悮國欺君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悮:耽誤;欺:欺騙。欺騙君王,禍害國家。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悮國欺君,侵剝百姓,雖然官高祿厚,難道不是大盜?”
基礎信息
拼音wù guó qī jūn
注音ㄨˋ ㄍㄨㄛˊ ㄑ一 ㄐㄨㄣ
感情悮國欺君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禍害國家。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悮國欺君的意思解釋、悮國欺君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國三公 |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tǒng)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
一差二悮 | 同“一差二誤”。 |
萬國來朝 | 萬:概數(shù),多;朝:朝貢,朝拜。很多國家來朝拜。 |
三徙成國 | 見“三徙成都”。 |
上醫(yī)醫(yī)國 | 上醫(yī):高明的醫(yī)生,比喻高賢;醫(yī)國:指為國家除患祛弊。高賢能治理好國家。 |
不按君臣 | 中醫(yī)處方,以君臣相配為原則。君是主藥,臣是輔藥。不按君臣,就是違 |
不欺地下 | 地下:黃泉之下。指人剛正不阿,堅持原則。 |
不欺室漏 | 屋漏:古代室內(nèi)西北角。原指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后轉(zhuǎn)義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邪念。 |
不欺屋漏 |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
不欺暗室 |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
不欺闇室 | 闇室:遮去光線的房間。見“不欺暗室”。 |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 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
與君周旋 | 周旋:追逐馳逐。奉陪你較量較量。指表面禮貌實際不客氣。 |
專權誤國 | 專權:獨斷行事。指壞人獨攬大權,貽誤國家。 |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 指作戰(zhàn)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
兩國相戰(zhàn),不斬來使 | 指作戰(zhàn)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
喪師辱國 | 軍隊損失,國家蒙受恥辱。 |
喪權辱國 | 喪:喪失;辱:屈辱;恥辱。喪失主權;使國家蒙受恥辱。 |
中書君 | 毛筆的別稱。 |
為國為民 | 指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效力。 |
為國捐軀 |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
主少國疑 |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
舉國一致 | 全國上下,團結一致。 |
舉國上下 | 舉:全。全國上上下下的人。 |
舉國若狂 | 舉:全;狂:瘋狂。指全國上下群情振奮;縱情歡樂不能自已;都像瘋狂了似的。 |
事急無君子 | 謂人到緊急關頭,就顧不得講規(guī)矩、禮貌了。 |
二三君子 | 猶二三子。 |
于家為國 | 為國家為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