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北史 > 北史·列傳·卷三十七

      北史·列傳·卷三十七

      李大師、李延壽

      原文

      硃瑞叱列延慶斛斯椿子徵孫政賈顯度弟智樊子鵠侯深賀拔允弟勝勝弟岳侯莫陳悅念賢梁覽雷紹毛遐弟鴻賓乙弗朗

      硃瑞,字元龍,代郡桑乾人也。祖就,沛縣令。父惠,行太原太守。瑞貴達,并贈刺史。瑞長厚質直,敬愛人士,爾硃榮引為大行臺郎中,甚見親任,以為黃門侍郎,仍中書舍人。榮恐朝廷事意有所不知,故居之門下,為腹心之寄。封陽邑縣公。及元顥內逼,從車駕于河陽,除侍中、兼吏部尚書,改封北海郡公。莊帝還洛,改封樂陵郡公,仍侍中。瑞雖為爾硃榮所委,而善處朝廷間。帝亦賞遇之,嘗謂侍臣曰:“為人臣當須忠實,至如硃元龍者,朕待之亦不異余人。”瑞以青州樂陵有硃氏,意欲歸之,故求為青州中正。又以滄州樂陵亦有硃氏,而心好河北,遂乞三從內并屬滄州樂陵郡。詔許之,仍轉滄州大中正。爾硃榮死,瑞與世隆俱北走。以莊帝待之素厚,且見世隆等并無雄才,終當敗喪,于路乃還,帝大悅。時爾硃天光擁眾關右,帝招納之,乃以瑞兼尚書左仆射,為西道大行臺,以慰勞焉。既達長安,會爾硃兆入洛,復還京師。都督斛斯椿先與瑞有隙,數譖之于世隆,世隆遂誅之。太昌初,贈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謚曰恭穆。

      叱列延慶,代西部人也,世為酋帥。延慶娶爾硃世隆姊,故被爾硃榮親遇。普泰初,世隆得志,特見委重,兼尚書左仆射、山東行臺、北海郡公。時幽州刺史劉靈助以莊帝幽崩,遂舉兵唱義,世隆白節閔帝,以延慶與大都督侯深于定州討之。深以靈助善占,百姓信惑,未易可圖,欲還師入據關拒險,以待其變。延慶以靈助庸人,彼皆恃其妖術,坐看符厭,寧肯戮力致死。宜詭言西歸,可襲而禽。深從之,乃出頓城西,聲云將還,詰朝造靈助壘,遂破禽之。及韓陵戰敗,延慶與爾硃仲遠走度石濟。仲遠南竄,延慶北降齊神武,仍從并州。后赴洛,孝武帝以為中軍大都督。孝武之西,齊神武誅之。

      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也。其先世為莫弗大人。父足,一名敦,明帝時為左牧令。時河西賊起,牧人不安,椿乃將家投爾硃榮。征伐有功,稍遷中散大夫,署外兵事。椿性佞巧,甚得榮心,軍之密謀,頗亦關預。莊帝初,改封陽曲縣公,除榮大將軍府司馬。后為東徐州刺史。及榮死,椿甚憂懼。時梁以汝南王悅為魏主,資其士馬,次于境上。椿遂棄州歸悅。悅授尚書左仆射、司空公,封靈丘郡公,又為大行臺前驅都督。會爾硃兆入洛,悅知不逮,南旋。椿復背悅歸兆。以參立節閔謀,拜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城陽郡公。尋加開府。時椿父足先在秀容,忽有傳其死問,椿請減己階以贈之。尋知其父猶存,詔復官,仍除其父為車騎將軍、揚州刺史。

      椿以爾硃兆擅權,懼禍,乃與賀拔勝俱說世隆以正道。世隆不悅,欲害椿,賴爾硃天光救,得免。及世隆、度律與兆自相疑,椿與賀拔勝和之,兆執椿、勝還營。椿又陳以正理,兆謝而遣之。椿謂勝曰:“天下皆怨毒爾硃,吾等附之,亡無日矣,不如圖之。”勝曰:“天光與兆,各據一方,今俱禽為難。”椿曰:“易致耳。”乃說世隆追天光等赴洛,討齊神武。及韓陵之敗,椿謂都督賈顯智等曰:“若不先執爾硃,我等死無類矣。”遂與顯智等夜于桑下盟約,倍道兼行。椿入北中城,收爾硃部曲,盡殺之。令弟元壽與張歡、長孫承業、顯智等襲世隆、彥伯兄弟,并斬于閶闔門外。椿入洛,縣世隆兄弟首于其門樹。椿父出見,謂曰:“汝與爾硃約為兄弟,今何忍縣其頭于家門?寧不愧負天地!”椿乃傳世隆等首,并囚度律、天光,送于齊神武。

      及神武入洛,椿謂賀拔勝曰:“今天下事在吾與君,若不先制人,將為人所制。高歡初至,圖之不難。”勝曰:“彼有心于人,害之不詳。比數夜與歡同宿,具序往昔之懷,兼荷兄恩意甚多,何苦憚之!”椿乃止。孝武帝立,拜椿侍中、儀同開府、城陽郡公。父足亦加開府,子悅太中大夫,同日受拜。當時榮之。

      椿自以數反,意常不安,遂密勸孝武帝置閣內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百,直閣已下員別數百,皆選天下輕剽以充之。又說帝數出游幸,號令部曲,別為行陣,椿自約勒指麾其間。從此以后,軍謀朝政,一決于椿。又勸帝徵兵,詭稱南討,將以伐齊神武。帝從之。以椿為前驅大都督。椿因奏請率精騎二千,夜度河,掩其勞弊。帝始然之,黃門侍郎楊寬說帝曰:“高歡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于人,恐生他變。今度河,萬一有功,是滅一高歡,復生一高歡矣。”帝遂敕椿停行。椿嘆曰:“頃熒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間構,不用吾計,豈天道乎!”

      帝勒兵河橋,命椿自洛而東,至武牢。帝以賈顯智背叛,東師失律,將幸關中。乃遣使命椿因從入關。拜尚書令,侍中如故,封常山郡公。歷位司徒、太保,仍尚書令。時寇難未息,內外戒嚴,唯椿得列威儀,鳴騶清路。遷太傅,薨,年四十三。帝親臨吊,百僚赴哭。詔賜東園秘器,遣尚書、梁郡王景略監護喪事。贈大將軍、錄尚書、三十州諸軍事、侍中、恆州刺史、常山郡王,謚曰文宣,祭以太牢。又詔改大將軍,贈大司馬,給辒辌車。及葬,車駕臨于渭陽,止紼慟哭。

      帝嘗給椿店數區,耕牛三十頭。椿以國難未平,不可與百姓爭利,辭店受牛,日烹一頭,以饗軍士。及死,家無余資。有四子:悅、恢、徵、演。演為齊神武所殺,三子入關。

      徵字士亮,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喪,朝夕共一溢米。少以父勛賜爵城陽郡公。大統末,起家通直散騎常侍,稍遷兼太常少卿。

      自魏孝武遷西,雅樂廢缺,徵博采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又樂有錞于者,近代絕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徵見之曰:“此錞于也。”眾弗信之,徵遂依干寶《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清,眾乃嘆服。徵仍取以合樂焉。六官建,拜司樂下大夫,遷司樂中大夫,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轉內史下大夫。天和三年,周武帝以徵經有師法,詔令授皇諸子。宣帝時為魯公,與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禮,受業于徵。仍并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六年,除司宗中大夫,行內史,仍攝樂部。進封岐國公,尋轉小宗伯。除太子太傅,仍小宗伯。宣帝嗣位,遷上大將軍、大宗伯。時武帝初崩,梓宮在殯,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議之。徵與內史宇文孝伯等,固請依《禮》七月,帝竟不許。

      帝之為太子也,宮尹鄭譯坐不能以正道調護,被謫除名。而帝雅親愛譯。至是,拜譯內史中大夫,甚委任之。譯乃獻新樂,十二月各一笙,每笙用十六管。帝令與徵議之。徵駁而奏之曰:“《禮》云,十二律轉相生,聲五具在十六焉,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然詳一笙十六管,總一百九十二管,既無相生之理,又無還宮之義。臣恐鄭聲亂樂,未合于古。夫音樂之起,本于人心,天之應人,有如影響。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譴之以殃。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化。紂為朝歌、北里之音,而社稷滅。是知樂也者,和情性,移風俗,動天地,感鬼神,禍福所基,盛衰攸系,安可不慎哉!案譯之所為,不師古始。若以月奏一笙,則鐘鼓諸色,各須一十有二。雅樂之備,已充廟廷,今若益之,于何陳列?方須更辟階墀,增修廊宇,非急之務,寧可勞人?如謂笙管之外,不須加造,則樂之損益,豈系于笙?進退無據,竊謂不可。”帝頗納之,且令停譯所獻。

      及武帝山陵回,帝欲作樂,復令議其可不。徵曰:“《孝經》云‘聞樂不樂。’聞尚不樂,其況作乎!”鄭譯曰:“既云聞樂,明即非無,止可不樂,何容不奏。”帝遂依譯議,譯因此銜之。帝后肆行非度,昏慮日甚。徵以荷武帝重恩,嘗備位師傅,乃上疏極諫,指陳帝失。不納。譯因譖之,遂下徵于獄。徵懼不免,獄卒張元平哀之,乃以佩刀穿墻,送之出。元平被捶拷百數,而無所言。徵既出,匿于人家,后遇赦得免,然猶坐除名。

      隋文帝踐極,例復官爵,除太子太傅,仍詔徵修撰樂書。開皇四年薨,年五十六。初,隋文帝為大司馬,有外姻喪,徵就第吊之。久而不出。徵怒,遂弗之待。比出候,徵已去矣。隋文帝以此常恨之。至是,詔所司謚之曰闇。子該嗣。徽所撰《樂典》十卷。

      兄恢,散騎常侍,新蔡郡公。子政嗣。

      政明悟有器干,隋開皇中,以軍功授儀同,甚為楊素所禮。大業中,位尚書兵曹郎,漸見委遇。玄感兄弟,俱與之交。遼東之役,兵部尚書段文振卒,侍郎明雅復以罪廢,帝彌屬意于政。尋遷兵部侍郎。稱為干理。玄感之反,政與通謀,及玄縱等亡歸,亦政之計。及帝窮玄縱黨與,政亡奔高麗。明年,帝復東征,高麗請和,遂送政。鎖至京師以告廟,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請變常法行刑,帝許之。以出金光門,縛之于柱,公卿百僚,并親擊射。臠其肉,多有啖者,然后烹焚,揚其骨灰。

