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江南·樓上寢”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寢臥高高的樓上,殘月西沉下簾旌。睡夢中來到金陵,重溫惆悵的舊情。桃花柳絮滿江城。姣美歌女坐吹笙。
注釋
寢:睡或臥。
殘月:此處指快要落下的月亮
簾旌:簾額,即簾上所綴軟簾。
秣陵:金陵,今江蘇南京。
雙髻:少女的發式。這里代指少女。
“夢江南·樓上寢”鑒賞
賞析
皇甫松的《夢江南》寫一位多情的男子借夢中所見,描繪江南金陵美好春色里一個少女的形象,美景和美人和諧地合成一個畫面。全詞虛實相生,情景相合,既明了而又含蓄,表達了詞人的悵恨之情,堪稱情味深長之作。
“樓上寢,殘月下簾旌。”就寢樓上,將落下的月亮已移到簾額下面,這是從床上望窗外月亮的景象。殘月落到簾額之下,這表明時間已是天快亮的時候,作者已經醒來。
“夢見秣陵惆悵事,桃花柳絮滿江城。雙髻坐吹笙。”“夢見”二字領起后三句。夢見想要夢見的,本應是愜意的滿足的,為何說成“惆悵事”?一解說舊日歡情只能見之于夢,醒后不能重溫,故迷惘惆悵;另一解是作者在敘說:夢見當年發生在秣陵的那件令人惆悵的事,即有情人未成眷屬的終身遺憾。“秣陵”、“江城”,即今南京;雙髻,便是他當年熱戀過的、別后又飲恨終身的女子。戀人之一顰一笑,經過時間的過濾,感受和記憶最深最牢最佳的審美焦點,皆定格在“雙髻坐吹笙”處。夢中的環境和形象是那樣的美好,但這已成為過去,即使夢見,醒來又不能再遇,更加深了作者對“雙髻”的思念之情。
《夢江南·樓上寢》沿襲了六朝以來的傳統,用花柳情事抒發迷離惆悵之感,幻境優美,情味深長。全詞借夢境勾勒往日情事,流露出舊情不再的無限惆悵,不著“相思”字面,卻寫出刻骨銘心的相思。夢境是虛幻的,而夢中的情景是實在的,昔日的情事是真實的,故鄉難以歸返,舊歡不可再遇,夢境越是美好,夢醒之后卻是越加深重的凄清。通篇讀來,可見寫景鮮明、寫情含蓄,虛中有實,以實襯虛,婉轉曲折地表達出夢者往事如煙的悵恨與迷惘。
皇甫松簡介
唐代·皇甫松的簡介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皇甫松《醉鄉日月》3卷。其詞今存20余首,見于《花間集》、《唐五代詞》。事跡見《歷代詩馀》。 今有王國維輯《檀欒子詞》一卷。
...〔? 皇甫松的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