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重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ēn zhòng rú shān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宋 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及瓜以往,曾無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míng zhòng yī shí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td> |
bǎi shè chóng jiǎn百舍重趼 |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 《莊子 天道》:“吾聞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愿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薄痘茨献?修務訓》:“昔南榮疇恥圣道之獨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見老聃。” |
yǔ zhòng qíng shēn語重情深 | 猶言語重心長。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rú niú fù zhòng如牛負重 | 像牛負擔著沉重的東西。比喻負擔很重。 | 《佛說四十二章經》:“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td> |
zuì niè shēn zhòng罪孽深重 | 孽:惡事;罪過。罪惡極重。也作“罪惡深重”。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流賊》:“上以其罪惡深重,非他盜比,磔于西市?!?/td> |
lì wēi rèn zhòng力微任重 | 微:小。能力小而任務重。 | 唐·張說《讓平章事表》:“若志小謀大,力微任重,豈敢顧惜微軀?” |
shí bù chóng ròu食不重肉 | 見“食不兼肉”。 |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td> |
niān qīng duō zhòng拈輕掇重 | 輕的重的都要拿。謂要干的活很多。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著他拈輕掇重,可便掃床也波疊被。” |
duàn chāi chóng hé斷釵重合 | 釵:女性首飾。被折斷的釵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歸于好,也指重新團聚。 | 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幾年間破鏡重圓,今日里斷釵重合。”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來 |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后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復勢力。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
ēn zhòng qiū shān恩重丘山 |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上下交攻,命危絲發;是非隨定,恩重丘山。” |
lì xiǎo rèn zhòng力小任重 | 能力小,負擔重。猶言力不勝任。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td> |
dào gāo dé zhòng道高德重 |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為水元伯伯是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著頭皮去了?!?/td> |
rèn zhòng zhì yuǎn任重致遠 | 指負載沉重而能到達遠方。后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前景,做出宏偉的業績。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td> |
bù zhī qīng zhòng huǎn jí不知輕重緩急 | 指人辦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辦的和可緩辦的區別。 | 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上級機關也不要不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 |
zhòng luán dié huá重巒迭巘 | 同“重巒迭嶂”。 | |
wú zú qīng zhòng無足輕重 | 足:足以。沒有它并不輕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無關緊要。 | 宋 歐陽修《答吳充秀才書》:“修材不足用于時,仕不足榮于世,其毀譽不足輕重,氣力不足動人?!?/td> |
dé gāo wàng zhòng德高望重 |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 宋 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
bì zhòng yán gān幣重言甘 | 禮物豐厚,言辭好聽。指為了能達到某種目的而用財物誘惑。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年》:“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td> |
chén zhòng guǎ yán沉重寡言 |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陳同甫談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誤發,若醒而悟,必殺我滅口?!?/td> |
jiù huà chóng tí舊話重提 | 過去說過的;現在又提起了。 | 柯巖《尋找回來的世界》:“遲威他們不再決定調吳家駒時就拋這個材料,現在都舊話重提,原因何在呢?” |
chóng xiū jiù hǎo重修舊好 | 恢復舊情,重歸于好。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五章:“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這就是一個最好的重修舊好的時機?!?/td> |
