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9 個度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pǔ dù qún shēng普度群生 | 見“普度眾生”。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講經說法,廣開方便之門;普度群生,接引菩提之路。” |
zhì zhū dù wài置諸度外 |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慮得很純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諸度外的?!?/td> |
shěn shí duó shì審時度勢 | 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 明 沈德符《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td> |
shěn jǐ dù rén審己度人 | 審:審查。度:估量。先審查自己,再估量別人。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孟君子審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td> |
dù rì rú suì度日如歲 | 同“度日如年”。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td> |
dà dù huò dá大度豁達 | 大度:氣量大;豁達:開朗。形容人寬宏開通,有度量,能容人。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達,殊不介意?!?/td> |
kuān hóng dà dù寬洪大度 | 見“寬宏大度”。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寬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喚幾個來唱于俺聽,學士休聽便了?!?/td> |
fēng dù piān piān風度翩翩 | 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
dù cháng jiào duǎn度長絜短 | 見“度長絜大”。 | 唐·劉知畿《史通·稱謂》:“但以地處函夏,人傳正朔,度長絜短,魏實居多。” |
jìn tuì kě dù進退可度 | 見“進退有度”。 | 《孝經·圣治》:“‘君子’容止可觀,進退可度?!?/td> |
zhì zhī dù wài置之度外 | 放在考慮之外(置:放;度:打算;計較)。形容不放在心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 |
kuān huái dà dù寬懷大度 | 胸懷寬闊,度量大。 | 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他怎能不對主子的‘寬懷大度’感激涕零?” |
jīn zhēn dù rén金針度人 | 金針:指把高超的技藝傳授給別人。度:通“渡”;越過;引申為傳授。把金針給人。比喻把某種技藝的秘法、訣竅傳授給別人。 | 元 金好問《論詩》詩:“鴛鴦繡了不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td> |
fù zhū dù wài付諸度外 | 度外:心意計度之外。放在考慮之外,形容不計安危、成敗的行為。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自身生死且尚付諸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 |
huāng yín wú dù荒淫無度 | 荒淫:指貪戀酒色;無度:沒有節制。酗酒淫亂;沒有節制。 | 漢 楊惲《報孫會宗書》:“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td> |
dù cháng xié dà度長絜大 | 謂比量長短大小。 | 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gāo shí yuǎn duó高識遠度 | 識:見識。見識高超,器度深遠。 | 《周書·張軌傳》:“宇文公文足經國,武可定亂。至于高識遠度,非愚管所測。” |
shū dù bēi hú叔度陂湖 | 《后漢書 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笔宥龋S憲字。后以喻人度量寬大。 | 《后漢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
cháng cái guǎng dù長才廣度 | 指才能出眾器量宏大的人。 | 三國 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 |
dù wài zhī rén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計度之外。指與某人或某集團沒有關系或關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 《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td> |
duó jǐ yǐ shéng度己以繩 | 繩:糾正,約束。指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 |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繩,接人則用抴?!?/td> |
fù zhī dù wai付之度外 | 謂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慮。 |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liú láng qián dù劉郎前度 | 詩文中以之稱去而復來的人。 |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載:東漢劉晨阮肇在天臺山遇仙,歸來已是晉代。后劉等重訪天臺山,舊蹤渺然。 |
nián huá xū dù年華虛度 | 虛度:白白渡過。白白地度過年歲 | 李欣《除夕夜話》:“即使到了除夕,我們也不使年華虛度,要守住每一秒。” |
