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竊詡詡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è qiè xǔ xǔ
基本解釋竊竊:暗中,私下。形容暗自夸耀
出處明·方孝孺《與趙伯欽書》:“而習俗卑下,學者祰于舊聞,不復知有學術,竊竊詡詡,茍且自恕。”
暫未找到成語竊竊詡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竊竊詡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竊竊私語 | 宋 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時尚竊竊私語,未敢公然言之。” |
窺竊神器 |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
偷香竊玉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雖不能夠竊玉偷香,且將盼行云眼睛兒打當。” |
盜玉竊鉤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 清吏條陳》:“盛宣懷不過郵傳部大臣耳,倘使處于總協理大臣地位,則盜玉竊鉤,何事尚不可為。” |
竊玉偷香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雖不能勾竊玉偷香,且將這盻行云眼睛兒打當。” |
狗偷鼠竊 |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無賴之人也。” |
竊衣取溫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益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
竊竊偶語 | 《金史·唐括辯傳》:“每竊竊偶語,不知議何事。” |
竊位素餐 | 《漢書·楊惲傳》:“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 |
鼠竊狗偷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75回:“鼠竊狗偷之徒,何足慮哉。” |
竊鉤竊國 | 《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
竊竊細語 | |
竊竊私議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干人正在那里竊竊私議。” |
狗盜鼠竊 |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賊乎?此真狗盜鼠竊耳!” |
竊玉偷花 | 明·孟稱舜《死里逃生》第一出:“你犯天條,竊玉偷花,不想落地獄,帶鎖披枷。” |
竊鉤盜國 | 廖仲愷《有感》:“竊鉤盜國將誰咎?扃鐍緘滕只自欺。” |
狼貪鼠竊 | 明 于謙《出塞》詩:“瓦刺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狼貪鼠竊去復來,不解偷生求速死。” |
大盜竊國 | 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
鼠竊狗盜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 先秦 莊周《莊子 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
詭銜竊轡 | 莊周《莊子 馬蹄》:“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 |
竊弄威權 | 宋·蘇舜欽《火疏》:“在輔弼無椑國體者去之,居左右竊弄威權者去之。” |
竊時肆暴 | |
椎埋狗竊 | 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六:“自絳灌至申屠嘉,皆向時棰埋狗竊之人。” |
鬻駑竊價 | 唐·黃滔《蔣先鋒》:“昨者赍持惡賦,刺謁清塵,本期劉子俊待以蓋甌之地,陸士衡處置于撫掌之間,豈期以寸獲長,鬻駑竊價。” |
竊據要津 |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衛則招搖過市,竊據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會。” |
潛竊陽剽 | 明·方孝孺《答張廷璧書》:“今天下學者靡靡焉,惟習之所同;潛竊陽剽,無所顧忌。” |
忝竊虛名 | 清·曾國藩《曾國藩日記》:“忝竊虛名,毫無實際,愧悔之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