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巢鳩據(jù)的成語故事
拼音què cháo jiū jù
基本解釋同“鵲巢鳩居”。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鬼求人》:“夫鵲巢鳩據(jù),事理本直。”
暫未找到成語鵲巢鳩據(j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鵲巢鳩據(j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舊燕歸巢 | 明·顧大典《青衫記·裴興歸衙》:“似舊燕歸巢,雙語檐前。” |
進退失據(jù) | 宋 陳亮《謝安比王導》:“溫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故氣不足以決之,而進退失據(jù)。” |
引經(jīng)據(jù)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jù)大義,正之經(jīng)典。” |
尸鳩之平 | 《詩經(jīng)·曹風·鸤鳩》:“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毛亨傳:“鸤鳩之養(yǎng)其子,朝從上下,暮從下上,平均如一。” |
據(jù)鞍讀書 | 《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diào)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jù)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
有根有據(jù)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八回:“鄭恩聽了這一席話,欲待不信,這賣油梆子現(xiàn)在,是他掐算出來的,似乎有根有據(jù),怎么不信?” |
據(jù)理力爭 | 北齊 魏收《魏書 陽固傳》:“崇雖貴盛,固據(jù)理不撓,談?wù)咝姥伞!?/td> |
據(jù)為己有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我故倡為析居之儀,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jù)為己有。” |
巢林一枝 | 語出《莊子 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 |
鵲巢鳩占 | 《詩經(jīng) 召南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
燕巢飛幕 |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收〉》::“[北虜]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呂延濟注:“魚游沸鼎,燕巢飛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將破,而將軍居之,亦同魚燕之危。” |
據(jù)圖刎首 | 《文子 上義》:“左手據(jù)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為,身貴于天下也。” |
燕巢于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
鳩集鳳池 | 《資治通鑒·唐紀則天后圣歷二年》:“內(nèi)史王及善雖無學術(shù),然清正難奪,有大臣之節(jié)。”胡三省注:“《朝野僉載》曰:‘王及善才行庸猥,風神鈍濁,為內(nèi)史時,人號為“鳩集鳳池”。’” |
鳩居鵲巢 | 《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毛傳:“鳲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 |
燕巢幙上 | |
散陣投巢 | 聞一多《紅燭·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陣投巢的烏鴉。” |
聲名鵲起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洪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為戲忠臣。 |
鯨吞虎據(jù) | 《舊唐書·蕭銑等傳論》:“自隋朝維絕,宇縣瓜分,小則鼠竊狗偷,大則鯨吞虎據(jù)。” |
有憑有據(jù)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jù),須不是你自輕自賤。” |
雀喧鳩聚 | 唐·羅隱《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還有市薼沽酒客,雀喧鳩聚話蹄涔。” |
巢毀卵破 | 《后漢書·孔融傳》:“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
鴉鵲無聲 | 《痛史》第二回:“此時只覺得靜悄悄的鴉鵲無聲。” |
鵲壘巢鳩 | 清·李漁《慎鸞交·賄篾》:“有甚仇,無端暗把機鋒構(gòu),硬將人排擠,叫把鵲壘巢鳩。” |
傾巢而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拼、我將何策勝之?” |
鵲反鸞驚 | |
傾巢出動 | 羅廣斌《紅巖》第六章:“哪怕是一點最小的風吹草動,觸及了蛛絲牽動了蛛網(wǎng),便會立刻引起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們的傾巢出動。” |
查無實據(jù)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01回:“那兩個差頭,白白的又發(fā)了一注子大財,只以‘查無實據(jù)’稟報縣公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