      椿弟元壽,性剛毅諒直,武力過人,彎弓兩石,左右馳射。歷位吏部尚書,封桑乾縣伯。孝武踐阼,進爵為公,除豫州刺史。及車駕西巡,為部下所殺。贈司空公,謚曰景莊。

      賈顯度,中山無極人也。父道監,沃野鎮長史。顯度形貌偉壯,有志氣。初為別將,防守薄骨律鎮。正光末,北鎮擾亂,顯度乃率鎮人浮河而下,達秀容,為爾硃榮所留。隨榮破葛榮,封石艾縣公,累遷南袞州刺史。爾硃榮之死,顯度奔梁。普泰初,還朝。后隨爾硃度律等敗于韓陵,與斛斯椿及弟智等先據河橋,誅爾硃氏。孝武帝初,除尚書左仆射,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大中正。永熙三年,為雍州刺史、西道大行臺。親故祖餞于張方橋,顯度執酒曰:“顯智性輕躁,好去就,覆敗吾家,其此人也!”武帝入關后,顯智果同于齊神武。孝武帝怒,乃賜顯度死。

      智字顯智,少有膽決,以軍功累遷金紫光祿大夫,封義陽縣伯。及爾硃仲遠為徐州刺史,智隸仲遠赴彭城。爾硃榮死,仲遠舉兵向洛,智不從之。莊帝聞而善之。普泰初,還洛。仲遠忿其乖背,議欲殺之。智兄顯度先為世隆所厚,世隆為解喻得全。后進爵為公。隨度律等敗于韓陵。智與顯度、斛斯椿謀誅爾硃氏,顯度據守北中城,令智等入京,禽世隆兄弟。

      孝武帝初,除開府儀同三司、滄州刺史。在州貪縱,甚為人害。孝武徵還京師,加侍中,除濟州刺史,率眾達東郡,仍停不進。于長壽津為相州刺史竇泰所破。天平初,赴晉陽。智去就多端,后坐事死。

      樊子鵠,代郡平城人也。其先荊州蠻酋,徙代。父興,平城鎮長史、歸義侯。普泰中,子鵠貴,乃贈荊州刺史。子鵠逢北鎮擾亂,南至并州,爾硃榮引為都督府倉曹參軍。使詣京師,靈太后問榮兵勢,子鵠應對稱旨。太后嘉之,除直齊,封南和縣子,令還赴榮。建義初,拜晉州刺史,封永安縣伯。永安二年,以招納叛蜀,進封中都縣公,又兼尚書行臺,政有威信。尋征授都官尚書、西荊州大中正。后兼右仆射,為行臺。進封西陽郡公,尚書如故,假驃騎將軍,率所部為都督。時爾硃榮在晉陽,京師之事,子鵠頗預委寄,故在臺閣,征官不解。后出為殷州刺史。屬歲旱儉,子鵠恐人流亡,乃勒有粟家分濟貧者,并遣人牛易力,多種二麥,州內以此獲安。

      爾硃榮死,世隆等遣書招子鵠,子鵠不從。以母在晉陽,啟求移鎮河南。莊帝嘉之,除都督、豫州刺史。行達汲郡,聞爾硃兆入洛,乃度河見仲遠。仲遠遣鎮汲郡。兆徵子鵠赴洛,既見,責以乖異之意,奪其部眾,將還晉陽。元曄以為侍中、御史中尉、中軍大都督。太昌初,兼尚書左仆射、東南道大行臺,總大都督杜德等追討爾硃仲遠。仲遠奔梁,收其兵馬。時梁遣元樹入寇,陷據譙城,詔子鵠與德討之。樹大敗,奔入城門,遂圍之。樹請歸南,以地還魏,許之。及樹眾半出,子鵠擊破之,禽樹及梁譙州刺史硃文開。班師,遷吏部尚書,轉尚書右仆射。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典選。后除兗州刺史。子鵠先遣腹心,緣歷人間,采察得失。及至境,太山太守彭穆參候失儀,子鵠責讓穆,并數其罪狀,穆皆引伏,于是州內震悚。及孝武帝入關,子鵠據城為應,南青州刺史大野拔率眾就子鵠。天平初,齊神武遣儀同三司婁昭等討之。城久不拔,昭以水灌城。而大野拔因與相見,令左右斬子鵠以降。

      侯深,神武尖山人也。機警有膽略。孝明末年,六鎮饑亂,深隨杜洛周南寇。后與妻兄念賢,背洛周歸爾硃榮。路中遇寇,身披苫褐。榮賜其衣帽,厚待之,以為中軍副都督。莊帝即位,封厭次縣子。從榮討葛榮于滏口,戰功尤多。除燕州刺史。時葛榮別帥韓樓、郝長等屯據薊城,榮令深討樓,配眾甚少。或以為言,榮曰:“深臨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眾,未必能用。”止給騎七百。深遂廣張軍聲,率數百騎深入樓境。去薊百余里,遇賊帥陳周馬步萬余,大破之,虜其卒五千余人。尋還其馬仗,縱令入城。左右諫,深曰:“我兵少,不可力戰,事須為計以離隙之。”深度其已至,遂率騎夜進,昧旦叩其城門。韓樓果疑降卒為內應,遂遁走。追禽之。以功賜爵為侯,尋為平州刺史,仍鎮范陽。

      及爾硃榮死,太守盧文偉誘深出獵,閉門拒之。深率部曲屯于郡南,為榮舉哀,勒兵南向。莊帝使東萊王貴平為大使,慰勞燕、薊。乃詐降,貴平信之,遂執貴平自隨。進至中山,行臺仆射魏蘭根邀擊之,為深所敗。元曄立,授深儀同三司、定州刺史、左軍大都督、漁陽郡公。節閔帝立,仍加開府。后隨爾硃兆拒齊神武于廣阿,兆敗走。深后從神武破爾硃氏于韓陵。永熙初,除齊州刺史。孝武帝末,深與袞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使信往來,以相連結。又遣使通誠于神武。及孝武入關,復懷顧望。汝陽五暹既除齊州刺史,深不時迎納。城人劉桃符等潛引暹入,據西城。深爭門不克,率騎出奔,妻兒部曲,為暹所虜。行達廣里,會承制以深行青州事,齊神武又遺書深曰:“卿勿以部曲輕少,難于東邁。齊人澆薄,齊州人尚能迎汝陽王,青州人豈不能開門待卿也?”深乃復還,暹始歸其部曲。而貴平自以斛斯椿黨,亦不受代。深襲高陽郡,克之,置部曲家累于城中,親率輕騎,夜趣青州,城人執貴平出降。深自惟反覆,慮不獲安,遂斬貴平,傳首于鄴,明不同于斛斯椿。及子鵠平,詔以封延之為青州刺史。深既不獲州任,情又恐懼。行達廣川,遂劫光州庫軍反。遣騎詣平原,執前膠州刺史賈璐,夜襲青州南郭,劫前廷尉卿崔光韶以惑人情,攻掠郡縣。其部下督帥叛拒之,遂奔梁。達南青州境,為賣漿者斬之,傳首于鄴,家口配沒。

      賀拔允,字可泥,神武尖山人也。其先與魏氏同出陰山,有如回者,魏初為大莫弗。祖爾頭,驍勇絕倫,以良家鎮武川,因家焉。獻文時以功賜爵龍城縣男,為本鎮軍主。父度拔,性果毅,襲爵,亦為本鎮軍主。正光末,沃野人破六韓拔陵反,懷朔鎮將楊鈞聞度拔名,召補統軍,配以一旅。其賊偽署王衛可環徒黨尤盛,既攻沒武川,又陷懷朔,度拔父子并為賊所虜。度拔乃與周德皇帝合謀,率州里豪杰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檀等,招義勇,襲殺可環。朝廷嘉之。未及封賞,度拔與鐵勒戰沒。孝昌中,追贈度拔肆州刺史。允便弓馬,頗有膽略。初度拔之死,允兄弟俱奔恆州刺史廣陽王深。深敗,歸爾硃榮。允父子兄弟并以武藝稱,榮素聞其名,待之甚厚。建義初,封壽陽縣侯。永安中,進爵為公。魏長廣王立,除開府儀同三司,封燕郡王,兼侍中,使蠕蠕。還至晉陽,屬神武將出山東,允素知神武非常人,早自結托;神武以其北土之望,尤親禮之。遂與允出信都,參定大策。中興初,轉司徒,領尚書令。神武入洛,進爵為王,轉太尉,加侍中。魏孝武既忌神武,以允弟岳據關中,有重兵,深相委托,潛使來往,當是咸慮允為變。及岳死,孝武又委岳兄勝心腹之寄。神武重舊,尤全護之。天平元年,因與神武獵,或告允引弓擬神武,乃置于樓上餓殺之,年四十八。神武親臨哭之,贈太保。

      允三子:世文、世樂、難陀。興和末,齊神武并召與諸子同學。武定中,敕居定州,賜田宅。允弟勝。

      勝字破胡,少有志操,善左右馳射,北邊莫不推其膽略。衛可瑰之圍懷朔,勝時亦為軍主,從父度拔鎮守。既被圍,經年而外援不至,勝乃慷慨白鎮將楊鈞,請告急于大軍。鈞許之,乃募勇敢少年,得十余騎,夜潰圍出。賊追及之,勝曰:“我賀拔破胡也。”賊不敢逼。至朔州,白臨淮王彧以懷朔被圍之急。彧以勝辭義懇至,許以出師,還令報命。乃復攻圍而入,賊追之,射殺數人。至城下,大呼曰:“賀拔破胡與官軍至矣!”城中納之。鈞復遣勝出覘武川。武川已陷。勝乃馳還報懷朔。懷朔亦潰,勝父子遂為賊所虜。

      尋而襲殺可瑰,眾令勝馳告朔州,未反而度拔已卒。刺史費穆奇勝才略,厚禮留之,委以兵事。時廣陽王深在五原,為破六韓賊所圍,召勝為軍主。以功拜統軍。又隸仆射元纂鎮恆州。時有鮮于河胡擁朔州流人南下為寇,恆州城人應之。勝與兄允弟岳相失,勝南投肆州,允、岳投爾硃榮。榮與肆州刺史尉慶賓構隙,引岳攻肆州,陷。榮得勝,大悅曰:“吾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定。”勝兄弟三人,遂委質事榮。

      時杜洛周據幽、定,葛榮據冀、瀛。榮謂勝曰:“并陘險要,我之東門,欲屈君鎮之,如何?”勝曰:“是所愿也。”榮乃表勝鎮井陘,以所乘大馬并銀鞍遺之。及榮入洛,以預定策立孝莊帝功,封易陽縣伯。后元天穆北征葛榮,大破之。時杜洛周余燼韓樓在薊城結聚,以勝為大都督,鎮中山,樓詟勝威名,竟不敢南寇。元顥入洛陽,榮徵勝,使與爾硃兆自硤石度,大破顥軍,禽其子冠受,遂前驅入洛。進爵真定縣公。及榮死,勝與田怡等奔赴榮第,時宮殿之門未加嚴防,怡等議即攻門。勝止之曰:“天子既行大事,必當更有奇謀,吾眾旅不多,何輕爾!”怡乃止。及世隆夜走,勝隨至河橋。勝以為臣無仇君之義,遂勒所部還都。莊帝大悅。仲遠逼東郡,詔以本官假驃騎大將軍、東征都督,率騎一千,會鄭先護討之,為先護所疑,置之營外,人馬未得休息。俄而仲遠兵至,與戰不利,降之。復與爾硃氏同謀立節閔帝,以功拜右衛將軍。及爾硃氏將討齊神武,勝時從爾硃度律。度律與兆不平。勝以臨敵構隙,取敗之道,乃與斛斯椿詣兆營和之,反為兆所執。度律大懼,引軍還。兆將斬勝,數之曰:“爾殺可環,罪一也;天柱薨后,不與世隆等俱來而東征仲遠,罪二也。我欲殺爾久矣!”勝曰:“可環作逆,勝父子誅之,其功不小,反以為罪。天柱被戮,以君誅臣,勝寧負王,不負朝廷。今日之事,生死在王。但去賊密邇,內構嫌隙,自古迄今,未有不破亡者。勝不憚死,恐王失策。”兆乃舍之。勝既免,行百余里,方追及度律。齊神武既克相州,兵威漸盛,于是兆及天光、仲遠、度律等眾十余萬陣于韓陵。兆率鐵騎陷陣,出齊神武后,將乘其背而擊之。度律惡兆之驍悍,懼其陵己,勒兵不進。勝以其攜貳,遂以麾下降齊神武。度律軍以此先退,遂大敗。

