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布打狗”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他穿著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了。天上下起了雨,楊布便脫下白衣,換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沒認(rèn)出來是楊布,就迎上前沖他叫。楊布十分生氣,正準(zhǔn)備打狗。在這時,楊朱說:“你不要打狗,如果換做是你,你也會是像它這樣做的。假如剛才你的狗離開前是白色的而回來變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注釋
楊朱,先秦哲學(xué)家,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字子居
曰:名叫。
衣:穿。
素:白色的。
雨:下雨。
衣:上衣,這里指衣服。
緇(zī):黑色。
反:同"返"返回,回家。
知:了解,知道。
而:連詞,表示順承。
吠:(狗)大叫。
怒:生氣,憤怒。
將:打算。
撲:打、敲。
子無撲之,子 :你
猶是:像這樣。
向者:剛才。向,從前,往昔。
使:假使,假若。
豈:怎么。
無:同“毋”,不,不要。
怪:對……感到奇怪。
衣素衣:穿著白衣服。
“楊布打狗”鑒賞
故事
從前,在一個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著一戶姓楊的人家,靠在村旁種一片山地過日子。這戶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朱,小兒子叫楊布,兩兄弟一邊在家?guī)透改父亍?dān)水,一邊勤讀詩書。這兄弟兩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楊布穿著一身白色干凈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了,雨越下越大,楊布正走在前不著村、后不落店的山間小道上,只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被淋得落湯雞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們是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詩詞、評議字畫的好朋友,楊布在朋友家脫掉了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楊布吃過飯,兩人又談?wù)摿艘粫涸娫~,評議了一會兒前人的字畫。他們越談越投機(jī),越玩越開心,不覺天快黑下來了,楊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著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辭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間小道雖然是濕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鋪得多,沒有淤積的爛泥。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了,彎彎曲曲的山路還是明晰可辨。晚風(fēng)輕輕吹著,從山間送來一陣陣新枝嫩葉的清香。要不是天愈來愈黑下來了,楊布還真有點(diǎn)兒雨后漫游山崗的雅興哩!他走著、走著,走到自家門口了,還沉浸在白天與朋友暢談的興致里。這時,楊布家的狗卻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來了,從黑地里猛沖出來對他汪汪直叫。須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楊布撲過來。楊布被自家的狗這突如其來的狂吠聲和它快要撲過來的動作嚇了一跳,十分惱火,他馬上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眼,連我都不認(rèn)識了!”于是順手在門邊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條狗。這時,哥哥楊朱聽到了聲音,立即從屋里出來,一邊阻止楊布用木棒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說:“你不要打它啊!應(yīng)該想想看,你白天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么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
楊布不說什么了,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哥哥楊朱講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復(fù)了原先的快樂。
評點(diǎn)
楊布出去時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環(huán)境條件變化了,他換了黑色的衣服,楊布依舊是楊布。但是他家的狗卻無視這些變化,沖著換了裝的楊布狂吠。原來狗只忠實(shí)于那個穿白衣服的楊布,卻不理穿黑衣服的楊布!楊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結(jié)果咬錯了人。狗犯這樣的錯誤并不可笑,人看問題,如果只注意表面現(xiàn)象,不抓住本質(zhì)特征,同樣會犯類似的低級錯誤。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不能用舊的眼光看待變化了的事物,要學(xué)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中心:當(dāng)別人因?yàn)楸砻娆F(xiàn)象誤解自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醒,說明真相,消除誤解。而不能像楊布那樣發(fā)火解氣,那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弄不好會激化矛盾。
寓意
1.當(dāng)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頭腦發(fā)熱,動怒發(fā)火;而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并理解別人。2.以短淺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zhì),是不對的。
3.事物是千變?nèi)f化的,要想正確地認(rèn)識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時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
4.凡遇是非,務(wù)必先內(nèi)求諸己,切莫忙于責(zé)人!
5.遭遇別人不友好的表現(xiàn),應(yīng)設(shè)身處地,反躬自問,不應(yīng)一味責(zé)怪別人。
6.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rèn)識他。
列御寇簡介
先秦·列御寇的簡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zhàn)國前期的道家人,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xué)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后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 列御寇的詩(4篇)〕猜你喜歡
曾參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棘刺雕猴
燕王好微巧,衛(wèi)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養(yǎng)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視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yǎng)衛(wèi)人,不能觀其母猴。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wèi)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因逃。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jǐn),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撸毁A而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shù)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迓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為蔽,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