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渟岳峙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謂水止不流,山高矗立。比喻人的凝重莊嚴。川,本作“淵”,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
出處《晉書·隱逸傳序》:“玉輝冰潔,川渟岳峙,修至樂之道,固無疆之休。”
例子且杓司盛年積學,川渟岳峙,人之期許與其所自許者非小。清·錢謙益《梅榴司詩序》
基礎信息
拼音chuān tíng yuè zhì
注音ㄔㄨㄢ ㄊ一ㄥˊ ㄩㄝˋ ㄓˋ
繁體川渟嶽峙
感情川渟岳峙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比喻句。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川渟岳峙的意思解釋、川渟岳峙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馬平川 | 能縱馬奔馳的廣闊平坦的地面。 |
三山五岳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
臨川羨魚 | 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
眾川赴海 | 眾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眾多的力量匯集在一起。 |
口壅若川 |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輿論之害。 |
名山大川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名山勝川 | 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 |
四山五岳 | 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 |
山峙淵渟 | 山立水聚。比喻端莊凝重的風度。 |
山崩川竭 |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征兆。 |
山川米聚 | 謂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語本《后漢書 馬援傳》:“捍援呴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
山止川行 | 喻堅不可摧,行不可阻。 |
巖居川觀 | 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超然世外。 |
岳岳磊磊 | 卓立不群。 |
岳岳犖犖 | 卓絕貌。 |
岳峙淵渟 | 見“岳鎮淵渟”。 |
岳鎮淵渟 | 岳,亦寫作“岳”。謂如山岳屹立,如淵水停滯。本用以形容軍隊穩定,不可動搖。《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爾乃回輿駐罕,岳鎮淵渟。”李善注:“《孫子兵法》曰:‘其鎮如山,其渟如淵。’”亦作“岳峙淵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堅定沉著。 |
崧生岳降 |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稱出身高貴的大臣,或喻天賦特異者。 |
嵩生岳降 | 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
川壅必潰 | 壅:堵塞。潰:決口,堤岸崩壞。堵塞河流,會招致決口之害。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 |
川澤納污 | 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能包容所有的善惡、毀譽。 |
川流不息 | 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①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車馬、船只等往來不絕。 |
恩同山岳 | 猶恩重如山。 |
旗布星峙 | 猶言星羅棋布。 |
星奔川騖 | 像流星飛馳,如江河涌流。形容迅速疾快。 |
棋布錯峙 | 謂如對弈雙方所著棋子般交錯對峙。 |
海納百川 | 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 |
淵渟岳峙 | 喻人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