      太昌初,以勝為領軍將軍,尋除侍中。孝武帝將圖齊神武,以勝弟岳擁眾關西,欲廣其勢援,乃拜都督、荊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道大行臺、尚書左仆射。勝多所克捷,沔北蕩為丘墟。梁武帝敕其子雍州刺史續曰:“賀拔勝北間驍將,爾宜慎之,勿與爭鋒。”續遂城守不敢出。尋進位尚書令,進爵瑯邪郡公。

      及齊神武與孝武帝有隙,詔勝引兵赴洛,至廣州,猶豫未進,而帝已入關。勝還軍南陽,遣右丞楊休之奉表入關,又令府長史元穎行州事,勝自率所部,將西赴關中。進至浙陽,詔授勝太保、錄尚書事。聞齊神武已平潼關,禽毛鴻賓,勝乃還荊州。州人鄧誕執元穎,引齊師。時齊神武已遣行臺侯景、大都督高敖曹赴之,勝敗,中流矢,奔梁。在南三年,梁武帝遇之甚厚。勝乞師北討齊神武,既不果,乃求還。梁武帝許之,親餞于南苑。勝自是之后,每執弓矢,見鳥獸南向者,皆不射之,以申懷德之意。既至長安,詣闕謝罪。魏帝握勝手,噓欷久之,曰:“初平西徙,永嘉南度,漢、晉皆爾。事乃關天,非公之咎也。”乃授太師。從周文帝禽竇泰于小關。攻弘農。下河北,禽郡守孫晏。摧破東魏軍于沙苑,奔追至河上。仍與李弼別攻河東,略定汾、絳。河橋之役,勝大破東魏軍,周文令勝收其降卒而還。及齊神武率眾攻玉壁,勝以前軍大都督從周文。見齊武旗鼓,識之,乃募敢勇三千人,配勝以犯其軍。勝適與神武遇,連叱而字之曰:“賀六渾,賀拔破胡必殺汝也!”時勝持槊追神武數里,刃垂及之,神武汗流,氣殆盡。會勝馬為流矢所中,死。比副騎至,神武已逸去。勝嘆曰:“今日之事,吾不執弓矢者,天也!”

      是歲,勝諸子在東者,皆為神武所害。勝憤恨,因動氣疾,大統十年,薨于位。臨終,手書與周文曰:“勝萬里杖策,歸身闕庭,冀望與公掃除逋寇。不幸殞斃,微志不申。若死而有知,猶望魂飛賊庭,以報恩遇耳。”周文覽書,流涕久之。勝長于喪亂之中,尤工武藝,走馬射飛鳥,十中其五六。周文每云:“諸將對敵,神色皆動,唯賀拔公臨陣如平常,真大勇也。”自居重任,始愛墳籍,乃招引文儒,討論義理。性又通率,重義輕財,身死之日,唯有隨身兵仗及書千卷而已。

      初,勝至關中,自以年位素重,見周文不拜。尋而自悔,周文亦有望焉。后從宴昆明池,時有雙鳧游池中,周文授弓矢于勝曰:“不見公射久矣,請以為歡。”勝射之,一發俱中。因拜曰:“使勝得奉神武,以討不庭,皆如此也。”周文悅,因是恩禮日重,勝亦盡誠推奉焉。贈太宰、錄尚書事,謚曰貞獻。明帝二年,以勝配饗文帝廟庭。

      無子,以弟岳子仲華嗣。位開府儀同三司,襲爵瑯邪公。大象末,位江陵總管。勝弟岳。

      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愛施好士。初為太學生。及長,能左右馳射,驍果絕人。不讀兵書,而暗與之合,識者咸異之。與父兄赴援懷朔,賊王衛可環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環臂,賊大駭。后廣陽王深以為帳內軍主,與兄勝俱鎮恆州。州陷,投爾硃榮,榮以為都督。每帳下與計事,多與榮意合。榮與元天穆謀入匡朝廷,問計于岳。岳曰:“夫非常之事,必俟非常之人。將軍士馬精強,位望隆重,若首舉義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謀不及夕,言發不俟駕。’此之謂矣。”榮與天穆相顧良久,曰:“卿此言,真丈夫之論也。”

      未幾,孝明帝暴崩,榮疑有故,乃舉兵赴洛。配岳甲卒二千為先驅。至河陰,榮既殺朝士,因欲稱帝,疑未能決。岳乃從容致諫,榮尋亦自悟,乃尊立孝莊。以定策功,賜爵樊城鄉男。從榮破葛榮,平元顥,累遷左光祿大夫、武衛將軍。時萬俟丑奴僭稱大號,關中騷動,榮將遣岳討之。私謂其兄勝曰:“丑奴足為勍敵,若岳往無功,罪責立至;假令克定,恐讒訴生焉。”乃請爾硃氏一人為元帥,岳副貳之。榮大悅,乃以天光為使持節、大都督、雍州刺史,以岳為左廂大都督,又以征西將軍侯莫陳悅為右廂大都督,并為天光之副,以討之。時赤水蜀賊兵斷路,天光眾不滿二千。及軍次潼關,天光有難色,岳乃進破之于渭北,軍容大振。

      時丑奴自圍岐州,遣其大行臺尉遲菩薩、仆射萬俟行丑同向武功,南度渭水,攻圍趨柵。天光遣岳率千騎赴援。菩薩攻柵已克,率步騎二萬至渭北。岳以輕騎數十,與菩薩隔水交言。岳稱揚國威,菩薩乃自驕,令省事傳語。省事恃水,應答不遜。岳怒,舉弓射之,應弦而倒。時已逼暮,于是各還。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數十為一處,隨地形勢置之。明日,將百余騎,隔水與賊相見,且并東行。岳漸前進,先所置騎,隨岳而集,騎既漸增,賊不復測其多少。行二十許里,至水淺可濟處,岳便馳馬東出,似欲奔遁。賊謂岳走,乃棄步兵,南度渭水,輕騎追岳。岳東行十余里,依橫岡設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擊之,賊便退走。岳號令所部,賊下馬者皆不聽殺。賊顧見之,便悉投馬。俄虜三千人。馬亦無遺,遂禽菩薩。仍度渭北,降步卒萬余。丑奴尋棄岐州,北走安定。天光方自雍至,與岳合勢。宣言今氣候已熱,非征討之時,待至秋涼,更圖進取。丑奴聞之,遂以為實,分遣諸軍散營農于岐州北百里網川。使太尉侯伏侯元進據險立柵。岳知其勢分,密與天光嚴備。昧旦,攻圍元進柵,拔之,即禽元進,自余諸柵悉降。又輕騎追丑奴,及之于平涼之長坑,一戰禽之。高平城中又執蕭寶夤以歸。

      賊行臺萬俟道洛退保牽屯,岳攻之。道洛敗入隴,投略陽賊帥王慶云。以道洛驍果絕倫,得之甚喜,以為將。天光又與岳度隴,至慶云所居永洛城。慶云、道洛頻出城拒戰,并禽之,余眾皆悉坑之。三秦、河、渭、瓜、涼、鄯州咸來歸款。賊帥夏州人宿勤明達降復叛,岳又討禽之。天光雖為元帥,而岳功效居多,進封樊城縣伯。尋詔岳都督、涇州刺史,進爵為公。天光入洛,使岳行雍州事。普泰初,除都督、岐州刺史,進清水郡公,尋加侍中,給后部鼓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左仆射、隴右行臺,仍停高平。后以隴中猶有土人不順,岳助侯莫陳悅,所在討平之。二年,加都督、雍州刺史。天光將拒齊神武,遣問計于岳。岳曰:“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天光不從,后果敗。岳率軍下隴赴雍,禽天光弟顯壽以應齊神武。

      及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臺。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圖齊神武,遂刺心血,持以寄岳。岳懼,乃自詣北境,安置邊防,率眾趨平涼西界,布營數十里,托以牧馬于原州,為自安之計。先是,費也頭萬俟受洛干、鐵勒斛律沙門、解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等擁眾自守,至是皆款附。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會平涼,受岳節度。唯靈州刺史曹泥不應召,通使于齊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關中,間岳及侯莫陣悅。三年,岳召悅會于高平,將討曹泥,令悅前驅,而悅受神武指,密圖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岳入營,共論兵事。悅詐云腹痛,起而徐行,令其婿元洪景斬岳于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贈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謚曰武莊。翟嵩復命于神武,神武下床鳴其頰曰:“除吾病者,卿也,何日忘之!”后岳部下收岳尸,葬于雍州北石安原,葬以王禮。

      子緯嗣,拜開府儀同三司。周保定中,錄岳舊德,進爵霍國公,尚周文帝女。

      侯莫陳悅,代人也。父婆羅門為駝牛都尉,故悅長于河西。好田獵,便騎射,會牧子作亂,遂歸爾硃榮。榮引為府長流參軍。莊帝初,除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侯。爾硃天光之討關西,榮以悅為天光右廂大都督。西伐克獲,皆與天光、賀拔岳略同。除鄯州刺史。爾硃榮死后,亦隨天光下隴。元曄立,進爵為公,改封白水郡公。普泰中,除秦州刺史。天光之東出,將抗齊神武,悅與岳下隴以應神武,至雍州,會爾硃覆敗。永熙初,加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兼秦州刺史。三年,岳召悅共討曹泥,悅誘岳斬之。岳左右奔散,悅遣人安慰,眾皆畏服。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止永洛城。岳所部聚于平涼,規還圖悅。周文帝時為夏州刺史,眾遣奉迎。周文至,遂總岳部眾并家口入高平城,以自安固。乃勒眾入隴征悅。悅聞之,棄城南據山水之險。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景和遣人詣周文,密許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云:“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復給帳下云:“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言實,以次相驚,皆散趣秦州。景和先馳至城,據門以慰輯之。悅部眾離散,猜畏傍人,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井兒及謀殺岳者八九人,棄軍迸走,數日之中,盤回往來,不知所趣。左右勸向靈州,而悅不決。言下隴后恐為人見,乃放馬山中,令從者悉步,自乘一騾,欲往靈州。中路追騎將及,縊死野中。弟息部下,悉見禽殺。唯先謀殺岳者悅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后奔晉陽。悅自殺岳后,精神恍惚,不復如常。恆言:“我睡即夢岳語我‘兄欲何處去?’隨逐我不相置。”因此彌不自安,而致敗滅。

