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高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féi dùn míng gāo肥遁鳴高 | 退隱避世,自以為清高。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第六回:“昨兒聽先生鄙薄那肥遁鳴高的人,說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
tiān gāo tīng bēi天高聽卑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間最卑微的地方。舊時稱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 |
gāo yáng jiǔ tú高陽酒徒 | 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其食即此鄉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
gāo bì shēn lěi高壁深壘 | 壁:營壘;壘:軍營四周的堡寨。筑起高深的營寨。形容加強防御。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泰傳》:“王經當高壁深壘,挫其銳氣。” |
qín jìng gāo xuán秦鏡高懸 | 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嚴明。 | 清 李漁《比目魚 駭聚》:“若非秦鏡高懸,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隕身敗名,亦且遺臭萬年。”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 | 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度隨地位和權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
gāo tán qīng lùn高譚清論 | 譚:同“談”。高妙清正而空泛不實的言談。 | 《東觀漢記·趙勤傳》:“到葉見霸,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 |
gāo jǔ shēn cáng高舉深藏 | 指避世隱居。 | 明·無名氏《拔宅飛升》第三折:“者莫他高舉深藏,你看我駕天風定然趕上,則好去深淵中躲避災殃。” |
cái gāo xíng jié才高行潔 | 潔: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 漢 王充《論衡 逢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才高行潔,不可保以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以必卑賤。” |
gāo bù kuò shì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 明 李贄《與梅衡湘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聲之有響,必然不相離者。”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 明·張景《飛丸記·堅持雅操》:“云雨高唐無心夢,良緣自挫甘磨弄。” |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 | 比喻恩情深厚。 | |
gāo zì qī xǔ高自期許 | 比喻自高自大,自以為是。 | 梁實秋《飲酒》:“狂言‘酒壓膠濟一帶,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許,儼然豪氣干云的樣子。”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氣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卻說小燕便服輕車,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那時秋高氣和,塵軟蹄輕,不一會已到了門口,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 |
gāo qíng yuǎn zhì高情遠致 | 高、遠: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面。” |
shù zhī gāo gé束之高閣 | 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后議其任耳。” |
zhài tái gāo zhù債臺高筑 | 筑起很高的債務臺。形容欠債很多。 | 東漢 班固《漢書 諸侯王表序》:“有逃責(債)之臺。”唐 顏師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負責(債),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于此臺,后人因以名之。” |
gāo zì jiāo dà高自驕大 | 驕:驕傲自大。高傲自大,看不起他人。 | 《魏書·沮渠蒙遜傳》:“揚言西戎,高自驕大,罪五也。” |
dēng gāo qù tī登高去梯 | 攀登到高處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無退路。 | 《孫子 九地》:“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
shǒu xià kāo gāo首下尻高 | 頭向下,屁股翹起。跪拜磕頭的樣子。 |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走官階下,首下尻高。” |
gāo xià rèn xīn高下任心 | 見“高下在心”。 | 《晉書·王敦傳》:“進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劉隗)比。” |
chí gāo wù yuǎn馳高鶩遠 | 猶言好高騖遠。 | 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構思落筆之初,未免馳高鶩遠。” |
gāo táng guǎng shà高堂廣廈 | 廈: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華的房屋建筑。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高堂廣廈,玉宇瓊樓,是墳山上起得的享堂。” |
gāo qíng yuǎn yùn高情遠韻 | 見“高情遠致”。 | 明·宋濂《答張秀才認詩書》:“獨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遠韻,殆猶大羹充铏,不假鹽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局高天,蹐厚地 | 局:彎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謹慎,惶恐不安。 | 《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
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高鳥盡,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見棄,沒有好下場。 | 《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葉適《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爭,寧亟去,無茍徇,亦以此見排于俗。”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天高皇帝遠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 元 無名氏《臺溫處樹旗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 |
dēng gāo yī hū登高一呼 | 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還容易些。”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高義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后形容人很講義氣。同“高義薄云”。 | 《宋書 謝靈運傳論》:“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 |
dào gāo dé zhòng道高德重 |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為水元伯伯是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著頭皮去了。” |
