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茂竹苞的成語故事
拼音sōng mào zhú bāo
基本解釋比喻興盛繁榮。
出處《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暫未找到成語松茂竹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松茂竹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我爺娘當初把我嫁給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拋。” |
東南竹箭 |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
絲竹之音 | 春秋·齊·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樂三千人,鐘石絲竹之音不絕。” |
絲竹八音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夔傳》:“夔善鐘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 |
絲竹管弦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豐功茂德 | 南朝·梁·裴子野《宋略總論》:“江東以來,有國有家,豐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
喬松之壽 | 《漢書 王吉傳》:“大王誠留意如此,則心有堯舜之志,體有喬松之壽。” |
內(nèi)緊外松 | |
刀過竹解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后來,果然辦得水到渠成,刀過竹解。” |
刻不容松 | 清·林則徐《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析》:“猶恐內(nèi)海匪船,潛赴外洋勾結(jié),是杜絕售私之勁,實屬刻不容松。” |
功垂竹帛 | 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欲》:“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
勢如劈竹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回:“曹操得勝之兵,殺入城中,勢如劈竹。” |
勢如破竹 |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皆迎刃而解。” |
臥冰哭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說到此處,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
名書竹帛 | 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 |
名垂竹帛 | 《吳越春秋 勾踐伐吳外傳》:“聲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含苞吐萼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式呈妍。” |
含苞待放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含苞未放 | 老舍《四世同堂》:“妞子還是一朵含苞未放的鮮花兒呢。” |
含苞欲放 | 清·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吹竹彈絲 |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未必不如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
吹竹調(diào)絲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吹竹調(diào)絲,行炙勸酒。” |
哀絲豪竹 | 唐 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 |
品竹彈絲 | 元·無名氏《貨郎擔》第四折:“又不會賣風流,弄粉調(diào)脂;又不會按宮商,品竹彈絲。” |
品竹調(diào)絲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柳耆卿]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品竹調(diào)絲,無所不通。” |
品竹調(diào)弦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調(diào)弦。” |
圖文并茂 | 王朔《修改后發(fā)表》:“我始終認為貴刊是國內(nèi)的一流刊物,圖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三性結(jié)合的比較突出的好刊物。” |
垂名竹帛 | 《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業(yè),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