      念賢,字蓋盧,金城枹罕人也。父求就,以大家子戍武川鎮,仍家焉。賢美容質,頗涉經史。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賢獨不往,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皆在天也,何遽相乎!”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后以破衛可環功,除別將,又以軍功封屯留縣伯。從爾硃榮入洛,兼尚書右仆射、東道行臺,進爵平恩縣公。永熙中,孝武以賢為中軍北向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大統初,拜太尉,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后部鼓吹。三年,轉太師、都督、河州刺史、大將軍。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后與廣陵王欣、扶風王季等同為正直侍中。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對者非一,莫允帝心。賢乃為“圓極”,帝笑曰:“正與朕意同。”即名之。河橋之役,賢不力戰,乃先還,自是名頗減。五年,除都督、秦州刺史,薨于州。謚曰昭定。賢于諸公,皆為父黨,自周文以下,咸拜敬之。

      子華,性和厚,有長者風。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梁覽,字景睿,金城人也。其先出自安定,避難走西羌,世為部落酋帥。曾祖穆,以枹罕城歸吐谷渾,后又歸魏,封臨洮公。祖顥,為尚書,封南安公。父釗,河華二州刺史,封新陽縣伯。覽家世豪富,貲累千金。孝昌初,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反,散財招募,有二千人,鎮河州。從大軍平賊,歷涼、河二州刺史,封安德縣侯。覽既為本州刺史,盛修甲仗,人馬精銳。吐谷渾憚不敢出,皆曰:“梁公在,未可行也。”永安中,詔大鴻臚瑯邪王皓就策授世為河州刺史。永熙中,改封郡公。大統二年,加太尉。其年,覽從弟GC定反,欲圖覽,覽與數戰未能平,王師至,始破之。四年,遷太傅。及河橋之役,王師敗,時病留長安,趙青雀反北城,覽為之謀主。事平,乃見殺。

      子鸛雀,位儀同三司、大都督,后坐事免,死。

      雷紹,字道宗,武川鎮人也。九歲而孤。有膂力,善騎射。年十八,給事鎮府。嘗使洛陽。見京都禮義之美,還謂同僚曰:“徒知邊備尚武,以圖富貴;不謂文學,身之寶也。生世不學,其猶穴處,何所見焉?”遂逃歸,辭母求師。經年,通《孝經》、《論語》。嘗讀書至人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嘆曰:“吾離違侍養,非人子之道。”即還鄉里,躬耕奉養。遭母憂,哀毀骨立,由是知名。鎮將召補鎮佐。后隨賀拔岳征討,為岳長史。岳有大事,常訪而后行。及齊神武起兵,岳恥居其下。紹乃勸岳迎孝武西都長安,以順討逆。岳曰:“吾本意也。”后岳信諸將言,欲保關中,坐觀成敗。紹知計不用,請為邊州,建功效。岳曰:“君有毗佐之力,當總大州。”遂以紹為京兆太守。清平理物,甚得人和。在郡逾年,岳被害。初,紹見岳數與侯莫陳悅宴語,嘗謂岳曰:“公其慎之!”岳不從,果及于難。紹乃棄郡,馳赴岳軍,與寇洛等迎周文帝。悅平,以功授大都督、涼州刺史。紹請留所領兵以助東討,請單騎赴州。刺史李叔仁擁州逆命,紹遂歸。永熙三年,以紹為渭州刺史,進爵昌國伯。初,紹為岳長史,周文為岳左丞,及居相,常以恩舊接之。卒于州。

      紹性好施,祿賜皆分贍親故,及死日,無以送終。兼敬信佛道,遣敕其子曰:“吾本鄉葬法,必殺犬馬,于亡者無益。汝宜斷之,斂以時服,事從約儉。”還葬長安,天子素服臨吊,贈太尉,賜東園秘器。子渙。

      毛遐,字鴻遠,北地三原人也。世為酋帥。曾祖天愛,太武時,至定州刺史、始昌子。傳至遐,四世不絕。正光中,蕭寶夤為大都督,討關中諸賊,咸陽太守韋遂時為都督,以遐為都督府長史。寶夤敗還長安,三輔騷擾。遐因辭遂還北地,與弟鴻賓聚鄉曲豪杰,遂東西略地,氐、羌多赴之,共推鴻賓為盟主。既而賊帥宿勤買奴自號京兆王于北地,遐詐降之,而與鴻賓攻其壁。賊自相斫射,縱兵追擊,七柵皆平。后寶夤構逆謀,遐知之,乃寄書與鴻賓,索馬迎接,復于馬祗柵建旗鼓以拒寶夤,攻其將盧祖遷,禽之。寶夤以是日拜南郊,竊號。禮未畢而告敗,寶夤懼,口乾色變,不遑部伍,人皆亂還。詔授遐南幽州刺史,進爵為伯。遐又攻破其將侯終德。寶夤知內外勢異,輕將十數騎走巴中。冬,萬俟丑奴陷秦州,詔以遐兼尚書,二州行臺。孝武帝入關,敕周文帝置二尚書,分掌機事,遐與周惠達始為之。稍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卒。

      遐少任俠,有智謀。世為豪右,貲產巨億,士流貧乏者,多被賑贍。故中書郎檀翥、尚書郎公孫范等,常依托之。至于自供衣食,粗弊而已。死之日,鄉黨赴葬,咸共痛惜。

      鴻賓大鼻眼,多鬢須,黑而且肥,狀貌頗異,氐、羌見者皆畏之。加膽略騎射,

      俶儻不拘小節,昆季之中,尤輕財好施。遐雖云早立,而名出其下。及賊起,鄉里推為盟主,常與遐一守一戰。后拜岐州刺史、散騎常侍、開國縣侯。遐笑謂鴻賓曰:“擊賊之功,吾不居汝后,至于受賞,汝在吾前,當以德濟物,不及汝故。”明帝以鴻賓兄弟所定處多,乃改北地郡為北雍州,鴻賓為刺史。詔曰:“此以晝錦榮卿也。”改三原縣為建中郡,以旌其兄弟。后爾硃天光自關中還洛,夷夏心所忌者,皆將自隨。鴻賓亦領鄉中壯武二千人以從。洛中素聞其名,衣冠貧冗者,競與之交。尋拜西袞州刺史。羈寓倦游之輩,四座常滿,鴻賓資給衣食,與己悉同。私物不足,頗有公費。轉南青州刺史。未幾,徵還,為有司所糾,鴻賓遂逃匿人間。月余,特詔原之。

      及孝武帝與齊神武有隙,令鴻賓鎮潼關,為西道之寄。車駕西幸,漿糗乏絕,侍官三二日間,唯飲澗水。鴻賓奉獻酒食,迎于稠桑,文武從者,始解饑渴。武帝把其手曰:“寒松勁草,所望于卿也。事平之日,寧忘主人。”仍留守潼關。后神武來寇,見禽至并州,憂恚卒。

      鴻賓弟鴻顯,位散騎常侍,封縣侯。遐乳母所產也,一字七寶。遐養之為弟,因姓毛氏。勁悍多力,后隨諸兄戰斗,多先鋒陷陣。大統四年,為廣州刺史,與駱超鎮東陽,陷東魏。卒。子野叉。

      乙弗朗,字通照,其先東部人也。世為部落大人,與魏徙代,后因家上樂焉。朗少有俠氣,在鄉里以善騎射稱。孝莊末,北邊擾亂,避地居并、肆間。爾硃榮見而重之,甚相接待,以功封連勺子。后隸賀拔岳,從爾硃天光西討,為岳左廂都督。孝武帝之御齊神武,授朗閣內大都督。及帝西入,詔朗為軍司,先驅靖路。至長安,封長安縣公。卒于岐州刺史。

      初,朗患積冷,周文賜三石東生散,令朗法服之,使人問疾,朝夕相繼,見重如此。臨終惟云:“恨不見河、洛清平,重反京縣”,以此為恨,三舉手搥床,而便氣盡。贈太尉。

      子鳳,位宮伯、開府儀同三司。與周閔帝謀宇文護,見殺。

      論曰:硃瑞以向義受戮,延慶以違順遇禍,各其命焉。斛斯椿屢踐危機,終獲貞吉,豈人謀之所致也?徵洽聞強記,以夔、襄任己,終使《咸》、《英》不墜,《韶》、《濩》惟新。加以盡心所事,無忘直道,抗辭正色,顛沛不渝,蓋有周之忠烈乎?賈顯智、樊子鵠、侯深等并驅馳風塵之際,但自陷夷戮。觀其遺跡,雖獲罪于霸政,求之有魏,得失未可知也。賀拔允昆季以勇略之資,當馳競之日,并邀時投隙,展效立功。始則委質爾硃,中乃結款高氏,太昌之后,即帝圖高。察其所由,固非守節之士。及勝垂翅江左,憂魏室之危亡;奮翼關西,感梁朝之顧遇,有長者之風矣。終能保榮持寵,良有以焉。岳以二千羸兵,抗三秦勍敵,奮其智勇,克翦兇渠,雜種畏威,遐方慕義,斯亦一時之盛矣。卒以勛高速禍,無備嬰戮,惜哉!昔陳涉首事不終,有漢因而創業;賀拔功成夙殞,周文籍以開基。不有所廢,君何以興?信乎其然矣。侯莫陳悅肆行殘慝,死不旋踵,觀其亡滅,蓋自取之。念賢有始有卒,取敬群公。梁覽終以取禍,鮮克之義。雷紹馳騖云雷之秋,毛遐兄弟致力經綸之日,乙弗朗展轉擾攘之中,卒獲歸順,美矣!