yuǎn shè chóng yáng遠涉重洋 | 重洋:遼闊無邊的海洋。遠遠地渡過海洋。 | 余秋雨《霜冷長河·琉璃》:“她遠涉重洋,多方拜師,盡傾資財,遍嘗磨難?!?/td> |
lǎo diào chóng tán老調重談 | 比喻把說過多次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也比喻把擱置很久的技藝重新做起來。 | 鄒韜奮《無政府與民主政治》:“如今不過是略換花樣,實際是老調重談罷了?!?/td> |
liè dǐng chóng yīn列鼎重裀 | 列:排列,羅列;鼎:古代炊具;裀:墊子,褥子。列鼎而食,重裀而臥。吃得好,睡得舒適。形容達官貴人的奢侈生活。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他他他只將那會諂諛的著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請俸?!?/td>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禮輕情意重 | 禮物雖然很輕,但情意卻很深厚。 | 元 李致遠《還牢末》:“兄弟,拜義如親,禮輕義重,笑納為幸。 |
jìng xián zhòng shì敬賢重士 | 見“敬賢愛士”。 |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四折:“元帥寬仁厚德,敬賢重士,豈肯記舊仇,并不挾冤?!?/td> |
qīng cái zhòng shì輕財重士 | 謂輕視錢財,重視士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輕財重士,辯于心而詘于口。” |
gù lǜ chóng chóng顧慮重重 | 重重: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顧慮。形容顧慮極多,難于放手行事。 | 孫犁《文事瑣談》:“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后,顧慮重重?!?/td> |
jū bù chóng xí居不重席 | 居:坐;臥;席:席墊用品。坐臥不用兩重席墊;指生活儉樸節約。 |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td> |
zhōng míng dǐng zhòng鐘鳴鼎重 | 謂官高位重。 | 明·唐順之《章孺人傳》:“徒茍且富貴,即鐘鳴鼎重,亦何足道?!?/td> |
zhòng shǎng gān ěr重賞甘餌 | 甘餌:甜美的糕餅。用優厚的賞賜,作吸引人的甘餌。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 |
gāo wèi zhòng lù高位重祿 | 見“高位厚祿”。 | 宋·蘇軾《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禮而務至誠,黜虛名而求實效,不愛高位重祿以致山林之士。” |
zhòng zhǐ lèi zhá重紙累札 | 謂很多的紙張。 | 《隋書·禮儀志四》:“茍別君臣同異之禮,恐重紙累札,書不盡也?!?/td> |
nián gāo wàng zhòng年高望重 | 年紀大,聲望高。 | 鄒韜奮《我們對于國事的態度和主張》:“而且不僅知識青年的自由安全毫無保障,甚至年高望重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馬寅初先生,也……” |
bù zú qīng zhòng不足輕重 | 猶言無關緊要。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筆帖式為滿洲進身之一途,今各衙門皆有,額設候補者又盈千累萬,視為不足輕重矣?!?/td> |
yī bù chóng cǎi衣不重采 | 重:重疊;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生活節儉。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td> |
zhòng shān fù shuǐ重山復水 | 謂山巒重迭,水流盤曲。 | 宋·林逋《風水洞》詩:“平昔常聞風水洞,重山復水去無窮。” |
ēn shēn ài zhòng恩深愛重 | 恩德情義極為深重。 | 京劇《白蛇傳》第16場:“素貞與許郎恩深愛重……望求老禪師放他出來,夫妻重聚。” |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行行重行行 | 行行:走著不停;重:又。走了一程又一程。形容道路遙遠,走個不停。 | 南朝·梁·蕭統《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td> |
shí bù chóng wèi食不重味 | 味:菜肴。吃飯不要兩樣菜肴。形容生活儉樸。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薄妒酚洝翘兰摇罚骸霸酵豕篡`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 |
jiù yǔ chóng féng舊雨重逢 | 老朋友又相遇了。 | 清 尹會一《與王罕皆太史》:“比想舊雨重逢,促膝談心,亦大兄閑居之一快也?!?/td> |
zhòng guī tà jǔ重規沓矩 | 同“重規迭矩”。 |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皇夏》:“堯昔命舜,舜亦命禹,大人馭歷,重規沓矩。” |
quán zhòng wàng chóng權重望崇 | 權力大而威望高。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莫我若也?!?/td> |
bì zhòng zhú qīng避重逐輕 | 指避開較重的責任,揀輕的承擔。 | 見“避重就輕”。 |
shèn zhòng qí shì慎重其事 | 謂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1回:“某觀察卻慎重其事的說道:‘這是兄弟始創的一個大公司?!?/td> |
chóng zú ér lì重足而立 | 迭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 西漢 賈誼《過秦論》下:“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
zhòng yuán dié suǒ重垣迭鎖 | 重復的垣墻,重迭的鎖鑰。指深宮內苑,防護嚴密。 | |
jī zhòng bù fǎn積重不返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三》:“故余謂偏伐陽者,韓非刑名之學;偏補陽者,商鞅富強之術。初用皆有功,積重不返,其損傷根本則一也。” |
jī zhòng bù fǎn積重不反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 清 戴名世《〈三山存業〉序》:“當明之初,以科目網羅天下之士,已而諸科皆罷,獨以時文相尚,而進士一途遂成積重不反之勢?!?/td> |
fù zhòng hán wū負重含污 | 猶言忍辱負重。 | 清·曾國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銘》:“胸劈眾流,曾不出口。負重含污,浩如山藪。險趨人先,利居眾后?!?/td> |