zhì zhī dù wài致之度外 |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 《北史 薛辯傳》:“朕且含養,致之度外,勿以言辭相析?!?/td> |
kuān rén dà dù寬仁大度 | 大度:氣量大,能容人。為人寬厚,心胸豁達。 | 漢·班固《漢書·高帝記》:“寬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td> |
kuān hóng dà dù寬宏大度 | 指待人寬厚,度量大。 | 宋 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 安中令大度》:“中令寬宏大度,不妄喜怒?!?/td> |
kuān huō dà dù寬豁大度 | 胸懷寬闊,度量大。 | 水運憲《禍起蕭墻》七:“他們總算保持住了寬豁大度的神態?!?/td> |
jìn tuì yǒu dù進退有度 | 謂前進后退動作均合法度。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進退有度,左右有局?!?/td> |
dāng shì cái dù當世才度 | 當世:當代,現世。才:才華。度:氣度。當代具有才華氣度的人。亦作“當世才具”。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曹肇傳》:“肇有當世才度,為散騎常侍、屯騎校尉。” |
dù rì rú nián度日如年 | 過一天覺得好像過一年那么長久。形容日子難熬。 | 宋 柳永《戚氏》:“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 |
xū shí shī dù虛實失度 | 失度:失調。虛與實失去平衡。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矯氏,二曰愈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td> |
kuí qíng duó lǐ揆情度理 | 揆、度:揣測、估計;情、理:人的常情和事理。依據情理來推測、估計。也作“揆情度事”。 | 宋 彭龜年《止堂集 祭陳克齋先生文》:“揆情度事,如鑒之明;泛酬曲應,如衡之平?!?/td> |
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
dà jíng fǎ dù大明法度 | 明:嚴明;法度:規矩,制度。大力嚴明制度、法規。 | 宋·王安石《上時政疏》:“蓋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td> |
xiáng qíng dù lǐ詳情度理 | 審察情由,推測事理。 | |
chēng dé duó gōng稱德度功 | 稱:衡量;度:估量。對被任用的人既要考慮到他的品德,也要考慮到他的功勞。 | 《管子·君臣下》:“稱德度功,勸其所能?!?/td> |
xū dù nián huá虛度年華 | 白白地度過年歲。虛:指沒有收獲、成就。 | 《憶鄧拓 鄧拓與人民日報》:“他認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不虛度年華?!?/td> |
zhèng fǎ zhí dù正法直度 | 度:標準。嚴正法律,統一標準。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懼。” |
chéng mén dù xuě程門度雪 | 程:宋代理學家程頤。比喻尊師重教。 | 清·金埴《不下帶編》第一卷:“一架繩床共眾同,坐虛使院仰清風。獨慚三十無能立,難向程門度雪中?!?/td> |
liàng shí dù lì量時度力 | 衡量時勢,估計力量。 | 《元史·太宗本紀》:“帝有寬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時度力,舉無過事?!?/td>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陳倉,是古代縣名(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漢中通向關中的咽喉要道。本義是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 元 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td> |
xún móu zī dù詢謀諮度 | 咨詢謀議,商量研究。 | |
bù kě kuí duó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奪’揆度:估量,揣測。指無法推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td> |
suí shí duó shì隨時度勢 | 隨:順從;度:估量。根據當時的情況審度事勢的發展趨向。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4回:“可見凡事須隨時度勢,敢作敢為,方可轉禍為福?!?/td> |
fēng dù piān piān豐度翩翩 | 豐度:風采氣度。翩翩:灑脫的樣子。形容神態舉止文雅優美,超逸灑脫。同“風度翩翩”。 | 清 張春帆《九尾龜》第四回:“旁觀的人,見十余部馬車絡繹而來,末后一部車上坐著秋谷,精神軒翥,豐度翩翩,香留荀令之裾,粉傅何郎之面,真似靈和疏柳,張緒當年。” |
chuān jīng dù jí穿荊度棘 | 穿:穿越;度:通“渡”,越過。穿越荊棘叢生的地帶。形容旅途艱辛。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4回:“原來那孫大圣與八戒、沙僧,牽著馬,挑著擔,一夜不曾住腳,穿荊度棘,東尋西找?!?/td> |
chāo dù zhòng shēng超度眾生 | 佛教用語。用念經來使死人脫離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場圓滿,正要回來,女眾們都勸我道:‘千難萬難出來一次,夜間鐘法上放焰火超度眾生,極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 |
zhòu dù yè sī晝度夜思 | 日夜思量。 | 《新唐書·李絳傳》:“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將晝度夜思,始欲陳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將以聞,則有憚而削其半,故上達者財十二?!?/td> |
