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鑼搗鼓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揚:搖。比喻大聲張揚,喧嘩吵鬧。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23回:“料想雯青這回必然要揚鑼搗鼓的大鬧,所以張夫人身雖在這邊,心卻在那邊?!?/p>
基礎信息
拼音yáng luó dǎo gǔ
注音一ㄤˊ ㄌㄨㄛˊ ㄉㄠˇ ㄍㄨˇ
繁體揚鑼搗皷
感情揚鑼搗鼓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指大肆張揚。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揚鑼搗鼓的意思解釋、揚鑼搗鼓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兩者不可分離,因以喻互相幫襯。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一鼓而下 | 一次擊鼓發動進攻就把敵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勢一舉打垮敵人。 |
丑事外揚 | 不光彩、見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處傳揚。 |
東揚西蕩 | 謂飄泊無定。 |
東海揚塵 | 大海變陸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
兩部鼓吹 | 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 |
乘隙搗虛 | 趁空子,攻虛弱。 |
仆旗息鼓 |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比喻無聲無息地停止運動。 |
優賢揚歷 | 亦作“優賢飏歷”。謂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 |
偃旗仆鼓 | 見“偃旗息鼓”。 |
偃旗臥鼓 | 見“偃旗息鼓”。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其貌不揚 | 其:他的;不揚:不出眾。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觀。 |
出丑揚疾 | 暴露丑惡。 |
擊壤鼓腹 | 原謂人民吃得飽,有余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
擊鼓鳴金 | 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
鑿骨搗髓 | 形容十分刻毒。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分道揚鑣 | 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
千棰打鑼,一棰定聲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同“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千錘打鑼,一錘定聲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
臥旗息鼓 |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 |
臥鼓偃旗 | 臥鼓:停止敲鼓;偃旗:放倒旗子。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 |
卷旗息鼓 | 猶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F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發揚光大 | 光大:使顯赫盛大。使好的優秀的事物現象不斷發展;從而更加完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