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眼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lèi yǎn wāng wāng淚眼汪汪 | 汪汪:滿眼淚水的樣子。兩眼充滿淚水。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黃巢聽得憑地說,不覺淚眼汪汪。” |
méi gāo yǎn dī眉高眼低 | 臉上的表情。泛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辨貌觀色的本領。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回:“在趙琮夫妻兩個,不要說看了別人許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邊,也受多少兩般三樣的怠慢。” |
shì lì yǎn勢利眼 | 待人勢利,勢利的人。 | 錢鐘書《圍城》:“鴻漸才買了些回去,進旅館時,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計的勢利眼里。”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
suān méi cù yǎn酸眉醋眼 | 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眾場合不能酸眉醋眼,張東望西。” |
guò yǎn yún yān過眼云煙 | 從眼前飄過的云煙。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
xiǎo yǎn bó pí小眼薄皮 | 比喻愛占小便宜。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8回:“你娘與我些什么兒?他還說我小眼薄皮愛人家的東西。” |
zhēng yǎn xiā zǐ睜眼瞎子 | 比喻文盲。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0回:“到底是什么事?你們專捉弄我這睜眼瞎子啦!” |
xián méi dèng yǎn涎眉鄧眼 | 猶嬉皮笑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涎眉鄧眼沒志氣的東西,沒有下唇,就不該攬著簫吹。” |
yīng bí yào yǎn鷹鼻鷂眼 | 鷂:一種形體像鷹而比鷹小的兇猛的鳥,背灰褐色,以小鳥、小雞為食。形容奸詐兇狠的相貌。 |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覺得敬軒的那位搖鵝毛扇子的軍師,生得鷹鼻子鷂眼,不是個善良家伙。” |
lěng yǎn xiāng dài冷眼相待 | 用冷淡的態度接待。比喻不歡迎或看不起。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
lìng yǎn kàn dài另眼看待 |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侍郎與夫人看見人物標致,更加禮儀齊備,心下喜歡,另眼看待。” |
kū yǎn mǒ lèi哭眼抹淚 | 哭著訴說或控訴,形容哭哭啼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那老婆兒哭眼抹淚的說道:‘阿彌陀佛!說也不當好聽的話。’” |
ān méi dài yǎn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shā rén bù zhǎ yǎn殺人不眨眼 | 本來是禪宗用語。殺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殺成性;極端的暴虐兇殘。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huó yǎn xiàn bào活眼現報 | 現世的報應。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兒那張尖嘴平生帶過太帶多了,所以死的時候連話都不能夠說一句。這是活眼現報。” |
yǎn jí shǒu kuài眼疾手快 | 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yuè méi xīng yǎn月眉星眼 | 像彎月一樣的眉毛,像明星一樣的雙目。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明·無名氏《女真觀》第一折:“你說咱雪肌花貌常清凈,桃腮杏臉行端正,月眉星眼天然性。” |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 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
zuì yǎn méng lóng醉眼蒙朧 | 形容醉后兩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只見美娘吃得大醉,侍女扶將進來,到于門首,醉眼蒙朧。” |
shàn méi shàn yǎn善眉善眼 | 形容容貌善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回:“雖是吊死……倒比活的時節去了那許多的殺氣,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張的哲學》十一:“門房里坐著一個老人,善眉善眼象世傳當仆人的樣子。”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個人特別重視;不同于尋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 |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還眼 | 用瞪眼回擊瞪眼。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huó yǎn huó xiàn活眼活現 | 同“活龍活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稀不要緊的平常事,到了你們文墨人兒嘴里一說,就活眼活現的,那么怪有個聽頭兒的。” |
yǎn xiā ěr lóng眼瞎耳聾 | 看不見也聽不到。比喻對周圍情況完全不了解。 | 京劇《平原作戰》第八場:“日本鬼子眼瞎耳聾,就靠漢奸給他當拐棍。” |
yǎn zhōng dīng眼中釘 | 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shǒu gāo yǎn dī手高眼低 | 指做事的能力強而辨識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貪得而不識貨。 | 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一卷:“余嘗謂北宋人手高眼低。” |
yǎn xíng ěr rè眼餳耳熱 |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至晚飯后,寶玉因吃了兩杯酒,眼餳耳熱之際,若往日則有襲人等大家喜笑有興,今日卻冷清清的一人對燈,好沒興趣。” |
yǎn xiào méi fēi眼笑眉飛 | 形容極度高興。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 |
yī zhǎ bā yǎn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
zhē rén yǎn mù遮人眼目 | 謂遮掩別人的視聽,掩飾真情。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見庵觀寺院的和尚貧財好色,明蔬暗葷,遮人眼目,俺莊內須與他們不同,葷酒俱有,待人甚恕。” |
dǎ mǎ hu yǎn打馬虎眼 | 故意裝糊涂蒙騙人。 | 老舍《駱駝祥子》:“待了會兒,他把錢拿起來:‘三十?別打馬虎眼!’” |
tóu hūn yǎn àn頭昏眼暗 | 猶言頭昏眼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3卷:“只見一伙人團團圍住一個老者,你拉我扯,你問我問,纏得一個頭昏眼暗。” |
liǔ méi xīng yǎn柳眉星眼 | 形容女子細長的眉和明亮的眼睛。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杏臉桃腮,醞釀出十分春色;柳眉星眼,妝點就一段精神。” |
