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責躬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同“引咎自責”。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后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
例子《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雖古人有引咎責躬,因災致懼,亦無以過此也。”
基礎信息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繁體引咎責躳
感情引咎責躬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引咎責躬的意思解釋、引咎責躬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引領翹首 | 引領:伸長脖子;翹首:抬頭。伸長脖子,抬著頭。非常盼望的樣子。 |
引人注目 | 引起別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
引吭高歌 |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噪子;大聲歌唱。 |
引狼入室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內。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 |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
法不責眾 | 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
引經據典 |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
鞠躬盡瘁 |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
求全責備 | 責:要求。備:完備;齊全。對人或事要求過分嚴格;必須十全十美;完美無缺才行。 |
翹首引領 | 仰起頭,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引蛇出洞 | 比喻引誘壞人進行活動,使之暴露。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
既往不咎 | 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
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 指如果沒有自己人從中搗鬼就不會引來外人搗亂。 |
引人入勝 | 勝:引人進入佳境。優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 |
反躬自省 | 躬:自身;省: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錯。 |
引以為戒 |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
株連蔓引 | 指廣泛株連。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 躬:自身;責:責備,責問。多嚴于律己,少苛求別人。 |
敷衍塞責 | 敷衍:做事不認真;塞責:搪塞責任。做事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
翹足引領 | 踮塌鄶,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曠日引月 | 引:遷延。歷時長久。同“曠日引久”。 |
責實循名 | 按其名而求其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