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
佚名
原文
zǐ子yóu游yuē曰::zǐ子xià夏zhī之mén門rén人xiǎo小zǐ子,,dāng當sǎ灑sǎo掃yìng應duì對jìn進tuì退zé則kě可yǐ矣,,yì抑mò末yě也。。běn本zhī之zé則wú無,,rú如zhī之hé何。。zǐ子xià夏wén聞zhī之yuē曰::yī噫。。yán言yóu游guò過yǐ矣。。jūn君zǐ子zhī之dào道,,shú孰xiān先chuán傳yān焉,,shú孰hòu后juàn倦yān焉,,pì譬zhū諸cǎo草mù木,,qū區yǐ以bié別yǐ矣。。jūn君zǐ子zhī之dào道,,yān焉kě可wū誣yě也。。yǒu有shǐ始yǒu有zú卒zhě者,,qí其wéi惟shèng圣rén人hū乎。。譯文
注釋
1:抑:但是,不過。轉折的意思。
2:倦:誨人不倦。
3:誣:欺騙。
譯文
子游說:“子夏的學生,做些打掃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這些不過是末節小事,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這怎么行呢?”子夏聽了,說:“唉,子游錯了。君子之道先傳授哪一條,后傳授哪一條,這就像草和木一樣,都是分類區別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隨意歪曲,欺騙學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終地教授學生們,恐怕只有圣人吧!”
評析
孔子的兩個學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學生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而且爭得比較激烈,不過,這其中并沒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