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杞:春秋時國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縣一帶。
2:徵:證明。
3:宋:春秋時國名,是商湯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4:文獻:文,指歷史典籍;獻,指賢人。
譯文
孔子說: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后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后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于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評析
這一段話表明兩個問題。孔子對夏商周代的禮儀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們都能恪守禮的規范,可惜當時僭禮的人實在太多了。其次,他認為對夏商周之禮的說明,要靠足夠的歷史典籍賢人來證明,也反映了他對知識的求實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