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舉直錯諸枉:錯,同措,放置。諸,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惡。意為選拔直者,罷黜枉者。
2:鄉:音xing,同向,過去。
3:皋陶:gāoyo,傳說中舜時掌握刑法的大臣。
4:遠:動詞,遠離,遠去。
5:湯:商朝的第一個君主,名履。
6:伊尹:湯的宰相,曾輔助湯滅夏興商。
譯文
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人。樊遲問什么是智,孔子說:了解人。樊遲還不明白。孔子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樊遲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他什么是智,他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這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這話說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眾人中逃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
評析
本章談了兩個問題,一是仁,二是智。關于仁,孔子對樊遲的解釋似乎與別處不同,說是愛人,實際上孔子在各處對仁的解釋都有內在的聯系。他所說的愛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義精神,把仁作為他全部學說的對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學者張豈之先生所說,儒學即仁學,仁是人的發現。關于智,孔子認為是要了解人,選拔賢才,罷黜邪才。但在歷史上,許多賢能之才不但沒有被選拔反而受到壓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卻平步青云,這說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