yǎn zhōng bá dīng眼中拔釘 |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 雜傳八 趙在禮》:“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
dà kāi yǎn jiè大開眼界 | 開:擴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圍。開闊視野;大長見識。 | 唐 李濬《松窗雜錄 楚兒》:“光業馬上取筆答之曰:‘大開眼界莫言冤’。” |
fàng yǎn shì jiè放眼世界 | 放眼:放開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狹小范圍內。放開眼界,縱觀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 元 張養浩《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云間。” |
lěng yǎn páng guān冷眼旁觀 | 冷:冷漠;冷淡;冷靜;眼:目光;表情神態。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觀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動心地在一旁靜觀事態變化。 | 宋 朱熹《答黃直卿》:“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zhāng méi zhāng yǎn張眉張眼 | 驚惶不安的樣子。 | 沙汀《在祠堂里》:“堂屋里的洋燈依舊燃著,正中擺著一口白木棺材,棺材附近站著兩三個兵士,顯出一種張眉張眼的驚惶神氣。” |
yǎn míng xīn liàng眼明心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 |
yīng huà wéi jiū,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 | 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
héng méi lì yǎn橫眉立眼 |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橫眉立眼,兇狠狠地要去趕車。” |
yǎn xiào méi shū眼笑眉舒 | 舒:伸展。眼里流露出歡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興。 | 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曲:“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héng méi lěng yǎn橫眉冷眼 | 憤怒、輕蔑的樣子。 | 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橫眉冷眼不怕鬼,心紅膽壯看咱們誰怕誰?” |
ěr rè yǎn huā耳熱眼花 | 眼睛發花,耳朵發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 南朝 梁 簡文帝《箏賦》:“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 |
yǎn nèi wú zhū眼內無珠 | 比喻不識貨或看不出好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 |
fán fū ròu yǎn凡夫肉眼 | 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
fó yǎn fó xīn佛眼佛心 | 比喻善意看待別人。 | 孫梨《白洋淀紀事·光榮》:“你還是佛眼佛心,把人全當成好人。” |
dī méi chuí yǎn低眉垂眼 |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yǎn míng shǒu jié眼明手捷 | 看得準,下手快。形容人反應快,動作敏捷。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到如今老了也腰曲頭低。” |
jīn gāng yǎn jīng金剛眼睛 | 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眩于旁門小法。” |
guò yǎn yān yún過眼煙云 | 如同煙云在眼前飄過。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復念也。”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聽是虛,眼見是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千歲莫要屈賴好人。” |
shuǎ xīn yǎn ér耍心眼兒 | 為個人的利益而對人施展小聰明。 | |
yú méi ròu yǎn愚眉肉眼 | 謂凡俗的眼光。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道童云:‘魯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識貧道。’”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洗不凈愚眉肉眼。” |
sǐ méi dèng yǎn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滯,表情冷漠。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偏偏那日人來的多,里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會子。” |
jiàn qián yǎn kāi見錢眼開 | 見到錢財就眉開眼笑。 | 清 李漁《比目魚 揮金》:“自古道見錢眼開,我兌下一千兩銀子,與他說話的時節,就拿來擺在面前,他見了自然動火。”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著小眼,沒有解決的辦法。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幾句話,把個馬連福說得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涼氣。” |
yǎn gāo shǒu dī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辦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標準高;但實際工作能力低。 | 清 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
zéi méi zéi yǎn賊眉賊眼 | 見“賊眉鼠眼”。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回:“正說話間,只見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燈,右手提一壺茶,走進來賊眉賊眼,將燈放下,又將茶壺放在桌上,兩只賊眼東瞧西看,連話也不說,回頭就走。” |
kāi kuò yǎn jiè開闊眼界 | 指對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狹隘的范圍內,眼光要放寬。 | |
bié chū shǒu yǎn別出手眼 |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于上下數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 |
bié jù shǒu yǎn別具手眼 |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錢謙益《<讀杜二箋>序》:“德水于杜,別具手眼。” |
shān yǎn pū méi苫眼鋪眉 | 瞪眼晴,豎眉毛。形容裝模作樣地擺架子。 | 元·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三折:“常記著禮之用和為貴,到那里則要你折腰叉手,休學那苫眼鋪眉。” |
zhòu méi cù yǎn皺眉蹙眼 | 蹙:收縮。皺眉頭,瞇眼睛。形容不滿的神態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安老爺便皺眉蹙眼的問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書房里罷!’” |
