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說》拼音版
宋代:林景熙
蜃說
嘗讀《漢·天文志》,載“海旁蜃氣象樓臺”,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濱。一日飯午,家僮走報怪事,曰:“海中忽涌數(shù)山,皆昔未嘗有。父老觀以為甚異。”予駭而出。會穎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攜登聚遠樓東望。第見滄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聯(lián)如疊巘,列如崪岫,隱見不常。移時,城郭臺榭,驟變歘起,如眾大之區(qū),數(shù)十萬家,魚鱗相比,中有浮圖老子之宮,三門嵯峨,鐘鼓樓翼其左右,檐牙歷歷,極公輸巧不能過。又移時,或立如人,或散若獸,或列若旌旗之飾,甕盎之器,詭異萬千。日近晡,冉冉漫滅。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筆談》紀登州“海市”事,往往類此,予因是始信。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華,魏之銅雀,陳之臨春、結(jié)綺,突兀凌云者何限,遠去代遷,蕩為焦土,化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異哉!
宋代·林景熙的簡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chuàng)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xiāng)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
? 林景熙的詩(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