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71 個只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ī lún wú fǎn只輪無反 | 連戰(zhàn)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
zhī yán piàn yǔ只言片語 | 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 | 張潔《沉重的翅膀》:“讓誰聽了只言片語,給你來個斷章取義,你受得了嗎?” |
gū wén zhī yì孤文只義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清·龔自珍《〈春秋決事比〉自序》:“斯時通古今者起,以世運如是其殊科,王與霸如是其殊統(tǒng);考之孤文只義之僅存,而得之乎出沒隱顯之間;……竹帛爛,師友斷,疑信半;為立德、適道、達權之君子,若此其難也。” |
zhǐ zhēng zhāo xī只爭朝夕 | 比喻抓緊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目的。 |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zhī fèng gū huáng只鳳孤凰 | 只:獨,單。沒有配偶,孤零的一人。 | 元·鄭光祖《梅香》第三析:“如此般好天良夜,淑女才郎,相將,意廝投門廝對戶廝當,成就了只鳳孤凰。”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
zhī lún bù fǎn只輪不反 | 見“只輪無反”。 | 晉·潘岳《西征賦》:“曾只輪之不反,紲三帥而濟河。”南朝梁·沈約《宋書·袁淑傳》:“必剪元雄,懸首麾下,乃將只輪不反,戰(zhàn)轊無旋矣。” |
piàn cí zhī jù片詞只句 | 同“片言只字”。 | 唐·司空圖《題〈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學者褊淺,片詞只句,未能自辨,已側目相詆訾矣。” |
zhī zhēng dàn xī只爭旦夕 | 亦作“只爭朝夕”。力爭在最短時間內(nèi)達到目的。 | 明·徐復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旦夕。” |
zhǐ tán fēng yuè只談風月 | 只談風、月等景物。隱指莫談國事。 | 清·張岱《游山小啟》:“喜作閑人,酒席間只談風月。” |
zhī yǐng gū xíng只影孤形 | 只:單。形容孤單一人。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無名氏<前腔四首>》:“看雙飛雙倚鴛鴦鳥,我只影孤形怎及他。” |
piàn lín zhī jiǎ片鱗只甲 | 猶片鱗半爪。 |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昔惟聞海上諸君子傳,傳誦其詩,有‘入市無屠狗,驕人讓沐猴’之句,深以片鱗只甲為憾。” |
zhēng zhī yǎn,bì zhī yǎn睜只眼,閉只眼 | 佯為不見,故意不睬,比喻遇事容忍遷就,逃避斗爭。 | 張潔《沉重的翅膀》:“然后他詼諧地做了個睜只眼閉只眼的動作。”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么辦不到的事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piàn yán zhī yǔ片言只語 | 片言:簡單短少的幾句話;只語:單個的字、詞。短而小的幾句話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明 袁宗道《李卓吾》:“讀翁片言只語,輒精神百倍。” |
zhī luán dān fèng只鸞單鳳 | 只:獨,單;鸞:傳說中風凰一類的鳥。沒有配偶,孤零的一個。 | 元·王子一《誤人桃源》第二折:“他年不騎鶴,何日可登鰲,今夜恰乘龍,說甚的只鸞單鳳,天與配雌雄。” |
zhī zì piàn yán只字片言 | 只:一個。指零星的文字和言語。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只字片言曾蒙激賞。” |
zhī jī zūn jiǔ只雞樽酒 | 見“只雞斗酒”。 |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雞樽酒,山中未為乏也。” |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指反動統(tǒng)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bù pà guān,zhǐ pà guǎn不怕官,只怕管 |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權威。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于他。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
zhī qí bù fǎn只騎不反 | 見“只輪不反”。 | 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只騎不反,踦輪無匹。” |
piàn wén zhī shì片文只事 |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軼事。 | 《宋書·志序》:“司馬遷制一家之言,始區(qū)別名題,至乎禮儀刑政,有所不盡,乃于紀傳之外,創(chuàng)立八書,片文只事,鴻纖備舉。” |
dān fū zhī fù單夫只婦 | 單:單獨;只:獨。指僅有夫妻二人。 | 北朝·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花藍花梔子》:“當有小兒童女百十余群,自來分摘,正須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單夫只婦,亦得多種。” |
luán gū fèng zhī鸞孤鳳只 | 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 元 無名氏《連環(huán)計》第四折:“呂溫侯鸞孤鳳只,煩惱殺情分兩處舊嬌妻。” |
dǒu jiǔ zhī jī斗酒只雞 | 一斗酒一只雞,指簡便酒食。以雞和酒祭奠亡友。 | 三國 魏 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經(jīng)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 | 猶形單影只。 |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發(fā),況兼影只形孤。” |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群眾所接受,所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自作聰明,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那種貴族式的所謂‘政治家’。” |
luán zhī fèng dān鸞只鳳單 | 孤獨的鸞鳳。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后的孤單情形。 | 明 高濂《玉簪記 合慶》:“恨當初鸞只鳳單,喜今日夫榮妻顯。” |
bié jù zhī yǎn別具只眼 | 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比喻有獨到的見解。 | 宋 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zhī shǒu kōng quán只手空拳 | 只:單。指單有一雙手而沒有武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回:“此時只手空拳,如何抵擋。” |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nèi),而不治其外。” |
piàn zhǐ zhī zì片紙只字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也指簡短的書信。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得其片紙只字者,重如拱璧。” |
yǐng dān xíng zhī影單形只 | 形:形體。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蕓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tǒng)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 |
zhī shǒu qíng tiān只手擎天 | 擎:舉。一只手能把天舉起。形容本領很大。 | 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陳奏功績,朕已驚嘆為古今未有,今觀東宮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