      譯文

      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他的先祖為莫弗大人。父親斛斯足,又名斛斯敦,孝明帝時任左牧令。當時,黃河以西盜賊猖獗,牧民受到騷擾,斛斯椿便攜帶全家投奔爾朱榮。因作戰有功,被任為中散大夫,任外兵事。他性情乖巧,很得爾朱榮的歡心,軍中的機密,常參與商議。孝莊帝初年,改封他為陽曲縣公,任爾朱榮大將軍府的司馬。后來,任東徐州刺史。

      爾朱榮被殺,斛斯椿頗為恐懼。這時,南梁封汝南王元悅為魏王,支援給他軍隊馬匹,駐扎在邊境上。斛斯椿便丟下東徐州,投奔元悅。元悅授給他尚書左仆射、司空公,封為靈丘郡公,又封為大行臺前驅都督。爾朱兆帶兵進入洛陽,元悅知道目的無法實現,便南還入梁,斛斯椿又背叛元悅,歸附爾朱兆。

      他因參與擁立節閔帝的謀劃,被任命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為城陽郡公。不久,加封為開府。這時,他的父親斛斯足在秀容,忽然傳來死訊,他便請求減去自己的官階贈送給父親。不久,知道他的父親還活著,朝廷又下詔恢復他原來的官職,仍任命他父親為車騎將軍、揚州刺史。

      他看到爾朱兆專權妄為,懼怕禍患的到來,便與賀拔勝一起勸說爾朱世隆實行正道。世隆不高興,想加害于他,幸賴爾朱天光拯救,才免于一死。爾朱世隆、爾朱度律與爾朱兆互相猜疑,他與賀拔勝去勸說調解,爾朱兆將他和賀拔勝扣押,帶回大營。他又向爾朱兆陳述正確的道理,爾朱兆很是感謝,將他們放回。他對賀拔勝說“:天下人都怨恨爾朱氏,我們卻依附他們,看來離死的日子不遠了,不如反叛他們。”賀拔勝說:“爾朱天光與爾朱兆各據一方,現在要都擒獲他們是很困難的。”他說:“很容易做到啊!”他便勸說爾朱世隆追趕先期出發的爾朱天光等人,奔赴洛陽,去討伐高歡。韓陵之戰失敗后,他對都督賈顯智說:“如果不先抓住爾朱氏,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他便與賈顯智等人晚上在一棵桑樹下訂立盟約,倍道兼程,進兵洛陽。他率兵進入北中城,先包圍爾朱家的部曲家兵,將他們全部殺死。又派他的弟弟斛斯元壽與張歡、長孫承業、賈顯智等人率兵襲擊爾朱世隆與爾朱彥伯兄弟二人,將他們在閭闔門外斬首。他進入洛陽,將世隆兄弟的首級懸掛在自己家門前的樹上。他的父親看見后,對他說:“你與爾朱氏結拜為兄弟,今天怎么忍心將他們的頭顱懸掛在咱們家門前?難道不愧對蒼天厚土嗎?”他便把世隆、彥伯等人的頭顱,和抓獲的爾朱度律、爾朱天光送給高歡。

      高歡入據洛陽,斛斯椿又對賀拔勝說“:現在天下的事由我和你來決定,如果不先發制人,恐怕會被別人所制。高歡初來乍到,要圖謀他并不難。”賀拔勝說“:他有恩于天下人,加害他恐怕不好。過去好幾個晚上我們與他住在一起,一起抒發以前交往的情誼,他蒙受您的好處甚多,為什么害怕他呢?”斛斯椿才停止圖謀高歡的打算。孝武帝繼位,命斛斯椿為侍中、儀同開府、城陽郡公。他的父親也被封為開府,兒子斛斯悅為太中大夫,父子三人同一天被朝廷封職,當時人們都很羨慕他們。

      斛斯椿認為自己幾次反復,心里很不安穩,便暗中勸說孝武帝設置閣內都督部曲,再增加武將官職的人數。自直閣以下,設置武職數百名,都挑選天下輕捷勇悍的人充任。又勸說孝武帝多次出外巡游,指揮部曲,布列成陣,他負責指揮調動。從此以后,軍國大事,都由他來決定。他還勸說孝武帝征集士兵,聲言討伐南朝,實則準備襲擊高歡。孝武帝也同意了,命斛斯椿為前驅大都督。他因此奏請率精銳騎兵二千人,乘夜渡過黃河進攻勞累疲憊的高歡的軍隊,孝武帝開始同意,黃門侍郎楊寬勸阻孝武帝說“:高歡曾以臣子的身份討伐國君,還有什么事干不出來?現在把軍權交給別人,恐怕會發生意外變故。今日渡過黃河萬一能成功,只怕會滅掉一個高歡又生出一個高歡哪!”孝武帝命斛斯椿停止出兵。斛斯椿嘆息說“:近日火星侵入南斗,現在皇上聽信左右的挑撥,不按我的意見辦,這難道是天意嗎?”

      孝武帝將軍隊駐扎在河橋,命斛斯椿從洛陽向東,進至武牢關。孝武帝因賈顯智反叛,東部的軍隊失利,想避入關中,便派人命斛斯椿一起入關。封他為尚書令,侍中的職務不變,又加封為常山郡公。他歷任司徒、太保,仍兼尚書令。這時,四方盜寇不斷,朝廷內外都戒備森嚴,惟有他能夠擺列儀仗,有騎馬的武士吆喝開道。遷任太傅,去世,終年四十三歲。孝武帝親自去祭吊,朝廷百官都去哭喪。朝廷又賜給他棺木,派尚書、梁郡王元景略負責辦理喪事。追贈他為大將軍、錄尚書、三十州諸軍事、侍中、恒州刺史、常山郡王,謚號為文宣,用太牢的大禮祭奠他的亡靈。又下詔改封為大將軍,贈職為大司馬,贈鍂車京車一輛。埋葬時,孝武帝親自到渭水以北,拉著捆綁棺木的繩子失聲痛哭。

      孝武帝曾賞給他幾處店鋪和三十頭耕牛,他因國家的動亂還未平息,不應該與百姓們爭利,便不要店鋪,接受了耕牛,每天殺掉一頭牛,以犒賞部下的將士。死的時候,家中沒有多余的資產。

      斛斯征,字士亮,斛斯椿的第三子。他博覽群書,尤精通于《三禮》,也通達音律。有孝心,為父親斛斯椿守喪,早晚只吃一鎰米。小時因父親建立的功勛,被朝廷賜爵為城陽郡公。大統末年,離家做官,任通直散騎常侍,不久遷任太常少卿。

      自從魏孝武帝西遷長安,皇家需要的各種音樂都因廢棄而缺失。斛斯征收集散逸,翻閱各種典章冊籍,改造舊樂,創立新章,雅樂才得以完備。另外,音樂中有钅享于這種樂器,近代已經失傳。有人從蜀地得到它,都不認識。他看見后說:“這是钅享于呀。”眾人不相信,他便依照干寶著的《〈周禮〉注》,用钅享于的配件芒筒捋拔,聲音極其清脆,大家才嘆服。他便用它來伴奏樂曲。

      六宮建成,朝廷封他為司樂下大夫,又遷任司樂中大夫,晉官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轉任內史下大夫。天和三年(568),周武帝認為他的經書學有淵源,命他教授幾位皇子。周宣帝宇文..當時為魯公,與其他皇子等都穿著讀書人的衣服,向斛斯征行束..大禮,請求學問。皇子們都稱他為夫子,儒生們都羨慕他。天和六年(571),授他為司宗中大夫,任內史,仍掌管樂部,晉封為岐國公,不久轉為小宗伯。

      宣帝即位,升任他為上大將軍、大宗伯。這時,武帝剛去世,停柩待殯。宣帝想趕快埋葬,命朝臣們商議,斛斯征與內史宇文孝伯等人堅持請求按《禮經》的規定,停柩七個月,宣帝不同意。

      宣帝當太子時,宮尹鄭譯因不能正確引導和教育太子,坐罪被免去官職。而宣帝卻很喜歡和親近鄭譯。他即位后,便封鄭譯為內史中大夫,十分信任他。鄭譯便獻上新譜寫的音樂,十二月各用一件笙,每件笙用十六支簧管。宣帝命鄭譯與斛斯征商討新樂,斛斯征駁斥了鄭譯,陳奏說:“音樂的產生,發自人的內心。上天受人感應,正如回音和影子。做善事的,上天賜給他福氣;干壞事的,上天降給他災難。所以,舜彈奏五弦琴,唱著《南風》這首詩,而天下向化。紂王唱朝歌和北方的俚歌,國家破滅。由此可知音樂的作用,在于調和人的性情,改變風俗習慣,感動天地鬼神,是禍福的基礎,盛衰的依賴,怎么能夠不慎重呢?鄭譯譜寫的新樂,不師法往古。如果每月用一種笙,那么鐘鼓各種樂器,也都需要十二套。演奏雅樂的樂器已經擺滿廟堂,現在如果再增加,陳列在哪里呢?還需要再開辟臺階,增修廊宇,這不是非常緊急的事情,怎么可以去役使百姓呢?”宣帝十分同意他的意見,命停止演奏鄭譯所獻的新樂。

      周武帝安葬后,宣帝想創作音樂,又令朝臣們議論是否可以進行?斛斯征說“:《孝經》上說‘:父母喪,聽到音樂也不高興。’聽到尚且不高興,更何況創作新樂呢?”鄭譯說“:既然說是聽到音樂而不高興,明明是說不如沒有音樂。只可以不娛樂,怎么能不奏樂?”宣帝同意鄭譯的意見,鄭譯因此惱恨斛斯征。

      宣帝后來肆意妄為,沒有節制。昏聵暴虐,日甚一日。斛斯征因蒙受周武帝的厚恩,又曾經任過宣帝的師傅,便上疏極力勸諫,指出宣帝的過失,不被采納。鄭譯借機攻擊他,宣帝便把他關進監獄。他害怕被處死,獄卒張元平同情他,用佩刀挖開墻壁,送他出去。張元平被拷打一百多下,沒有說一句話。斛斯征逃出后,藏匿在別人家里,后來遇到大赦,得以免除處罰,但仍然被削去官職。

      隋文帝登基,照例恢復他的官爵,授予他太子太傅,仍命他修撰樂書。開皇四年(584)去世,享年五十六歲。早先,隋文帝任北周的大司馬,有一個外戚辦喪事,斛斯征準備與他一起到外戚家吊唁。斛斯征等他很久,他也不出來。斛斯征很惱火,便不再等待。隋文帝出來等候時,斛斯征已經離去。隋文帝因此對他很不滿意,這時,隋文帝下詔命有司給他謚號為暗。

      樊子鵠,代郡平城人。他的祖先是荊州蠻族的首領,遷徙到代地。父親樊興,任平城鎮長史、歸義侯。普泰年間,子鵠獲得很高的官位,樊興被贈封為荊州刺史。

      子鵠遭遇北鎮的動亂,向南避至并州,爾朱榮任他為都督府倉曹參軍。爾朱榮派他到京城,靈太后詢問爾朱榮軍隊的情形,他的回答很讓靈太后滿意。太后獎勵他,命他為直齋,封為南和縣子,讓他回到爾朱榮那里。建義初年,朝廷命他為晉州刺史。封爵為永安縣伯。永安二年(529),因招降叛亂的蜀人有功,被晉封為中都縣公。又兼任尚書行臺,為政頗有威信。不久,朝廷又授予他督官尚書、西荊州大中正。后來,兼任右仆射,任行臺。當時,爾朱榮在晉陽,京城的事都委托子鵠辦理。所以他在臺閣,連續升遷并受到重用。后來,出任為殷州刺史。這年荒旱歉收,子鵠怕人流亡到別處,便命殷實之家將貯藏的糧食分別接濟貧窮之家。并派耕牛代替人力,多種植大麥和小麥,州內因此十分安定。

