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開悟的成語故事
拼音huō rán kāi wù
基本解釋同“豁然大悟”。
出處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慧遠法師》:“初聞安師講《般若經(jīng)》,豁然開悟,嘆曰:‘九流異議,皆糠秕耳。’”
暫未找到成語豁然開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豁然開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開源節(jié)流 | 荀況《荀子 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yǎng)其和,節(jié)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
渾然一體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信口開合 | 元 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開合,絮絮聒聒。” |
喜笑顏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開門見山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xiàn)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鐵樹開花 | 明 來集之《鐵氏女》:“頓開鸚鵡籠,扭上鴛鴦配。定教那鐵樹開花還結(jié)子。” |
大開方便之門 | 明 馮惟敏《僧尼共犯》四:“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
死不開口 | 老舍《四世同堂》:“別跟我裝蒜了,死不開口。打開天窗說亮話,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
意興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超然物外 | 宋 葉夢得《石林詩話》:“淵明正以脫略世故,超然物外為適,顧區(qū)區(qū)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
信口開河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
超然絕俗 | 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 |
蕩然無余 |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zāi)起柏梁,遂逐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燼,湘囊綖柣,蕩然無余。” |
豁然開朗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
打開天窗說亮話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7回:“‘打開天窗說亮話’,還不是等姓賈的過來盡點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們老爺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
廣開言路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來歷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
黯然神傷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女更黯然神傷,泫然流涕。” |
躍然紙上 | 清 薛雪《一瓢詩話》:“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
開柙出虎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旗開得勝 | 元 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