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湯湯的成語故事
拼音hào hào shāng shāng
基本解釋猶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出處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暫未找到成語浩浩湯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浩浩湯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揚湯止沸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
赴湯蹈火 |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
浩如煙海 | 宋 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抉摘幽隱,枝計毫厘。” |
聲勢浩大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
浩浩蕩蕩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
換湯不換藥 | 馬南邨《燕山夜話 文章長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幾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實際上不過是為短而短,內容仍舊換湯不換藥。” |
空心湯圓 | 茅盾《“九一八”周年》:“華盛頓也許要來‘周年’:重申《九國條約》,再給高等華人空心湯圓。” |
浩然之氣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
固若金湯 | 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
灌米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3回:“連日統領見了他,著實灌米湯;他亦順水推船,一天到晚,制造了無數的高帽子給統領戴。” |
浩氣凜然 | 《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
以湯沃雪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若以水滅火,若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如湯灌雪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王言》:“則民之充惡,如湯之灌雪焉。” |
赴湯跳火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說那里話!若肯在老爺前,抬舉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雖赴湯跳火,敢說不去?” |
稀湯寡水 | 陳忠實《白鹿原》第26章:“我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全給他攪得稀湯寡水……” |
煙波浩渺 | 唐 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鳥飛處認鄉關。” |
斧鉞湯鑊 | 《漢書·蘇武傳》:“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
湯里來,水里去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1回:“這正是俗語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 |
卷帙浩繁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6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時紙價騰貴,貲力不給。” |
如蹈湯火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湯火。” |
黃湯淡水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這兩日只有口游氣兒,黃湯淡水誰嘗著來?” |
如湯沃雪 | 漢 枚乘《七發》:“小汴大歠,如湯沃雪。” |
沸沸湯湯 | 《山海經·西山經》:“[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 |
湯去三面 |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
流湯滴水 | |
峨峨湯湯 | 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湯湯彈此曲,寄聲知音同所欲。” |
浩然正氣 | 老舍《兔兒爺》:“抗戰建國須憑真實本領與浩然正氣,只能迎時當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漢奸,也是廢物。” |
浩氣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