jí zhòng nán fǎn極重難返 |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于消極方面。 |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于景定,訖于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 |
jī zhòng nán fǎn積重難反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 明 張居正《陳六事疏》:“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若不稍加改易,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td> |
chóng chuáng dié jià重床疊架 | 比喻重復繁多。 |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疊架的法令,何嘗不嚴密堂皇,然而,解決了問題么?” |
bǐng jié chí zhòng秉節持重 |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 《后漢書 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
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福不重至,禍必重來 | 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卻會接踵而至。 | 漢·劉向《說苑·權謀》:“往年秦拔宜陽,明年大旱,民饑。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奢。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也?!?/td> |
zhòng dé bù bào重德不報 | 重德:大德;報:報答。指對人施恩德太大,不會得到相應的報答。 | 西漢·司馬遷《史記·鄭世家》:“假曰:‘重德不報,誠然哉!’” |
zhòng hòu guǎ yán重厚寡言 | 持重敦厚,不愛多說話。 | 《金史 襄傳》:“襄重厚寡言,務以鎮靜守法?!?/td> |
qīng sǐ zhòng qì輕死重氣 | 謂以義氣為重而不怕死。 | 漢·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起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輕死重氣,結黨連群?!?/td> |
chóng guī yú hǎo重歸于好 | 歸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 余秋雨《霜冷長河·關于友情》:“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損失巨大卻能重歸于好,有的人只因為說了短短兩句話卻使朋友終生無法原諒?” |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重巒疊嶂 | 巒:連綿的山。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td> |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九鼎不足為重 |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 宋·傅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td> |
zhòng guān jī tuò重關擊柝 | 見“重門擊柝”。 | 《宋書·沈攸之傳》:“所以未具上聞者,欲待至上,面自咨申。不圖重關擊柝,覲接莫由?!?/td> |
qiān jūn zhòng fù千鈞重負 |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 《四川文學》:“探信的匆匆趕回來,說敵人已經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鈞重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td> |
shí dài zhòng hái拾帶重還 |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 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
zī shēng wàng zhòng資深望重 | 資格老,聲望高。 | 宋·蘇軾《答試館職人啟》:“非獨使之業廣而材成,抑將待其資深而望重?!?/td> |
qīng shēn zhòng yì輕身重義 | 謂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 | 晉·葛洪《抱樸子·明本》:“攻守進趣之術,輕身重義之節?!?/td> |
gāo guān zhòng lù高官重祿 | 見“高官厚祿”。 | 金·丘處機《滿庭芳·述懷》詞:“任使高官重祿,金魚袋、肥馬輕裘。” |
jǔ zú qīng zhòng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td> |
bēi cí zhòng bì卑辭重幣 | 卑:謙恭;重:厚;幣:禮物。說謙虛的話,送厚重的禮。形容對人有所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 |
cēn cuò chóng chū參錯重出 | 參錯:參差錯落。許多事物交錯在一起不斷出現。形容事物錯綜復雜 | 唐·韓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萬端千緒,參錯重出?!?/td> |
yì zhòng ēn shēn義重恩深 | 恩惠、情義極為深重。 | 唐 呂頌《代郭令公謝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榮加望外,恩深義厚,何以克堪;糜軀粉骨,不知所報。” |
dé zhòng ēn hóng德重恩弘 |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廣大。形容普施恩德。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chóng zhěng qí gǔ重整旗鼓 |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后;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td> |
