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道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liǎng dào sān kē兩道三科 | 說三道四,花言巧語。 | 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四折:“誰聽你兩道三科,嚷似蜂窩,甜似蜜缽。” |
tiān dào zhāo zhāng天道昭彰 | 天道:天理;昭彰:明顯。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bào)應(yīng)分明。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如此劇賊,卻被小孩子算破了,豈非天道昭彰。” |
hé zú dào zāi何足道哉 | 足:值得。哪里值得談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帶有輕蔑之意。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語·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之也,詩貴夫如此。若使人一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 |
lǎo xióng dāng dào老熊當(dāng)?shù)?/a> | 當(dāng)?shù)溃喊崖窊踝 1扔髅蛯㈡?zhèn)守要塞。 | 清·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五:“老熊當(dāng)?shù)谰峤蜷T,一旅師如萬騎屯。” |
jiān chén dāng dào奸臣當(dāng)?shù)?/a> | 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壞人當(dāng)權(quán)。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5回:“此時(shí)因紂王失政,妲己殘害生靈,奸臣當(dāng)?shù)溃蚶菨M朝,故此天心不順。” |
shuō duǎn dào cháng說短道長 | 同“說長道短”。 | 漢·崔瑗《座佑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
chēng gū dào guǎ稱孤道寡 | 孤、寡:古代皇帝自稱。自封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統(tǒng)治者自居。 | 《宣和遺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輩兒稱孤道寡。’” |
hú mèi yǎn dào狐媚魘道 | 謂行為妖邪。 | 《紅樓夢》第二十回:“你總不聽我的話。倒叫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魘道的。”又第四四回:“我說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魘道的。” |
wèn dào yú máng問道于盲 | 盲:瞎子。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shù),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于聾,求道于盲。” |
jì shí xíng dào濟(jì)時(shí)行道 | 濟(jì):救助。拯救時(shí)世,推行王道仁教。 | 明·楊澄《陳伯玉先生文集后序》:“豈足以知先生之術(shù)濟(jì)時(shí)行道,忠憂之心進(jìn)進(jìn)不已哉。” |
dào yì zhī jiāo道義之交 | 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8回:“道義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為介介。” |
néng yán shàn dào能言善道 |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huì)說話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由于他絕頂聰明,善于識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滿師。” |
shì dào zhī jiāo市道之交 | 指買賣雙方之間的關(guān)系。比喻人與人之間以利害關(guān)系為轉(zhuǎn)移的交情。 | |
liù dào lún huí六道輪回 | 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 唐 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圣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wǎng),故決之以定力。” |
hú zhōu luàn dào胡謅亂道 | 胡謅,隨意胡說。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fēng)云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guān)涉。” |
jiā dào zhōng luò家道中落 | 家業(yè)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雖然他家太爺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時(shí)拿的許多銀子出來?” |
rén dào zhǔ yì人道主義 | 道:道義。關(guān)心人類幸福。 | 老舍《代語堂先生擬赴美宣傳大綱》:“真要是把老漁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魚,未免有悖于人道主義。” |
gān pín lè dào甘貧樂道 | 甘貧:情愿受貧困;樂道:樂于守道。甘于受貧,樂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處世態(tài)度。 | 《后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于進(jìn)趣,三輔諸儒不仰慕之。” |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 | 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cái)物,不要不義之財(cái)。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該當(dāng)你老夫子的,自然當(dāng)仁不讓。” |
gōng gēng lè dào躬耕樂道 | 躬:親自;道:圣賢之道。親自耕種,樂于信守圣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 《三國志 魏書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zhuǎn)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jīng)籍自娛。” |
tiān dào wú sī天道無私 | 天道:天理。指上天公正,不偏袒親舊。 | 宋·王禹偁《謝歷日表》:“臣聞天道無私,所以運(yùn)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時(shí)。” |
pú pú dào tú仆仆道途 | 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勞頓。 | 清·嚴(yán)如熤《三省邊防備覽·策略》:“如客店必照例造報(bào)月一陳核,則仆仆道途,不勝其苦矣。” |