gāo cái zhuó shí高才卓識 | 見“高才遠識”。 | 《隋唐演義》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識,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況臣等。” |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 | 認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為了不起。 | 三國 韋昭《國語》集解:“求掩蓋人以自高大,則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xì gāo tiǎo ér細高挑兒 | 形容身材又瘦又高。 | 老舍《<牛天賜傳>廣告》:“可是我生把我的脖子吊起來,以便成個細高挑兒,身長七尺有余,趁早不用費這個事。” |
guān gāo jué xiǎn官高爵顯 | 爵:爵位,官爵;顯:顯要,顯赫。指官職很高,爵位顯赫。 | 秦腔《游龜山》第五場:“官拜湖廣總督,真乃官高爵顯,富貴榮華。” |
tiān gāo dì xià天高地下 | ①比喻尊卑有別。②比喻各種情勢。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
gāo shān dà yě高山大野 | 高峻的山巒,廣闊的原野。 | 宋·蘇轍《上樞密韓大尉書》:“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 |
gāo tóu dà mǎ高頭大馬 | 指體形高大的馬。也比喻人的體形高大。 | 清 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這個人渾身都是新衣服,鋪蓋齊整,隨身有兵器,騎的是高頭大馬。” |
gāo shēn mò cè高深莫測 |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無法推測。形容摸不準;度量不得。莫:不。測:估測。 | 宋 高似孫《緯略 沃焦山》引《物類相感志》:“沃焦山,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 |
liǔ xù cái gāo柳絮才高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學才能。多指女子。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擬?’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
gāo jǔ yuǎn dǎo高舉遠蹈 | 舉:起飛;蹈:踩上。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五柳先生上》:“唯其高舉遠蹈,不受世紛,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義亦足見矣。” |
gāo lěi shēn qiàn高壘深塹 | 壘:軍營四周的堡寨;塹:壕溝。高高的堡壘,深深的護城河。形容防衛堅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使高壘深塹,勿與戰。”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跡,引申為行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紀高邁。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17章:“雖高躅大年,不復勞以朝請,而國有大故,當就咨詢。” |
qí gāo yī zhāo棋高一著 | 一著: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藝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正所謂‘棋高一著,縛手縛腳’。”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長 | 象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范或聲譽象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唐 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云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 |
gāo rén yǎ shì高人雅士 | 高人:志趣、行為高尚的人,多指隱士;雅:風雅,儒雅。志行高尚、風格儒雅的人。 |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遠識 | 才能高超,見識深遠。 |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清醇有鑒識”裴松之注引三國·魏·周斐《汝南先賢傳》:“召陵謝子微,高才遠識。” |
suí gāo jiù dī隨高就低 | 猶言可高可低,隨便怎樣。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浮山遠禪師法嗣·衡岳奉能禪師》:“苦樂共性,隨高就低。” |
gāo ào zì dà高傲自大 | 自以為了不起,極其驕傲,看不起別人。 | 毛澤東《學習和時局》:“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誼 | 情誼深厚,高達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賤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誼,從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總戎,云天高誼,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 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gāo zhěn bù yú高枕不虞 | 高枕:墊高枕頭;虞:臆度料想。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憂。 | 唐·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戎逖棄甲而遠遁,朝廷高枕不虞。” |
gāo guān zūn jué高官尊爵 | 顯貴的官職和爵位。 | 《莊子·讓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
kōng fù gāo xīn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魯迅《墳 論“他媽的!”》:“至于大姓,實不過承祖宗余蔭,以舊業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 |
gāo qíng hòu ài高情厚愛 | 指深厚的情誼。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非是小弟深謀遠慮,一則承單二哥高情厚愛,不忍輕拋此地,二則小女在單二哥處打擾,頗有內顧縈心。” |
gū gāo zì xǔ孤高自許 | 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
gōng gāo bù shǎng功高不賞 | 功:功勛,功業。賞:賞賜。功勞極大,無法賞賜。形容功勞之大。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
zuàn jiān yǎng gāo鉆堅仰高 | 堅:疑難。仰:抬頭看。指越鉆研越深,越抬頭看越高。形容努力深鉆細研,力求達到高水平。亦作“鉆堅研微”。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漢·趙壹《非草書》:“博學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專用為務,鉆堅仰高,忘其罷勞。” |
sì mǎ gāo chē駟馬高車 | 駟馬:一車所駕的四匹馬。套著四匹馬的高蓋車。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面。也形容顯達富貴。 | 東漢 班固《漢書 于定國傳》:“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自以為清高(命:認為;以為)。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自命清高,反說富貴的是俗人。” |
qīng fēng gāo yì清風高誼 | 風格高尚,友誼深厚。 | 《剪燈余話·兩川都轄院志》:“以薦冥福,清風高誼,傳播江湖間。” |
gāo dǎo yuǎn jǔ高蹈遠舉 | 意為隱居避世。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shù zhī gāo wū束之高屋 | 同“束之高閣”。 | 明·李贄《讀書樂》詩:“棄置莫讀,束之高屋,怡性養神,輟歌送哭。” |
zhì chéng gāo jié至誠高節 | 至:最。最忠誠,最高尚的節操。形容人品高尚。 | 《魏書·儒林傳·徐遵明傳》:“至誠高節,堙沒無聞,朝野人士,相與嗟悼。” |