qì zhī dù wai棄之度外 | 謂根本不放在心上。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周孔之業,棄之度外。” |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心思。 | 《中庸》“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 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同,則道之不遠于人者可見。故己之所不欲,則勿以施至于人?!?/td> |
jìn tuì zhōng dù進退中度 | 見“進退有度”。 | 《呂氏春秋·士容》:“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 |
yǐ jǐ duó rén以己度人 | 度:推測;猜測。用自己的想法來衡量別人;依據自己一方的情況去猜測別人的情況。 | 漢 韓嬰《韓詩外傳》:“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古今一也?!?/td> |
huī hóng dà dù恢宏大度 | 恢:寬廣;大。心胸開闊;氣量宏大。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放著這等一位恢宏大度的何簫史,一位細膩風光的張桐卿,還怕幫助不了一個安龍媒?!?/td> |
pán yóu wú dù盤游無度 | 盤游:游樂;度:限度。耽于游樂,沒有限度。 | 《尚書·五子之歌》:“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td> |
piān piān fēng dù翩翩風度 | 翩翩:形容舉止瀟灑超脫。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超逸灑脫。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誼同年,見他翩翩豐度,藹然可親,都愿和他親近進來了。” |
dà dù wāng yáng大度汪洋 | 大度:氣量大;汪洋:深廣。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3回:“妹子細觀姐姐舉止,直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將來必有非常奇遇?!?/td> |
xiàng shí duó lì相時度力 | 相:察看。觀察時機,估算力量。 | 唐·司空圖《題東漢傳后》:“君子救時雖切,必相時度力,以致其用?!?/td> |
kuí lǐ dù shì揆理度勢 | 衡量道理,揣度情勢。 | 清·林則徐《復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與概斷各國貿易,揆理度勢,迥不相同?!?/td> |
shěn jǐ dù shì審幾度勢 | 省察事機,揣度形勢。 | 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審幾度勢更化宜民者,救時之急務也。” |
jiàn yǐng dù xíng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td> |
lín xià fēng dù林下風度 | 稱頌婦女嫻雅飄逸的風采。 | 沈從文《菜園》:“母親還是同樣的不失林下風度。” |
kuí shí dù shì揆時度勢 | 審度時勢。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陳侍御奏折》:“林則徐不能揆時度勢,妥善辦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
guāng yīn xū dù光陰虛度 | 光陰:時間;虛:空。時光白白度過。 | 湘劇《思凡》:“惟有那布袋笑呵呵,他笑我光陰虛度青春蹉。” |
àn dù chén cāng暗度陳倉 | 度:通“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td> |
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
dà dù bāo róng大度包容 | 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這事情自以為不辦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沒得話說?!?/td> |
kuí lǐ duó qíng揆理度情 | 揆:揣測;理:事理;度:估計,猜度;情:常情。從情理上揣度。 | 明 劉若愚《酌中志 遼左棄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td> |
huī kuò dà dù恢廓大度 | 恢廓:寬大,開闊。心胸開闊,氣量宏大,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 | 《后漢書·馬援傳》:“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
huī huò wú dù揮霍無度 | 任意花錢沒有節制。揮霍;亦作“揮攉”。搖手稱揮;反手稱攉。引申為任意花錢。度:限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td> |
xún móu zī dù詢謀咨度 | 詢:詢問;謀:商量;咨:咨詢;度:推測。咨詢謀議,商討衡量。 |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九》:“但海性既偏執,又不能詢謀咨度,喜自用。” |
duó jǐ shī qī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
míng xiū àn dù明修暗度 | 比喻用明顯的假象迷惑對方,而暗中卻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動打擊對方。 | 清·趙翼《行圍即景·相撲》:“伺隙忽為疊陳沖,搗虛又遏夾寨固。明修暗度詭道攻,聲東擊西多方誤。” |
zhū liàng cùn dù銖量寸度 | 同“銖稱寸量”。 | 清·魏源《默觚上·學篇八》:“銖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責償,曷以見天地之大哉。” |
zhū qiú wú dù誅求無度 | 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td> |