      爾朱榮被朝廷處死,爾朱世隆寫信召請子鵠,他沒有服從。因母親住在晉陽,他請求朝廷讓他移鎮黃河以北,孝莊帝很贊賞他,任他為都督、豫州刺史。他行至汲郡,聽說爾朱兆領兵進入洛陽,便渡過黃河拜見爾朱仲遠,仲遠派他鎮守汲郡。爾朱兆命他到洛陽,責備他對爾朱氏存有二心,奪去他率領的軍隊,讓他回晉陽。東海王元曄命他為侍中、御史中尉、中軍大都督。

      太昌初年,他兼任尚書左仆射、東南道大行臺。總大都督杜德等追討爾朱仲遠,仲遠逃向梁,杜德收編了仲遠的兵馬。這時,南梁派元樹入犯北魏,占據譙城,朝廷命子鵠與杜德一起討伐梁軍。元樹大敗,逃進城去,魏軍包圍了譙城。元樹請求撤兵南歸,把占領的土地歸還給北魏,子鵠允許了。等到元樹的軍隊有一半出城,他又領兵進擊,把南梁軍隊打敗,抓獲元樹和梁委任的譙州刺史朱文開。班師回來,他升任為吏部尚書,轉任尚書右仆射。不久,加封為驃騎大將軍、開府,負責選拔官吏。

      后來,任兗州刺史。他先派心腹到百姓中查訪,詢問那里為政的得失。剛上任到達兗州境內,太山太守彭穆參拜長官失去禮儀,子鵠責備彭穆,并歷數他過去的罪狀,彭穆都一一承認,于是州內官員大為震駭。

      孝武帝西奔長安,子鵠據守城池作為接應,南青州刺史大野拔率部屬前來投奔子鵠。天平初年,高歡派儀同三司婁昭等率兵進攻子鵠駐守的城池,很久不能攻下,婁昭用水灌城。大野拔借故求見子鵠,命左右隨從將子鵠殺死,向敵兵投降。

      侯深,神武尖山人。為人機警,頗有膽略。孝明帝末年,六鎮因饑餓發生變亂,他跟隨杜洛周向南進犯。后來與妻兄念賢一起背叛杜洛周,歸順爾朱榮。他們在途中遇到強盜搶劫,只披了塊褐色的布遮擋身子。爾朱榮送給他衣服帽子,很優厚地對待他,任命他為中軍副都督。孝莊帝即位,封他為厭次縣子。他跟隨爾朱榮討伐葛榮,在滏口大戰,立功最多,被朝廷命為燕州刺史。

      這時,葛榮的別帥韓樓、郝長等人率兵屯據在薊城,爾朱榮命他進攻韓樓,給他的人馬卻很少。有人替他說話,嫌人馬太少,爾朱榮卻說:“隨機應變,是侯深的特長。如果讓他帶很多人去,未必能用得上。”所以,只給他七百兵馬。侯深故意虛張聲勢,率領數百騎兵深入韓樓占領的區域,離薊城百多里,遇上賊帥陳周率馬步兩軍一萬多人,侯深把敵人打得大敗,俘虜敵兵五千多人。然后將繳獲的馬匹武器又歸還給他們,放他們回薊城,左右的人都勸阻他,他說“:我們的人數少,不可以以力相拼,事情需要設法離間敵人。”他估計放回的敵兵已回到薊城,便率領騎兵連夜進發,早晨叩打城門。韓樓果然懷疑降卒要作內應,便棄城逃走,侯深縱兵追趕,將他擒拿。因立功被賜爵為侯,不久被任命為平州刺史,鎮守范陽。

      爾朱榮被殺,太守盧文偉引誘侯深出外打獵,然后關閉城門,不讓他進城。他率領部曲家丁駐扎在南郊,為爾朱榮舉喪致哀,然后率兵向南進發。孝莊帝派東萊王元貴平為大使,慰勞燕、薊一帶的軍隊。侯深詐降,元貴平相信了他。他便將貴平抓獲。軍隊進至中山,行臺仆射魏蘭根向他進攻,被他打敗。東海王元曄即位,授予侯深儀同三司、定州刺史、左軍大都督、漁陽郡公。節閔帝即位,又加封他為開府。后來,他隨爾朱兆在廣阿與高歡對壘,爾朱兆敗走。侯深投降高歡,后來與高歡一起在韓陵打敗爾朱氏。

      永熙初年,他被任命為齊州刺史。孝武帝末年,他與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元貴平之間,書信和使者不斷往來,互相聯絡。他又派人向高歡表示忠誠。孝武帝西入長安,他對魏室仍存希望。汝陽王元暹任齊州刺史,侯深不按時迎納他進城內,城里的人劉桃符等偷偷將元暹領進城,占據了城的西部。侯深爭奪,不能獲勝,率領騎兵出逃。他的妻子兒女和家丁都被元暹俘獲。

      行至廣里,適逢接到皇帝的圣旨,命侯深管理青州政務。高歡也給他送來書信,說:“你不要認為自己軍隊的數量少,難于向東前進。齊人人情淡薄,齊州人還能迎接汝陽王元暹,青州人難道不能打開城門等待你嗎?”侯深又回來,元暹才歸還他的家丁。而元貴平認為自己是斛斯椿一黨,也不讓他代替。侯深襲擊高陽郡,克復了城池,把家屬和家丁都安置在城中,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夜晚馳向青州,城內的人抓住元貴平開城投降。侯深思慮自己多次反復,怕不能得到平安,便殺了元貴平,將他的頭顱傳示鄴地,標明自己不是斛斯椿一黨。

      樊子鵠被平定后,朝廷下詔命封延之為青州刺史。侯深沒有得到州牧的任職,心里恐慌害怕,行至廣川,便搶劫光州的倉庫造反。他派騎兵到平原,抓住前膠州刺史賈璐,夜晚襲擊青州南面的外部,劫去前任廷尉卿崔光韶以迷惑人心,又攻掠其他州縣。他的部將紛紛背叛了他,他便投奔南梁。行至南青州境內,被賣飯的人殺死,首級傳示鄴城,家里的其他人都被流放。

      賀拔勝,字破胡,從小就有志氣節操,會騎在馬上向左右兩旁射箭,北人無不稱贊他的膽略。衛可環圍困懷朔,他當時也為軍主,和父親度拔一起鎮守懷朔。他們已經被圍一年,而外援卻遲遲不來。賀拔勝便激昂慷慨地告訴鎮將楊鈞,他愿出城向大軍告急。楊鈞同意,便招募勇敢的少年,共十多個騎兵,乘夜突圍出城。敵兵追來,他大喊道:“我是賀拔破胡!”敵人不敢逼進。到了朔州,他向臨淮王元..報告了懷朔被包圍的緊急情況。元..看他話語懇切,答應出兵救援。命他回懷朔報告。他又突破敵人的防線,敵兵追趕,他射殺了好幾個人。來到城下,他大聲喊道:“賀拔破胡與官軍一起來了。”城里的人開門放他進來。楊鈞又派他出城去偷偷察看武川的情況,武川已被敵人占領,他便趕快回懷朔報告,懷朔也被攻陷,他們父子都被敵兵俘虜。

      不久,人們偷襲殺死了衛可環,將士們讓賀拔勝騎馬去朔州報告,沒有回來,他的父親已經去世。刺史費穆很欣賞他的才能武略,重重地獎賞他,并挽留他,委任他統率軍隊。這時,廣陽王元深在五原被破六韓的軍隊包圍,邀請他去任軍主。他因立有軍功被任為統軍。他又隸屬于仆射元纂,鎮守恒州。這時,有個叫鮮于阿胡的聚集朔州流亡的百姓南下,成為盜寇,恒州的人也響應他們。賀拔勝與哥哥賀拔允、弟弟賀拔岳走失。賀拔勝南投肆州,賀拔允、賀拔岳投奔爾朱榮。爾朱榮與肆州刺史尉慶賓有矛盾,帶著賀拔岳攻陷肆州。爾朱榮得到賀拔勝,十分高興,說“:我得到你們兄弟三人,平定天下就不在話下了。”他們兄弟三人都投靠了爾朱榮。

      這時,杜洛周占據幽州、定州,葛榮占據冀州、瀛州。爾朱榮對賀拔勝說:“井陘這個地方很險要,是我們的東大門,想委屈你去鎮守,怎么樣?”賀拔勝說“:這是我愿意從命的。”爾朱榮便上表朝廷,讓賀拔勝鎮守井陘,并把自己乘坐的高頭大馬,連同裝飾有銀質的馬鞍都送給他。爾朱榮進入洛陽后,他因參與擁立孝莊帝有功,被封為當陽縣伯。他跟隨元天穆北征葛榮,將葛榮打得大敗。這時,杜洛周的余黨韓樓在薊城聚集人馬,朝廷任賀拔勝為大都督,鎮守中山。韓樓懾于賀拔勝的威名,竟不敢向南進犯。元顥進占洛陽,爾朱榮調來賀拔勝,派他與爾朱兆在硤石渡過黃河。大破元顥的軍隊,俘獲元顥的兒子元冠受,作為前驅進入洛陽。后來他被晉爵為真定縣公。

      爾朱榮被孝莊帝殺死,賀拔勝與田怡等人奔入爾朱榮的府第。當時,宮廷的大門還沒有嚴加防范,田怡等建議立即進攻宮門。他制止他們說“:天子既然決斷大事,一定會有出人意料的計謀,我們的軍隊數量不多,何必輕舉妄動呢?”田怡等人才停止。爾朱世隆連夜離開洛陽,賀拔勝跟隨他到達河橋,賀拔勝認為做臣子的沒有仇恨國君的道理,便帶領他的部下返回都城。孝莊帝十分高興。爾朱仲遠進逼東郡,朝廷命賀拔勝以原來的官職代理驃騎大將軍、東征都督,率領騎兵一千人,會同鄭先護的軍隊討伐爾朱仲遠。他被鄭先護懷疑,關閉在軍營以外,人馬沒有得到休息。不大一會兒,爾朱仲遠的兵馬來到,交戰不利,只得投降。他又與爾朱氏共同計謀擁立節閔帝,因立有功勛被封為右衛將軍。

      爾朱氏將要討伐高歡,賀拔勝歸屬爾朱度律。爾朱度律與爾朱兆不和,他認為面臨敵人而內部卻失和,是自取失敗,便與斛斯椿一起到爾朱兆的大營講和,反而被爾朱兆拘禁。爾朱度律很是恐懼,帶軍退卻。爾朱兆準備斬殺賀拔勝,數落他的罪狀說:“你殺死衛可環,是罪狀之一;天柱大將軍死后,你不與世隆等一塊來,而卻東征爾朱仲遠,是罪狀之二。我早就想殺你了。”賀拔勝說“:衛可環是國家的叛逆,我們父子一起誅殺他,這是不小的功勞,怎么反而成了罪狀?天柱大將軍被孝莊帝殺戮,是國君殺臣子,我寧肯負天柱大將軍,也不愿背叛朝廷。今天的事,生死由您決定。但是,離敵兵很近,而您卻在內部制造摩擦,從古至今,沒有不失敗的。我不怕死,恐怕您這樣作也是很大的失策。”爾朱兆便放走了他。他既被放歸,走了一百多里路才追上爾朱度律。高歡攻克相州,兵威越來越盛,于是,爾朱兆及爾朱天光、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率軍十余萬眾列陣于韓陵,與高歡決戰。爾朱兆率領精銳騎兵沖陷敵陣,出現在高歡軍隊之后,準備在他的背后發起進攻,爾朱度律妒嫉爾朱兆的驍勇兇悍,害怕他超過自己,所以,按兵不動。賀拔勝看到他們各懷鬼胎,便率領部下向高歡投降。爾朱度律的軍隊因此退卻,爾朱氏的軍隊便遭到慘敗。

