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
詞語解釋
碑帖
石碑的拓本。
英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翻譯
- 英語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 法語 estampage d'une inscription lapidaire (qui sert de modèle en calligraphie)?
引證解釋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可供學習書法用。
引明?曹昭 《格古要論·古墨跡論上》:“用紙加于碑帖上。向明處以游絲筆圈卻字畫,填以濃墨,謂之響搨。”
清?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書》:“第一等有絶頂天資可以比擬 松雪、華亭 之用筆者,則令其讀經史,學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為傳世之學。”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每天晚上他由書房歸來,必須在祖父屋里背些《昭明文選》、《龍文鞭影》之類的文章,偶爾還要臨摹碑帖,對些干澀的聰明對子。”
國語辭典
碑帖
石刻文字的拓印本。
近碑本 石本
古代書法家留傳后代的書法,刻于石碑者稱之為「碑」,寫于紙絹者稱之為「帖」。
網絡解釋
碑帖
過去俗稱“黑老虎”,它既是一種有文化歷史內涵,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品。 前輩為了記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慶典等,把文學形式和書法家的手跡經過名匠刻手,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藝術內容,還經過裱裝成軸或冊頁,這樣就成了碑帖(bēi tiè)。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實際“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刻在木板上或石上匯集而成。在印刷術發(fā)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們?yōu)榱藢W習書法,或作歷史資料都要學習這些文字資料。
最近近義詞查詢:碑帖的近義詞(bēi tiè)口氣的近義詞(kǒu qì)販賣的近義詞(fàn mài)塵土的近義詞(chén tǔ)抱怨的近義詞(bào yuàn)拜候的近義詞(bài hòu)金屬的近義詞(jīn shǔ)木材的近義詞(mù cái)死板的近義詞(sǐ bǎn)興頭的近義詞(xìng tou)進駐的近義詞(jìn zhù)鄉(xiāng)音的近義詞(xiāng yīn)推辭的近義詞(tuī cí)目光的近義詞(mù guāng)星光的近義詞(xīng guāng)優(yōu)哉游哉的近義詞(yōu zāi yóu zāi)查找的近義詞(chá zh?o)諾言的近義詞(nuò yán)經心的近義詞(jīng xīn)采用的近義詞(c?i yòng)風平浪靜的近義詞(fēng píng làng jìng)產生的近義詞(ch?n shēng)婆婆媽媽的近義詞(pó pó mā mā)謄錄的近義詞(téng lù)作賊心虛的近義詞(zuò zéi xīn xū)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