qīng yǎn xiāng kàn青眼相看 | 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繚亂 |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
yǎn zhōng cì眼中刺 | 形容最痛恨、最厭惡的人。 | 唐·白居易《母別子》:“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去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
bì rén yǎn mù避人眼目 | 見“避人耳目”。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
tóu yūn yǎn hūn頭暈眼昏 | 頭腦眩昏,眼睛昏花。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回:“在水面上團團轉轉,自然頭暈眼昏,故此問而不答。”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皺眼 | 見“焦眉愁眼”。 | 沙汀《獸道》:“街上十分冷落,幾個站在門口看街的女人,老遠就焦眉皺眼,隨即退進門檻內面去了。”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 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識別真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對壞人壞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奶奶寬洪大量,我卻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
ěr lóng yǎn xiā耳聾眼瞎 | 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那個昏大官人就像耳聾眼瞎的一般。” |
tóu xuàn yǎn huā頭眩眼花 | 頭腦眩昏,眼睛昏花。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卷:“半晌方上床,頭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 |
gān dèng yǎn干瞪眼 | 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們知道了,水已經到了咱們村,他們也只能干瞪眼!” |
héng méi dèng yǎn橫眉瞪眼 |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 徐泰吉找死》:“一個太平軍沖到他身邊,他以為是他的部下,還橫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
yǎn chán dù bǎo眼饞肚飽 | 形容人貪心大,沒有滿足的時候。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面了,還是這么眼饞肚飽的。” |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好漢不吃眼前虧 | 俗語。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好漢不吃眼前虧,且讓他一步,再作道理。” |
liǎng yǎn qī hēi兩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此番到吏部打點,正愁著兩眼漆黑,不知門徑,現在找到個人可以指點,豈不甚妙?”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還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無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6回:“你們這一班軍裝大買辦,平時眼高于天何嘗有個朋友在心上!” |
mí huā yǎn xiào迷花眼笑 | 形容非常歡快、喜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5回:“那太監喜得迷花眼笑,也不更數,把袋里的錢都倒出來,給與翠蓮。”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見為凈 | 指心里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干凈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 茹志鵑《靜靜的產院》:“她想出去,離了這里,眼不見為凈。” |
chóu méi kǔ yǎn愁眉苦眼 | 見“愁眉苦臉”。 | 《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只見那張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別鬧了。’” |
ěr lóng yǎn huā耳聾眼花 | 指年老體衰者聽覺、視覺衰退。形容人對事物的知覺極為遲鈍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0回:“晁夫人又不頭疼腦熱,又不耳聾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個將要不好的人。” |
bái yǎn xiāng kàn白眼相看 |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 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
yǎn guāng rú dòu眼光如豆 | 指目光短淺,缺乏深遠的見解。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昔人謂東坡詞非正聲,此特拘于音調言之,而不究本原所在;眼光如豆,不足與之辯也。” |
zhēng zhī yǎn,bì zhī yǎn睜只眼,閉只眼 | 佯為不見,故意不睬,比喻遇事容忍遷就,逃避斗爭。 | 張潔《沉重的翅膀》:“然后他詼諧地做了個睜只眼閉只眼的動作。” |
quē xīn yǎn ér缺心眼兒 | 缺乏心計或機智,尤指智力發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勁兒,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兒的事體來。” |
qīng yǎn bái yǎn青眼白眼 | 青眼:正視的眼光;白眼:斜視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惡的人。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dú jù zhī yǎn獨具只眼 | 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力。形容看待問題目光敏銳;見解新穎、深刻。 | 宋 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yī bǎn yī yǎn一板一眼 |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bào tóu huán yǎn豹頭環眼 | 形容人的面目威嚴兇狠。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頭環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diū méi diū yǎn丟眉丟眼 | 用目光挑逗傳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那太素是個十八九歲的人,曉得吳氏這些行徑,也自丟眉丟眼來挑吳氏。” |
gǒu yǎn kàn rén dī狗眼看人低 | 比喻眼光勢利。 | 張愛玲《小艾》:“我就恨他們狗眼看人低,那口氣實在咽不下。” |
pū méi méng yǎn鋪眉蒙眼 | 裝模作樣。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0回:“見他鋪眉蒙眼,拿班做勢,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腸斷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 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