      太昌初年,朝廷命賀拔勝為領軍將軍,不久,任侍中。孝武帝準備平定高歡,因賀拔勝的弟弟賀拔岳在關西擁有大批軍隊,想擴充勢力,增加援助,于是便命賀拔勝為都督、荊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道大行臺、尚書左仆射。他所向披靡,沔水以北的敵兵被全部掃蕩。梁武帝告誡他的兒子、雍州刺史蕭績說:“賀拔勝是北朝的一員驍將,你應該慎重對待他,不要與他死打硬拼。”蕭績便堅守城池,不敢出戰。不久,朝廷給賀拔勝晉位為尚書令,晉爵為瑯邪公。

      齊神武帝高歡與孝武帝有了裂痕,朝廷下詔命賀拔勝帶兵返回洛陽,他行至廣州,卻徘徊不前,而孝武帝已被迫逃向關內。他帶兵返回南陽,派右丞相陽休之奉表入關,又命府長史元穎代理州牧,他自己親率所部,準備西入關中。進至淅陽,朝廷下詔封他為太保、錄尚書事。他聽說高歡已占據潼關,擒獲了毛鴻賓,便退回荊州。州人鄧誕抓住元穎,引來高歡的軍隊。這時,高歡已派行臺侯景、大都督高敖曹奔赴荊州,賀拔勝戰敗,被流矢射中,逃奔梁國。

      他在南朝三年,梁武帝對待他非常優厚。他請求帶兵向北討伐高歡,梁武帝沒有答應,他便要求北返。梁武帝同意了,親自在南苑為他送行。他從此以后,每拿起弓箭,看見向南飛來的鳥雀、跑來的野獸,都不射殺,以表達他懷念南朝恩德的感情。到達長安后,他向朝廷謝罪,魏帝握著他的手說:“東漢獻帝初平年間被迫向西奔徙,晉懷帝永嘉時不得不南度,漢、晉還是這個樣子。事情在天,不是你的過失啊!”便授予他太師的官職。

      他與周文帝宇文泰在小關擒獲竇泰,進攻弘農;移軍河北,俘獲郡守孫晏;在沙苑摧毀東魏的軍隊,追趕敗兵至黃河。他與李弼分別進攻河東,平定汾州、絳州。河橋一戰,他大破東魏的軍隊,宇文泰命他收集東魏投降的士兵后撤還。高歡率軍進攻玉璧,賀拔勝以前軍大都督的身份跟隨宇文泰與高歡接戰。他看見高歡的旗幟軍鼓,非常熟悉,便招募驍勇精銳三千人向高歡進攻。他與高歡在戰陣中相遇,他連連喊著自己的名字說:“我賀六渾、賀拔破胡一定要殺死你!”他挺著長矛將高歡追趕了好幾里,長矛的鋒刃即將刺中高歡,高歡汗流浹背,氣息殆盡。恰巧賀拔勝的馬被流矢射中,倒地死去,等到副騎趕到,高歡已經逃跑。他嘆息說:“今天的事情沒有成功,怨我沒有帶上弓箭,真是天意啊!”

      這一年,他在東魏的兒子都被高歡殺害。他悲憤異常,因過于生氣而得病,大統十年(544),死在官位上。臨終時,他親手寫信給宇文泰說:“我萬里策馬,回到朝廷,希望與您一起掃除賊寇。今日不幸殞命,目的無法實現。如果死后有知,還希望魂魄飛至敵人的宮廷,以報答朝廷對我的恩遇。”宇文泰看后,流了很長時間的眼淚。

      賀拔勝生長在動亂之中,尤其精通武藝。他騎在馬上射擊飛鳥,十中其五六。宇文泰常說:“將領們與敵人對壘,神色都有所改變,惟獨賀拔勝公臨陣和平常一樣,真是大智大勇啊!”賀拔勝自從擔任要職以來,開始喜愛讀經史典籍,便招請文人儒士,一起討論義理。他的性情又通達坦率,輕財好義。去世的時候,只有隨身的武器和一千來冊圖書。

      當初,他來到關中,自以為年紀大,官位重,見了宇文泰也不下拜。不久又后悔起來,宇文泰也想和他親近。后來,他在昆明池參加朝廷的宴會,這時,池中有兩只水鳥在游水,宇文泰將弓箭交給他說:“很久不見您射箭了,請射箭助興。”賀拔勝援弓射箭,一箭將兩只鳥都射中,因而他拜謝宇文泰說:“如果讓我和您在一起討伐叛逆,我也會這樣。”宇文泰十分高興,因此對他更加尊重,賀拔勝也竭盡誠心與宇文泰相處。他去世后,朝廷追贈他為太宰、錄尚書事,謚號為貞獻。周明帝即位第二年,讓他配享魏文帝元寶炬的廟庭。

      賀拔岳,字阿斗泥,賀拔勝的弟弟。他從小胸懷大志,愛好施舍,喜歡交結讀書人。開始,為太學生,長大后能騎馬向左右兩邊射箭,驍勇絕倫。他不讀兵書,而謀略卻與兵法相符,了解他的人都很驚奇。他與父親和哥哥一起赴援懷朔,敵兵首領衛可環在城西,離他有三百多步,他憑借城墻掩護射箭,射中了衛可環的臂膀,敵兵十分驚駭。后來,廣陽王元深任他為軍營中的軍主,與他的哥哥賀拔勝一起鎮守恒州。州城失陷,他投靠了爾朱榮,爾朱榮任命他為都督。每次在軍帳中參與議論進軍方略,他的見解都與爾朱榮相吻合。爾朱榮與元天穆準備去匡扶朝廷,向他征求意見,他說“:非常的事情,一定要非常的人來干。將軍您兵強馬壯,地位和聲望都很高,如果首先舉起義旗,討伐逆天背人的奸佞,拯救朝廷的危難,何往而不被攻克?何向而不被摧毀?古人說:‘早晨計謀,不到晚上就會實現;話說出后,不等到去做就能成功。’這正像說的是您要匡扶朝廷的事情啊。”爾朱榮與元天穆互相看著思慮很久,說:“你的這些話真是大丈夫的議論呀。”

      不久,孝明帝突然去世,爾朱榮懷疑其中定有緣故,便帶兵奔赴洛陽。調撥二千人馬歸賀拔岳指揮,作為先鋒。到達河陰,爾朱榮殺死朝臣,想自己稱帝,猶豫未決。賀拔岳便從容勸阻,爾朱榮不久也已省悟,便擁立孝莊帝即位。賀拔岳因決定國策的功勞,被朝廷賜爵為樊城鄉男。他跟隨爾朱榮打敗葛榮,平定元顥,多次升遷,官至左光祿大夫、武衛將軍。

      這時,萬俟丑奴偽稱帝號,關中一片騷亂,爾朱榮將派遣賀拔岳前去討伐,私下對他的哥哥賀拔勝說“:萬俟丑奴足可以稱得上是一股強勁的敵人,如果賀拔岳前去討伐不能成功,罪責馬上就會降到他的身上;如果一舉獲勝,恐怕嫉妒和誹謗就會產生。”賀拔勝便請求讓爾朱氏的一個人當元帥,讓賀拔岳當副帥。爾朱榮很高興,便命爾朱天光為使持節、大都督、雍州刺史,賀拔岳為左廂大都督,又命征西將軍侯莫陳悅為右廂大都督,一起作為爾朱天光的副手,去討伐萬俟丑奴。這時,赤水蜀的敵兵阻斷道路,而天光率領的人馬不滿二千,軍隊來到潼關,天光面有難色,直到賀拔岳在渭北打敗敵兵,軍威才為之一振。

      這時,萬俟丑奴親自包圍岐州,派他的大行臺尉遲菩薩、仆射萬俟行丑一起進軍武功,南渡渭水,進攻魏軍大營外圍的柵欄。爾朱天光派賀拔岳率一千騎兵救援,尉遲菩薩已攻破柵欄,率領馬步兩軍二萬退回渭水以北。賀拔岳率領數十名輕捷騎兵與尉遲菩薩隔著渭水對話,賀拔岳稱頌魏朝的威勢,尉遲菩薩驕傲自大,命下面的人替他傳話,而自己不直接與賀拔岳說話,他手下的人憑借著有河水阻隔,說話很不恭順。賀拔岳憤怒,舉起弓來朝他射去,那個傳話的人隨著弓弦的響聲中箭倒地。這時天已黃昏,雙方各自退還。賀拔岳在渭水南岸傍水駐扎,分精兵數十人為一處,根據地形安置。第二天,他率一百多騎兵,隔著渭水與敵兵見面,而且雙方一起向東行進。賀拔岳逐漸前進,原先安置的騎兵相繼出現,跟著他聚集一起,人數逐漸增加,弄得敵人也估量不出他有多少人馬。前行二十多里,到水淺可以涉過的地方,他縱馬向東,作出要逃跑的樣子。敵人認為他要逃跑,便丟下步兵,派騎兵渡過渭水追擊。賀拔岳向東跑了十多里,憑借一道橫亙的山崗設置伏兵等待敵人。他身先士卒,迅速出擊,敵兵退走。他號令部下,凡是下馬的敵兵都不要殺死。敵兵看見,紛紛下馬。不大一會兒,俘虜敵兵三千人,馬匹也全部得到,并活捉了尉遲菩薩。又引兵到渭水北邊,降服敵人的步兵一萬多人。

      萬俟丑奴不久丟棄岐州,向北逃向安定。爾朱天光剛從雍州趕來,與賀拔岳合兵一處。故意散布說,現在天氣已經炎熱,不是進兵征討的時候,等到秋天涼爽,再謀圖進取。萬俟丑奴聽說后,便信以為真,把各路人馬分散結營駐扎在岐州以北的百里細川。派太尉侯伏侯元進憑險樹立柵欄,以作防衛。賀拔岳聽說敵人的兵力已經分散,暗中與爾朱天光對他們嚴加防備。天明,進攻并包圍了侯伏侯元進的柵欄,一舉攻克,活捉了侯伏侯元進,其余營寨中的敵兵全部投降。他又派輕捷騎兵追擊萬俟丑奴,到了平涼的長坑,一戰就將丑奴抓獲,攻克高平城,又俘獲了蕭寶夤,勝利歸來。