xíng gū yǐng zhī形孤影只 | 同“形單影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聽選,留賢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 |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是非只為多開口 | 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 宋·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第40出:“一劍教伊死了休,黃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比喻只是口頭說說,沒有實際行動。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說要回來,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腳踏兩只船 | 踏:踩。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面都保持聯(lián)系。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腳踏兩只船,別企他兒當八路,小蘿卜,皮紅肚里白。”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tǒng)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5回:“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在里頭,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可見他們官官相護,這才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 |
yǐng zhī xíng dān影只形單 | 猶形單影只。 |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 |
zhǐ zhī qí yī,wèi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 形容了解的情況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說,咱們先買地,后蓋房呢,還是先蓋了房子后買地?”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比喻持之以恒,終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程樹榛《大學時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動腦筋,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 |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逢人只說三分話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gū xíng zhī yǐng孤形只影 | 孤: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分鞋記·書齋問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涼,孤形只影空相向。” |
zhī shēn gū yǐng只身孤影 | 只:單獨的。指孤單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單形”。 | 宋·葛長庚《水龍吟》詞:“人間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
zhī lún mò fǎn只輪莫返 | 只:一個。連戰(zhàn)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梁書·侯景傳》:“趙超伯拔自無能,任居方伯。韓山之役,女妓自隨,裁聞敵鼓,與妾俱逝,不待貞陽,故只輪莫返。” |
zhī lún bù fǎn只輪不返 | 只:一個。連戰(zhàn)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
zhī jī xù jiǔ只雞絮酒 |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 《后漢書·徐徲傳》:“徲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徲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
zhī zì bù tí只字不提 | 只:一個。一個字也不談起。比喻有意不說。 | 冰心《關于男人》:“至于兒女們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體或全部。 | 毛澤東《矛盾論 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 |
pǐ mǎ zhī lún匹馬只輪 | 一匹戰(zhàn)馬,一只車輪。微不足道的一點兵馬裝備。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
sān zhī shǒu三只手 | 扒手,小偷。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廟會期間上布施的人不斷頭,得有個人來監(jiān)視‘三只手’。” |
piàn yán zhǐ zì片言只字 | 不多的幾句話,極少的幾個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晉 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片言只字,不關其間;事蹤筆跡,皆可推校。”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
zhī jī dǒu jiǔ只雞斗酒 | 斗:酒器。準備好一只雞,一壺酒。原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辭。后也指招待來客。 |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經(jīng)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
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單影只 | 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形:身體;單:孤單;影:身影;只:指單獨。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唯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
zhǐ zhòng yī shān bù zhòng rén只重衣衫不重人 | 指人勢力,看人只重衣著。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黃龍心禪師法嗣》:“五陵公子爭夸富,百衲老僧不厭貧,近來世俗多顛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 明·酉陽野史《續(xù)三國演義》第38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既來至此,焉有怯進之理?” |
gū shēn zhī yǐng孤身只影 | 形容孤單一人。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zhī shǒu dān quán只手單拳 | 只:單。比喻一個人力量弱小。 | 明·沈璟《義俠記·委囑》:“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單拳,若被人欺壓遭人騙,我回來后將他消遣。” |
fèng zhī luán gū鳳只鸞孤 | 只:單獨。鸞:傳說是鳳凰一類的鳥。鳳和鸞比喻夫妻。單只的鳳,孤獨的鸞。比喻夫妻離散。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鳳只鸞孤,月圓云遮,尋思來有甚傷嗟?” |
xíng zhī yǐng dān形只影單 | 同“形單影只”。 | 明·高明《琵琶記·丹陛陳情》:“但臣親老鬢發(fā)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單,無兄弟,誰奉侍?” |
zhǐ zhī qí rán,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
zhī yǐng dān xíng只影單形 | 只:單。形容孤單一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又見辛環(huán)已死,只影單形。” |
zhī lín piàn jiǎ只鱗片甲 | 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魯迅《<藝術論>譯本序》:“這里的三篇信札體的論文,便是他的這類著作的只鱗片甲。” |
piàn yán zhǐ cí片語只辭 | 猶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 易宗夔《〈新世說〉序》:“酷嗜臨川王之書,以彼片語只辭別具爐錘,自甘吻頰,非凡響所能及耳。” |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 敵:抵擋,抵抗。只能用智謀取勝,不能以實力相拼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1卷:“錢镠與二鐘商議道:‘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宜出奇兵應之。’” |
piàn wén zhī zì片文只字 | 指少數(shù)的幾句話語。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爭解元》:“孜孜以薦賢為急務,雖州里白丁,片文只字求貢于有司者,莫不盡禮接之。” |
dú jù zhī yǎn獨具只眼 | 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力。形容看待問題目光敏銳;見解新穎、深刻。 | 宋 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