fú shòu nián gāo福壽年高 | 年高:年齡大。有福有壽,長命百歲。 |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他道我福壽年高,著我似松柏齊肩老。” |
gāo qíng yì xīng高情逸興 | 清高超逸的情致。 | 《宣和畫譜 胡擢》:“嘗謂其弟曰:‘吾詩思若在三峽之間聞猿聲時。’其高情逸興如此。” |
dé gāo wàng zūn德高望尊 | 道德高,聲望高。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聳入云 |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著,束手縛腳 | 一著:下棋時走一步。跟棋藝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顯得笨拙。比喻技術高人一頭,對方就無法施展本領。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55回:“你的見識是比我高,人家說我怕你,棋高一著,束手縛腳,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gāo yá dà dào高牙大纛 | 三代軍隊里的大旗。指軍中的旗幟。比喻聲勢顯赫。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
gāo àn chéng gǔ,shēn gǔ wéi líng高岸成谷,深谷為陵 | 谷:兩山間的凹處;陵:大山。高岸變成山谷,深谷變為高山。比喻世事變遷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化。 | 清·侯方域《贈江伶序》:“高岸成谷,深谷為陵,即秉燭刻陰,豈足以老伶之一泣也。” |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氣清 | 清:清澄。指天空高遠,氣候清爽。 | 戰國·楚·宋玉《九辯》:“泬寥兮天高而氣清。” |
kàng yán gāo yì抗顏高議 | 抗顏:不看別人的顏色;高議:發表高明的議論。指態度嚴正地闡述自己的意見 | 宋·蘇軾《上劉侍讀書》:“抗顏高議,自以無前。” |
mó gāo yī chǐ,dào gāo yī zhàng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魔:惡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義始終壓倒邪惡。 | 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駐屯清剿’的斗爭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創造——地道戰,大顯神威。” |
gāo jué hòu lù高爵厚祿 | 見“高爵重祿”。 | 《舊唐書·外威傳序》:“蓋恃宮掖之寵,接宴私之歡,高爵厚祿驕其內,聲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師友之訓,不達危亡之道。” |
cháng jǐ gāo mén長戟高門 | 門庭高大,門內列戟。形容舊時顯貴人家的威儀。 | 唐 張鷟《游仙窟》:“鳴鐘食鼎,積代衣纓;長戟高門,因循禮樂。” |
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bù gǎn gāo pān不敢高攀 | 攀:比喻結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親戚。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 |
gāo dī bù jiù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兒直挨到一十八歲,尚未許人。”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餓了就來歸附,飽了就飛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來依附,得志時就遠走高飛,忘恩負義。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揚去。” |
gāo míng yuǎn shí高明遠識 | 高明:(見解或技能)高超。遠識:遠大的眼光。指見識高遠。亦作“高明遠見”。 | 宋·錢世昭《錢氏私志·蔡魯公》:“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知國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
táng gāo lián yuǎn堂高廉遠 | 堂:廳堂;廉:廳堂的側邊。比喻尊卑有定規。 |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 |
yī rén gāo shēng,zhòng rén dé jì一人高升,眾人得濟 |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 | 梁斌《紅旗譜》第一卷:“一人高升,眾人得濟。你一個人掙錢,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gāo cái jí zú高才疾足 | 同“高才捷足”。 | 宋·陳杰《金石客》詩:“高才疾足長嘆息,御卿無權挽無力。” |
qiáng gāo jī xià墻高基下 | 喻名位雖高而才德低下。 | 《北史·序傳·李僧伽》:“時鄭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適道,文勝其質,郭林宗所謂墻高基下,雖得必喪,此之徒也。’” |
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高不湊低不就 | 猶言高不成低不就。 |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其間也就說過幾家親事,高不湊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
shān gāo shuǐ xiǎn山高水險 | 比喻前進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 明 吳承恩《西游記》:“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險,水闊波狂。” |
gāo rén yǎ zhì高人雅致 | 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優雅情趣。 | 明·周楫《西湖二集·宿宮嬪情滯新人》:“耽山玩水,此是高人雅致。” |
nián shì yǐ gāo年事已高 | 年事:年紀。指一個人的歲數已經很大了。 | 《南史·虞荔傳》:“卿年事已高,氣力稍減。” |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宋 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
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遠引 | 蹈:踩上;引:避開。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 明·李贄《焚書·復焦弱侯》:“況乎以一時之喜怒,以一人之愛憎,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穢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gāo mén dà wū高門大屋 | 高門:指富貴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門之家。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gāo chē sì mǎ高車駟馬 | 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舊時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 |
gāo qíng yuǎn yì高情遠意 | 見“高情遠致”。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昆體》:“義山詩世人但稱頌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
zhēn gāo jué sú貞高絕俗 | 高尚堅貞的節操超出普通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陶列傳》:“竊見故冀州刺史南陽朱穆,前烏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貞高絕俗。” |
fēng jí làng gāo風急浪高 | 形容風浪很大。 | 《文匯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涌,風急浪高。” |
gāo shì kuò bù高視闊步 |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氣。 | 漢魏 劉楨《隋書 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