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聾裝啞的成語故事
拼音tuī lóng zhuāng yǎ
基本解釋比喻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暫未找到成語推聾裝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推聾裝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震耳欲聾 |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
聾者之歌 | 《淮南子 原道》:“夫內不開于中,而強學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女扮男裝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
振聾發聵 |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
推波助瀾 | 隋 王通《文中子 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
有錢使得鬼推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錢使得鬼推磨。’我們不少的是銀子,匡得將來買上買下。” |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章:“寡婦孤兒,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裝神弄鬼 | 宋 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12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 |
反復推敲 | 《詩話總龜》:“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著‘推’字,煉之未定。” |
裝瘋賣傻 | 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
推心置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
有錢能使鬼推磨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正是‘官無三日緊’,又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
推陳出新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2回:“又道‘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這個笑話,細細想去,卻很有意味。” |
舌敝耳聾 | 《戰國策·秦策一》:“舌敝耳聾,不見成功。” |
啞口無言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
墻倒眾人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罷了!好奶奶們,‘墻倒眾人推’,那趙姨娘原有些顛倒。” |
推波助瀾,縱風止燎 | 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
順水推舟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你休得順水推舟,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
裝聾作啞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
屋烏推愛 | 明·許自昌《水滸記·漁色》:“蒙尊嫂留小生進里面來坐,這個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烏推愛,一時相繾綣。” |
裝模作樣 | 元 無名氏《凍蘇秦》:“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面都沒擺當,冷酒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 |
男扮女裝 |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29回:“自此薛敖曹與二張,在宮則男扮女裝,出外又橫行無忌,強占民妻,欺奸幼女,無所不為。” |
啞子漫嘗黃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文姜深閨寂寞,懷念諸兒,病勢愈加,卻是胸中展轉,難以出口。正是‘啞子漫嘗黃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不懂裝懂 |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媽也比他強呵,起碼不像她不懂裝懂。我最恨不懂裝懂像她那樣的老師。” |
推三拉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好生給姨太太捶腿。要茶要水,別推三拉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