fāng cùn wàn chóng方寸萬重 | 方寸:指心。萬重:多話。心里頭有千言萬語。 | 皇甫牧《步非煙》:“方寸萬重,悉候晤語?!?/td>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功高望重 | 功:功勞,功績。望:名望,聲望。功勞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孫梅錫《琴心記·相如受世》:“將軍不必怨悵,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 泰山:山名,在山東省,主峰海拔1524米;鴻毛:大雁的毛。形容意義重大或比大雁的毛還輕,指雙重價值 | 高曉聲《劉宇寫書》:“是的,劉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劉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還是算鴻毛,只有天曉得。” |
fù zhòng shè yuǎn負重涉遠 | 見“負重致遠”。 |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不辭負重涉遠,不避經險履危?!?/td> |
ān tǔ zhòng qiān安土重遷 | 安:習慣于;滿意于;重:重視;不輕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輕易遷居異地。 |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浮圖七級,重在合尖 | 浮圖: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辦成事情的關鍵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傳》:“為浮屠者,必合其尖?!?/td> |
zhòng nì wú dào重逆無道 |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漢書·吳王劉濞傳》:“而卬(楚王劉卬)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td> |
chóng lóu fēi gé重樓飛閣 | 重:重疊;飛閣:高閣。形容樓臺高閣很多。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城內瑤光寺》:“在城內作光極殿,因名金墉城門為光極門,又作重樓飛閣,遍城上下,從地望之,有如云也?!?/td> |
zhèng zhòng qí cí鄭重其辭 | 謂說話態度嚴肅認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肅其貌,鄭重其辭說道:‘年兄!你今日束修來見我,其實慚愧?!?/td> |
chóng shēng yé niáng重生爺娘 | 比喻有救命之恩的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你是個死囚,大老爺要開脫你,也全虧我在旁邊說幾句好話,我便是你的重生爺娘?!豹?/td> |
zhòng guī lèi jǔ重規累矩 | 同“重規迭矩”。 | 《藝文類聚》卷九五引晉·王廙《白兔賦》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譯而獻白雉,著在前典,歷代以為美談。今在我王,匡濟皇維,而有白兔之應,可謂重規累矩,不忝先圣也?!?/td> |
méi qīng méi zhòng沒輕沒重 | 指言語或動作魯莽。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9回:“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td> |
zhòng pī xī miù重紕貤繆 | 謂謬誤重出。語本《文選·左思〈魏都賦〉》:“兼重以胣繆。”李善注:“言既重其,而又累其繆也。” | 語本《文選·左思〈魏都賦〉》:“兼重悂以胣繆?!崩钌谱ⅲ骸把约戎仄鋹?,而又累其繆也。” |
jiān guān zhòng fú兼官重紱 | 謂兼任很多顯耀官職。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俌傳》:“昔竇鄧之寵,傾動四方,兼官重紱,盈金積貨,至使議弄神器,更改社稷?!?/td> |
zé shēn ēn zhòng澤深恩重 | 澤:恩澤,德澤。德澤深遠,恩情厚重。 | 唐·張說《謝京城東亭子宴送表》:“當陛下圣明之朝,事出非常,澤深恩重,今者誓將瀝血,未足竭誠,徒欲殺身。豈能報答?!?/td> |
qīng shēng zhòng yì輕生重義 | 見“輕身重義”。 | 《晉書·周訪傳》:“朝聞夕改,輕生重義,徇國之軀,可謂志節之士也。” |
zhòng yì qīng shēng重義輕生 | 謂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 《晉書·忠義傳贊》:“重義輕生,亡軀殉節。勁松方操,嚴霜比烈。”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頭重腳輕 | 形容頭腦發脹;腳下無力。比喻輕重倒置;基礎不穩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協調;不平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只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都軟倒了。” |
zuì è shēn zhòng罪惡深重 | 指做了很大的壞事,犯了很大的罪。 | 宋 歐陽修《與十四弟書》:“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td> |
gù jì chóng yǎn故技重演 |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 《人民日報》1966.1.7:“所謂‘停止轟炸’,這不過是約翰遜政府的故技重演。” |
chóng guī dié zǔ重圭疊組 | 指世代連續做官。 | 明 宋濂《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予聞世之右族,重圭疊組者有之矣,索其家學相仍數世而弗墜,十百之中或一二見焉?!?/td> |
qī pín zhòng fù欺貧重富 | 欺:欺負。欺負貧窮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又有一詩,說欺貧重富,世情皆然,不止一買臣之妻也?!?/td> |
jǐn zhòng yán yì謹重嚴毅 | 謹:慎重小心;嚴:威嚴;毅:堅強。處事事情謹慎持重,嚴峻果斷。 | 《晉書·苻堅載記》:“猛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td> |
zhòng xī lèi yè重熙累葉 | 同“重熙累洽”。 | 《舊唐書·音樂志四》:“三光再朗,庶績其凝。重熙累葉,景命是膺。” |
pò jìng chóng yuán破鏡重圓 |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團聚或決裂后重新和好。 | 宋 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