rèn zhòng dào yuǎn任重道遠(yuǎn) | 擔(dān)子很重;路程很遠(yuǎn)。比喻責(zé)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遠(yuǎn)知驥,世偽知賢 | 驥:良馬。路途遙遠(yuǎn)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jīng)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yōu)劣。 | 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yuǎn)知驥,世偽知賢。” |
guāng míng dà dào光明大道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們已加入革命陣線,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鉆回黑暗中嗎?” |
dào páng kǔ lǐ道旁苦李 | 比喻不被重視的人。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dòng)。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dào jìn xiāng zhěn道殣相枕 | 見“道殣相望”。 | 鄭觀應(yīng)《救時(shí)揭要·救濟(jì)速報(bào)》:“明年大饑,道殣相枕,張?bào)兰乙悦又酀?jì)之,活者萬計(jì)。” |
lùn cháng dào duǎn論長道短 | 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兩個(gè)商議定了,一對兒論長道短。” |
dào mào yǎn rán道貌儼然 | 見“道貌岸然”。 | 巴金《家》九:“爺爺從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來才變?yōu)榈烂矁叭坏摹!?/td> |
diǎn tóu dào shì點(diǎn)頭道是 | 道:說;是:對。表示贊同。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時(shí)費(fèi)去大半,說到資斧困竭……不覺點(diǎn)頭道是。” |
néng shuō huì dào能說會(huì)道 |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huì)說話。 | 元 無名氏《漁樵閑話》:“但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huì)道能說。” |
dào bù jǔ yí道不舉遺 | 同“道不拾遺”。 | 《新唐書·闞祾傳》:“部兵皆群盜,橫相侵牟,祾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脫者,至道不舉遺。” |
cán cóng niǎo dào蠶叢鳥道 | 指險(xiǎn)絕的山路。 | 清 戴名世《紀(jì)紅苗事》:“開其蠶叢鳥道,通其百工技藝。” |
dào gāo dé zhòng道高德重 |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fā)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yàn)樗沁@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著頭皮去了。” |
jué kǒu bù dào絕口不道 | 絕口:始終不開口。閉著嘴不說話。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為謀 |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 《論語·衛(wèi)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
yáng guān dà dào陽關(guān)大道 | 陽關(guān):古關(guān)名;在今甘肅省敦煌市南。原指經(jīng)過陽關(guān)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過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辦法。 | 唐 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詩:“絕域陽關(guān)道,胡沙與塞塵。” |
shù zhuāng jiù dào束裝就道 | 整好行裝走上旅途。 | |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yán)相結(jié)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xiàn)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wén wǔ zhī dào文武之道 |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
bīng xíng guǐ dào兵行詭道 | 兵:用兵;行:使用;詭:欺詐;道:方法。用兵可以運(yùn)用詭異和詐偽的戰(zhàn)法。 | 先秦 孫武《孫子 計(jì)》:“兵者,詭道也。” |
hú shuō bā dào胡說八道 | 指沒有根據(jù);不負(fù)責(zé)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
zhì tóng dào hé志同道合 |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 晉 陳壽《三國志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qí dào wú yóu其道無由 | 見“其道亡繇”。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jié)構(gòu)》:“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 |
tóng zhì hé dào同志合道 |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 清·方望溪《兵部尚書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發(fā)于至誠,體國憂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與輔成治教。” |
shī dào guǎ zhù失道寡助 | 道:道義;寡:少。做事違反正義的人,一定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xiǎo dào dà chéng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稱禮樂外的學(xué)說或技藝。雖是小技藝,卻能取得大成就。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
dào guǎ chēng gū道寡稱孤 | 謂自封為王,稱霸一方。 | 明·無名氏《陳倉路》第三折:“都待要分疆土,霸山川,尋戰(zhàn)討,相攻拒,出來的道寡稱孤。” |
hú shuō luàn dào胡說亂道 | 亂編瞎說,胡說八道。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猶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元 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gè)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gè)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cuò)過了。” |
