憑著俺猛將千員,士卒勇健,相征戰,則聽的發喊連天,將武藝可便從施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