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公折足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比喻不勝重任,敗壞公事。
出處《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例子晉·袁宏《后漢紀·獻帝紀》:“太尉樊裬,司徒許相,皆竊位懷祿,茍進無恥,終無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
基礎信息
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注音ㄈㄨˋ ㄍㄨㄥ ㄓㄜˊ ㄗㄨˊ
繁體覆公摺足
感情覆公折足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覆公折足的意思解釋、覆公折足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品頭論足 | 見“品頭題足”。 |
大公無私 |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 |
手舞足蹈 | 蹈:跳動。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夠。 |
卑諂足恭 | 卑:低下;諂:巴結奉承;足: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于人。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按原價扣除百分之幾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點不差。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假公濟私 | 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
辭簡意足 | 簡:簡要;足:充實,完備。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足衣足食 | 衣食豐足。指生活富裕。 |
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
足履實地 | 履:踩踏。腳踏實地。比喻實事求是,平實而不虛浮。 |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耍手段。 |
微不足道 | 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談。 |
足食足兵 | 食:糧食;兵:武器。糧食充足,武備修整。 |
開足馬力 | 比喻為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盡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明公正氣 | 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 |
手足無措 |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