lí jīng pàn dào離經(jīng)叛道 | 離:背離;叛:背叛;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規(guī)范。背離、違反儒家經(jīng)典和道德、教條。泛指背離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論或?qū)W說的行為。 | 元 費(fèi)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jīng)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 |
dào lù cè mù道路側(cè)目 | 側(cè)目:側(cè)目而視。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談,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 《元史·阿魯諢薩理傳》:“所在囹圄皆滿,道路側(cè)目,無敢言者。” |
xī yáng gǔ dào夕陽古道 | 夕陽:傍晚的太陽。傍晚的太陽,古老的道路。比喻凄涼愁苦的景象。 | 元·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chēng qí dào jué稱奇道絕 | 覺得奇怪難得。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寶玉聽了這呆話,獨(dú)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喜又悲,又稱奇道絕。” |
dào jìn tú qióng道盡途窮 | 道、途:路。走到路的盡頭。形容無路可走,面臨末日。 | 《新五代史 李繼岌傳》:“繼岌徘徊泣下,謂李環(huán)曰:‘吾道盡途窮,子當(dāng)殺我。’” |
lè dào ān pín樂道安貧 |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于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 《晉書·儒林傳論》:“……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fēng)闡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
zūn shī zhòng dào尊師重道 | 尊:尊敬;重:重視;道:道理。尊敬師長;重視應(yīng)該遵循的道理。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敬道。” |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不足為外人道 | 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xiàn)多用于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guān)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
bù kě shèng dào不可勝道 | 無法盡說。極言其多。 | 《史記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xiàn)見者,不可勝道。” |
qīng chē shú dào輕車熟道 | 見“輕車熟路”。 | 續(xù)范亭《莫干山》:“輕車熟道尋秋去,偕友傍午發(fā)臨安。” |
yuàn shēng zài dào怨聲載道 | 載:充滿;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的強(qiáng)烈的不滿和怨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李固傳》:“前孝安皇帝內(nèi)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固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載道。” |
xiān fēng dào gǔ仙風(fēng)道骨 | 骨:氣概。仙人的風(fēng)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fēng)骨神采與眾不同。 | 唐 李白《大鵬賦序》:“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
sì zhì bā dào四至八道 | 舊時(shí)標(biāo)志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shí)際上卻另有打算。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j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
xié mó guài dào邪魔怪道 | 猶言邪魔歪道。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68回:“你看《禹貢》上面,何嘗有一點(diǎn)這種邪魔怪道的話,他卻實(shí)實(shí)在在把水治平了。” |
bù jìn dào lǐ不近道理 | 不近人情,不講道理。 | 《古今小說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huì)》:“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錢出來?須虧我。” |
shuō qīn dào rè說親道熱 | 說親切熱情的話。用來形容只在口頭上親熱。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6回:“可恨寶姐姐、琴妹妹天天說親道熱。”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 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道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xiǎn),打通前進(jìn)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動(dòng)山搖,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
kǒu bēi zài dào口碑載道 | 口碑:眾口稱頌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載:充滿。群眾的稱頌一路上都能聽得到。形容到處受人稱贊。 | 明 張煌言《甲辰九月獄中感懷三首(其一)》:“口碑載道是還非,誰識蹉跎心事違?” |
cháng ān dào shàng長安道上 | 長安:古都名,在今陜西西安西北。舊喻名利場所。 | 五代·無名氏《賀圣朝》詞:“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 |
wǎng dào shì rén枉道事人 | 枉:違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后泛指不擇手段取悅于人。 | 《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反其道而行之 |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辦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對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 清·吳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勸你去做教習(xí),你卻去做學(xué)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