      敵人的行臺萬俟道洛退守牽屯,賀拔岳率軍進攻,道洛失敗,退入隴中,投奔略陽的賊兵首領王慶云。因為萬俟道洛異常勇猛,王慶云得到他十分高興,命他為將軍。爾朱天光又與賀拔岳進軍略陽,到達王慶云屯居的水洛城。王慶云和萬俟道洛頻頻出城作戰,都被捉住,他的部下全部被活埋。三秦、河、渭、瓜、涼、鄯州一帶的人都來歸降。敵兵首領夏州人宿勤明達降而復叛,賀拔岳討伐并將他抓獲。爾朱天光雖然是元帥,而賀拔岳的功勞最多,朝廷晉封他為樊城縣伯。不久,又下詔任他為都督、涇州刺史,晉爵位為公。

      爾朱天光回洛陽,派賀拔岳負責雍州的事務。普泰初年,朝廷命他為都督、岐州刺史,晉爵為清水郡公,不久加封為侍中,賜給后部鼓吹的禮遇。又晉位為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尚書左仆射、隴右行臺,仍駐扎在高平。后來,因隴中還有土著人沒有歸順,他幫助侯莫陳悅平定,所到之處,土人全部降服。普泰二年(532),他被加封為都督、雍州刺史。爾朱天光準備抗拒齊神武帝高歡,派人向賀拔岳征求意見。他說“:不如暫且鎮守關中,以鞏固根本。”天光沒有聽從,后來果然失敗。他便率軍奔赴雍州,擒獲爾朱天光的弟弟爾朱顯壽,歸順高歡。

      孝武帝即位,加封他為關中大行臺。永熙二年(533),孝武帝密令賀拔岳圖謀高歡,刺破手指,寫成血書,送給賀拔岳。賀拔岳十分害怕,便自己到北部邊境,布置將士防守。他率領軍隊到平涼西界,安扎營寨數十里,借口要在原州牧馬,作為自安之計。原先,費也頭的萬俟受洛干、鐵勒的斛律沙門、解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等人擁眾自立,這時都歸順了賀拔岳。秦、南秦、河、渭四州的刺史又會合在平涼,接受賀拔岳的節制。惟有靈州刺史曹泥不接受賀拔岳的召請,卻派人與高歡聯系。高歡便派左丞翟嵩到關中,離間賀拔岳與侯莫陳悅的關系。永熙三年(534),賀拔岳召請侯莫陳悅在高平會面,準備討伐曹泥,讓侯莫陳悅為先鋒。而侯莫陳悅已受高歡指使,想暗中圖謀賀拔岳,賀拔岳卻毫無覺察。他原先又輕視侯莫陳悅,陳悅便將他誘入自己的軍營,一起討論用兵的事情。陳悅詐稱自己肚子疼,站起來慢慢走開,讓他的女婿元洪景在軍帳中將賀拔岳殺死。朝野上下聽到他被殺害的消息,無不痛心惋惜。朝廷贈給他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等封號,謚號為武壯。翟嵩向高歡復命,高歡走下座位指著他的面頰說:“去掉我心頭之病的是你呀,我什么時候也忘不了你!”后來,賀拔岳的部下收葬了他的尸體,埋葬在雍州北面的石安原,用的是王一級的葬禮。

      侯莫陳悅,代地人。父親婆羅門為駝牛都尉,所以,他在河西長大。喜好打獵,善于騎馬射箭。適逢牧民反叛,他便投奔爾朱榮。爾朱榮任他為府長流參軍。孝莊帝初年,他被朝廷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封為柏人縣侯。

      爾朱天光討伐關西,爾朱榮命侯莫陳悅為爾朱天光的右廂大都督。西伐成功的情形,與爾朱天光和賀拔岳的情況大致相同。他被朝廷任命為鄯州刺史。爾朱榮死后,他跟著爾朱天光到達隴地。東海王元曄即皇帝位,給他晉爵為公,改封為白水郡公。普泰時,任秦州刺史。爾朱天光率軍東進,將要抵抗高歡,他與賀拔岳都離開隴中響應高歡。到達雍州,適逢爾朱氏失敗。永熙初年,朝廷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兼任秦州刺史。

      永熙三年,賀拔岳召請他一起討伐靈州刺史曹泥。他誘殺了賀拔岳,賀拔岳的部將逃散,他派人安撫,眾人都畏懼服從。他心里很猶豫,不立即安撫接納,仍回到隴地,駐扎在水洛城。賀拔岳的部下將士聚集在平涼,準備向他進攻。周文帝宇文泰這時任夏州刺史,賀拔岳的部下派人迎接他。宇文泰到平涼,便統領賀拔岳的部下及家屬進入高平城,以自我保護。宇文泰又率領眾人入隴討伐侯莫陳悅,他聽說后,棄城向南占據山水險要地勢。他先召請南秦州刺史李景和。當夜,景和派人到宇文泰那里,宇文泰秘密同意景和假裝投降。第二天日暮,景和便約束侯莫陳悅的部下,讓他們騎上驢和駱駝,說:“侯莫陳悅有命令,想回到秦州,堅守城池以抗拒敵兵。”又哄騙陳悅帳下的人,說:“侯莫陳悅想回秦州,你們為何還不趕快準備?”眾人都信以為真,互相驚擾,紛紛奔向秦州。景和先一步來到秦州,站在城門上慰問勸說他們。侯莫陳悅的部下互相離散,都猜測懷疑周圍的人,不讓別人靠近自己。侯莫陳悅與他的二弟、兒子,以及殺害賀拔岳的八九個人,離開軍隊逃走。一連好多天他們都來回徘徊,不知道應該到哪里去。左右的人勸他到靈州,他卻疑而不決,說是到隴地怕別人看見,便將馬匹放入山中,讓隨從他的人都步行。他自己騎一頭騾子,想往靈州去。中途看到追趕他的騎兵將要到來,便自縊在山野中。他的弟弟、兒子和部下,都被捉拿殺死。惟有參與謀殺賀拔岳的中兵參軍豆盧光逃至靈州,后來又奔向晉陽。

      侯莫陳悅自從殺害賀拔岳以后,精神恍惚,失去正常。他常說:“我一入睡就夢見賀拔岳對我說‘:老兄你想到哪里去?’便追趕我,不讓我安生。”因此,常不自安,直到失敗死去。

      雷紹,字道宗,武川鎮人。九歲失去父親,有臂力,善于騎馬射箭。十八歲,任給事鎮府,曾出使洛陽,看見京都禮義的美好,回來對同僚們說:“我們只知道崇尚武功,守衛邊防,以追求功名富貴。不料想文學才是處世的無價之寶呀。今生不學習,就好像仍住在洞穴里,能見到什么呀?”他便離開軍隊,辭別母親,拜師求學。一年時間,通達了《孝經》、《論語》的內容。曾讀書讀到人的道德沒有大于孝敬父母的,便扔下書卷嘆息說:“我離開家,不去贍養母親,不是做兒子的道理啊!”便立即回家耕田養母。母親去世,他極度悲哀,身體消瘦,因此出名。鎮將召請他,任為鎮佐。

      后來,他跟隨賀拔岳到處征戰,任長史。賀拔岳每遇重大問題,常常先征求他的意見后再干。高歡起兵,賀拔岳恥于在他之下。雷紹便勸賀拔岳迎接孝武帝到長安,以朝廷的名義討伐叛逆。賀拔岳說:“這是我的本意啊!”后來,賀拔岳聽信將領們的話,想保有關中,坐觀關外戰爭的成敗。雷紹看到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便請求到邊境州郡任職,以建功立業。賀拔岳對他說“:你有輔助全局的能力,應當管轄一個大州。”便呈報朝廷,任命雷紹為京兆太守。他在任上,政治清平,處事公道,很得人心。

      在郡任職一年多,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害。早先,他見賀拔岳多次與侯莫陳悅宴飲交談,曾對賀拔岳說:“您和侯莫陳悅打交道,可要謹慎啊。”賀拔岳沒有聽從。后來,果然被害。他聞訊后放棄本郡,騎馬趕赴賀拔岳的軍中,與寇洛等將領一起迎來宇文泰。侯莫陳悅被平定,他因為立功被授予大都督、涼州刺史。他請求率所帶領的軍隊幫助宇文泰向東討伐高歡,要求單騎回州。州刺史李叔仁已擁州獨立,背叛朝廷,他只好歸來。永熙三年(534),朝廷任命他為渭州刺史。晉爵為昌國伯。當初,他任賀拔岳的長史,宇文泰任賀拔岳的左丞。宇文泰官居相位后,常以有感情的舊交對待他。他死在渭州刺史的任上。

      雷紹喜好施舍周濟他人,他的俸祿和朝廷的賞賜都分給親友故交,死的時候,家里竟沒有替他辦喪事的財產。他信奉道教和佛教,臨終對兒子說:“咱們家鄉埋葬人,一定要殺大馬祭殉。這對于死者沒有什么好處,你應該停止。裝殮時給我穿上平時的衣服就行了,喪事一定要省儉。”他被埋葬在長安,天子也穿上素潔的衣服親自祭吊,贈封他為太尉,并賜給棺木。

      毛鴻賓,長得大鼻子大眼睛,滿臉的絡腮胡須,又黑又胖,面貌形狀十分怪異,氐族和羌族的人看見他都很害怕。他很有膽略,又善于騎馬射箭;倜儻灑脫,不拘小節。在兄弟當中,他最為輕財好施。他的哥哥毛遐雖說較早出來做官,但名望卻在他之下。盜賊突起,他被鄉親們推為盟主,常與毛遐配合,一個堅守后方,一個出擊作戰。后來,他被朝廷封為岐州刺史、散騎常侍、開國縣侯。毛遐笑著對他說:“討伐敵寇的功勞,我不在你的后面。至于朝廷的封賞,你卻比我的重。這大概是依靠道德幫助別人方面我不如你的緣故。”孝明帝因鴻賓平定的地方很多,便改北地郡為北雍州,命他為刺史。朝廷下詔說“:用這種方法使你錦上添花,增加榮耀啊。”又改三原縣為建中郡,以表彰他們兄弟的功勞。

      后來,爾朱天光從關中返回洛陽,夷族和華夏族心有疑慮的人,都跟著天光至洛陽。鴻賓也帶著鄉里的勇壯二千人相隨。京城中的人平素都聽說過他的大名,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窮儒寒士,都爭相與他交往。不久,被封為西兗州刺史。那些郁郁不得其志的人不斷求見,他家常座無虛席。他送給他們的衣服和飲食,和自己的完全一樣。自己家里的東西不夠送,就動用公費。又轉任南青州刺史。不久,被朝廷調回,他被有司糾劾,便躲了起來。過了一個多月,朝廷下特詔將他赦免。

      孝武帝與高歡有矛盾,命他鎮守潼關,作西部道路的寄托。孝武帝西奔長安,沿途吃的東西斷絕,侍從的官吏常常三兩天只靠喝山澗的水過日子。鴻賓奉獻酒肉食品,將孝武帝迎到稠桑,跟隨的文武官員才解除了饑渴。孝武帝拉著他的手說“:歲寒識松柏,疾風知勁草,這是我所希望你能做到的。天下太平之后,我怎么能忘掉你呢!”仍命他留守潼關。后來高歡前來進攻,他被抓獲,解送到并州,憂慮憤恨,因而死去。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丝袜美腿视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