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的成語故事
拼音fǔ jīn zhuī xī
基本解釋撫:按;摸;接觸;今:當前;眼下;追:回想;昔:過去。接觸到當前的情景;回想追念過去的情形。
出處清 周亮工《題菊帖后》:“撫今追昔,淚且涔涔透紙背矣。”
暫未找到成語撫今追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撫今追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
古往今來 | 晉 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 |
知往鑒今 | 明·無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鑒今,驅曹蕩吳,非同小可也。” |
奮起直追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9回:“義無反顧,惟有群策群力,奮起直追,迅電華會代表,堅持原案。” |
今古奇觀 | 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于男,難以啟齒。” |
今夕何夕 | 《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
古來今往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江都市孝婦屠身》:“古來今往夕陽中,江山依舊在,塔影自凌空。” |
古為今用 | 毛澤東《書信選集 致陸定一》:“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
今生今世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這歪剌骨便是黃花女兒,剛剛扯的一把,也不消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罷!就當面賭個誓與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
格古通今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眾所傳。今番詔取為官后,保祚皇圖億萬年。” |
急起直追 |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5回:“急起直追,猶虞不及。” |
亙古通今 |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 |
今月古月 | 唐 李白《把酒問月》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你追我趕 | 《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 |
舊雨今雨 |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
往古來今 | 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
古是今非 | 元·馬致遠《青衫淚》:“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
繼古開今 | 魯迅《書信集 致鄭振鐸》:“先生如離開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為文化舊都,繼古開今之事,尚大有可為者在也。” |
非昔是今 |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秦并六國一統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
今雨新知 |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唐 權審《絕句》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博古通今 | 《晉書 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愿加三思。” |
通今博古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
古今中外 |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的。” |
貴古賤今 | 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以自序》:“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
是古非今 |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且儒雅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