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潰蟻穴的成語故事
拼音dī kuì yǐ xué
基本解釋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亂子。
出處三國魏·應璩《雜詩》:“細微可不慎,堤潰自蟻穴。”
暫未找到成語堤潰蟻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堤潰蟻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觸即潰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奕山與奕經同樣,經過輕舉妄動,一觸即潰、喪膽、乞降三個程序,結束了浙江軍事。” |
七穿八穴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5卷:“有時十字街頭七穿八穴。” |
不入獸穴,不得獸子 | 《北史·韋佑傳》:“古人稱不入獸穴,不得獸子。安危之事未可預量。” |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周書·李遠傳》:“古人有言:‘不入獸穴,安得獸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濟。”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
不戰而潰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9回:“孫臏使人挑龐涓之頭示之,步軍不戰而潰。”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東觀漢記·班超傳》:“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兩鼠斗穴 |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 |
乘車入鼠穴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齏瞰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 |
云屯蟻聚 |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天下英才,云屯蟻聚。” |
以肉去蟻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
以骨去蟻 |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
先驅螻蟻 | 《戰國策·楚策》:“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 |
決疣潰癰 | 嚴復《救亡決論》:“況夫益之以保舉,加之以捐班,決疣潰癰,靡知所屆。” |
決癰潰疽 | 《南齊書·柳世隆傳》:“今乃舉兵內侮,奸回外熾,斯實惡熟罪成之辰,決癰潰疽之日。” |
鑿穴為居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臺佟傳》:“佟隱于武安山,鑿穴為居,采藥自業。” |
十鼠爭穴 | 《梁書·元帝紀》:“侯景奔竄,十鼠爭穴,郭默清夷,晉熙附義。” |
十鼠同穴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 |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
千金之堤,潰于蟻壤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煬帝》:“乃舉國家之事,不屬之名義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賤干沒之宵小,豈非千金之堤,潰于蟻壤哉?” |
千金之堤,潰于蟻漏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千金之堤,潰于蟻漏,有罅故也。” |
堤潰蟻孔 | 韓非《韓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
如湯潑蟻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各處申達表文求救,累次調兵前去征剿交鋒,如湯潑蟻。” |
如蟻慕膻 | 《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
如蟻附膻 | 先秦 莊周《莊子 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