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分段注釋】
孟軻敦素:孟子稟性敦厚素雅。
史魚秉直:史魚生性秉直。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以直諫著稱。《論語·衛靈公》:“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p>
庶幾中庸:近乎中庸之道。庶幾,差不多,接近。
勞謙:辛勤謙虛。《周易·謙卦》:“勞謙,君子有終,吉。”謹敕:謹慎。
【翻譯】
孟子崇尚質樸精純,史官子魚秉性剛正,敢于直言。
為人處世要盡可能做到中庸,要勤勞、謙遜、謹慎、敕戒。
【解讀】
從此小節起,《千字文》用五小節的篇幅歸納出了為人處世的五種高尚德行和優良心態。
本小節著重表述的是一個人要具備淳樸、剛正的品性,行事時要秉持中庸之道,除了要做到謙虛、勤奮、謹慎,還要懂得適時地自我勸誡。為此,文中列舉了孟子和子魚的事例。
孟子一向主張做人要質樸、純真,做本分的事,走該走的路。其實,他的這一觀念來自他的母親。對于孟母,我們都熟悉她“三遷”的故事,她為孟子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她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在盡一個母親的本分。在孟子學有所成時,孟母“勸子遠行”施展政治抱負,不要顧念自己。可就在孟子名揚天下之時,孟母卻辭世了。世人給了這位一生恪盡本分的偉大母親以最高的禮遇——在孟母歸葬故鄉時,當地的百姓守候在道路兩旁,爭相祭拜。
子魚是個正直且恪守本分的史官,他覺得衛靈公疏遠才華橫溢的蘧伯玉,卻重用無能的小人彌子瑕的舉動,十分不妥,于是多次直言進諫,可惜他的諫言一直不被重視,他對此一直不能釋懷。在病逝前,他叮囑兒子,由于他還沒有盡到衛國史官的本分,所以尸體不能下葬,要置于窗下,他要用自己的尸體來勸諫衛靈公。當前來祭拜的衛靈公看到子魚的尸體時,感慨不已,于是馬上啟用了蘧伯玉,遠離了彌子瑕。
古人除了教導后人要正直和恪守本分外,還告訴世人“天道酬勤”,所以要勤勞;“人受諫則圣”,所以要謙虛;“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所以要謹慎;“人之進退,唯問其志”,所以要時常自我勸誡、自我反省。當然還有遵從中庸之道,也就是不偏不倚,行事不過,過猶不及。
中庸思想源自《中庸》一書?!吨杏埂肥亲怨艂鞒械娜鍖W經典,與《論語》《孟子》《大學》一起并稱為“四書”?!吨杏埂吩臼强鬃雍笕俗铀妓摹抖Y記》中的獨立篇章,宋代學者對其推崇備至,不但將其從《禮記》中拿出,單獨成書,還將其與《論語》這樣的儒學經典并列,而《中庸》之所以如此特殊,就在于它提出了“中庸”的思想及處事原則。所謂“中庸”,指的就是不偏不倚,不過也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