qì dù bù fán氣度不凡 | 氣:氣質。氣質和風度不同一般。 |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時的確也有些氣度不凡。” |
guī qiú wú dù規求無度 | 規求:貪求;度:限度。一味貪求,沒有限度。形容貪得無厭。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侵欲無厭,規求無度?!?/td> |
hú kǒu dù rì糊口度日 | 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度日:過日子。勉強維持生活,打發日子。 | 《五代史評話 梁史》:“但是小生自小兀坐書齋,不諳其他生活,只得把這教學糊口度日,為之奈何?” |
qián dù liú láng前度劉郎 | 度:次,回。上次去過的劉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來的人。 | 唐 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td> |
pǔ dù zhòng shēng普度眾生 |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 《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
huò dá dà dù豁達大度 | 豁達:開朗;大度:氣量大。形容人心的開闊;有度量;能容人。 | 晉 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td> |
bā shān dù lǐng巴山度嶺 | 指爬山越嶺。 | 《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兄弟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td> |
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yī nián yī dù一年一度 | 謂每年一次。 | 宋·王安石《送吳顯道》詩之五:“惟有春風應最惜,一年一度一歸來?!?/td> |
àn dù jīn zhēn暗度金針 | 度:通“渡”,過渡,引申為傳授。金針:傳說有名叫鄭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織女,織女送她一根金針,從此她刺繡的技能更為精巧;后因以比喻秘訣。暗中將高超的技藝傳授給別人。又借指幕后交易。 | 見唐·馮翊子休《桂苑叢談·史遺》。傳說有名叫鄭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織女,織女送她一根金針,從此她刺繡的技能更為精巧。 |
chū dù zhī chén初度之辰 | 初度:初生之時;辰:日子。指生日。 | 戰國·楚·屈原《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td> |
yǐ jǐ zhī xīn,duó rén zhī fù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藝林學山八》:“楊(楊慎)以朱(朱熹)忌而毀之,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
tān mò bài dù貪墨敗度 | 貪墨:貪冒,貪圖財利。貪圖財利,敗壞法度。 | 《宋史·景素·王信等傳論》:“田敏屢有戰功,而貪墨敗度,幸容于時。” |
kuò dá dà dù廓達大度 | 廓達:寬宏、通達。性格寬宏,通情達理。 | 太平天國 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勸諭清朝官兵暗投明檄》:“爾等抑知我天朝廓達大度,胞與為懷,不分新舊兄弟,皆是視同一體?!?/td> |
zhēng liǎn wú dù征斂無度 | 征:征收。斂:聚。指統治者無限度地強征捐稅,搜刮百姓財富。亦作“征斂無期”。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征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td> |
yōng róng dà dù雍容大度 | 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td> |
diào dù zhēng qiú調度征求 | 調度:征斂賦稅;征求:征斂需索。指征斂賦稅。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桓帝紀》:“其令大司農絕今歲調度征求,及前年所調未畢者,勿復收責?!?/td> |
yín huāng wú dù淫荒無度 | 無度:沒有節制。形容酗酒淫亂,沒有節制,生活糜爛 | 漢·楊惲《報孫會宗書》:“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td> |
zǔ zōng fǎ dù祖宗法度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后世沿襲應用的法則。 | 《宣各遺事》后集:“臣等謹按:蔡京罪惡最大……變亂祖宗法度,竊弄朝遷爵賞。” |
chuǎi shí duó lì揣時度力 | 揣度形勢,估量自己的能力。 | 明 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書》:“不肖揣時度力,屢欲乞歸?!?/td> |
shǎng cì wú dù賞賜無度 | 度:制度,法度。賞賜沒有法度。 | 東漢·班固《漢書·五行志》:“時賢以私愛居大位,賞賜無度,驕嫚不敬,大失臣道,見戒不改?!?/td> |
chī chuān yòng dù吃穿用度 | 指日常衣食費用。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他近日所見的這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
chūn fēng yī dù春風一度 | 度:次,回。比喻領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歡。 | 元·王實甫《四丞相高會麗春堂》第三折:“老夫為官,不如在此閑居也……到今日身無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處,可不道呂望嚴陵自千古,這便算的我春風一度?!?/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