tí míng dào xìng題名道姓 | 猶指名道姓。指對人不尊敬。 |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這個(gè)窮弟子孩兒,要錢則要錢,題名道姓怎的。” |
xiā shuō bā dào瞎說八道 | 沒有根據(jù)或沒有道理地瞎說,指亂編瞎說。 | 丁玲《水》:“大福,你這小子懂什么!菩薩又看不見,你盡瞎說八道……” |
běi dào zhǔ rén北道主人 | 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人”同義。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晨傳》:“光武曰:‘偉卿(鄧晨)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
tiān dào rén shì天道人事 |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違背。意謂大勢所趨。《元史·謙希憲傳》:“因?yàn)闀c宋四川統(tǒng)制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不敢復(fù)輕動(dòng)。”清·鄭板橋《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不知此正所謂天道人事也。” | 《元史·謙希憲傳》:“因?yàn)闀c宋四川統(tǒng)制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不敢復(fù)輕動(dòng)。” |
dào dōng shuō xī道東說西 | 見“道西說東”。 | 《劉知遠(yuǎn)諸宮調(diào)·知遠(yuǎn)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覷俺咱似兒戲,使著后,道東說西暢憋氣。” |
cǎn wú rén dào慘無人道 | 慘:狠毒;殘暴;人道:指對人的同情、尊重、愛護(hù)與關(guān)懷。殘忍毒辣;毫無人性。形容兇惡殘暴到了極點(diǎn)。 |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殺傷我人民,系累我婦孺,慘無人道。” |
xiān fēng dào gé仙風(fēng)道格 | 猶言仙風(fēng)道骨。 |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天章閣待制王公行狀》:“公襟上高爽,有仙風(fēng)道格,日與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間。”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遠(yuǎn)合近 | 道:講;稽:考核;合:契合。談?wù)摴艜r(shí)的事要結(jié)合今天的實(shí)際,說遠(yuǎn)處的事要結(jié)合眼前的事。 | 漢·桓寬《鹽鐵論·論災(zāi)》:“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yuǎn)者合之近。” |
wāi tán luàn dào歪談亂道 | 說話糊里糊涂,毫無見地。 | 明·無名氏《登瀛洲》:“他也學(xué)些者也之乎,歪談亂道,失卻卑尊。” |
qīng dào fū清道夫 | 舊時(shí)稱城市的清潔工。現(xiàn)指掃除障礙的人。 | 老舍《我這一輩子》:“餅烙得,還得押著清道夫給送到營里去;說不定還挨幾個(gè)嘴巴回來!” |
lǎo pí dāng dào老羆當(dāng)?shù)?/a> | 比喻猛將鎮(zhèn)守要塞。 | 《北史·王羆傳》:“羆除華州剌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dāng)?shù)琅P,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 |
zhòng nì wú dào重逆無道 |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漢書·吳王劉濞傳》:“而卬(楚王劉卬)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 |
dào bù shí yí道不拾遺 | 遺:丟失的東西。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據(jù)為己有。形容社會(huì)風(fēng)氣很好。也作“路不拾遺”。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chǎn)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
tóng rì ér dào同日而道 | 同“同日而論”。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 |
dào dé wén zhāng道德文章 | 指思想品德和學(xué)識學(xué)問。 | 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
shuō bái dào lǜ說白道綠 | 說長道短,信口雌黃。比喻對人對事任意評論。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正在那里張家長、李家短,說白道綠。” |
zūn dào bǐng yì遵道秉義 | 猶言遵守道義。 | 唐·柳宗元《清河張府君墓志銘》:“逮夫弱冠,遵道秉義。” |
qì dào rèn shù棄道任術(shù) | 《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yuǎn),吾不能待……”故吾以強(qiáng)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后因以“棄道任術(shù)”謂統(tǒng)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術(shù)。 | 《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yuǎn),吾不能待……”故吾以強(qiáng)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 |
wò láng dāng dào臥狼當(dāng)?shù)?/a> | 當(dāng)?shù)溃涸诼樊?dāng)中。路上躺著惡狼。形容前途兇險(xiǎn)。 | 清·筱波山人《愛國魂·國憂》:“那任他臥狼當(dāng)?shù)溃┗⒈迫耍瑨弑M江河影。” |
bà dào héng xíng霸道橫行 | 橫行霸道,蠻橫無理。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還有等刁民惡棍,結(jié)交官府,盤剝鄉(xiāng)愚,仗著銀錢霸道橫行,無惡不作。” |
shù huáng dào bái數(shù)黃道白 | 見“數(shù)黃道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張花嘴,數(shù)黃道白,指東話西,專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們沒一個(gè)不被他哄得投機(jī)的。” |
dǎ jiā jié dào打家截道 | 謂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搶奪財(cái)物。 | 元·關(guān)漢卿《四春園》第二折:“一生殺人放火,打家截道,偷東摸西。” |
zài zuò dào lǐ再作道理 | 亦作“再做道理”。謂另行打算或另想辦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頭,只作三不知闖將進(jìn)去,見他時(shí)再作道理。” |
dào mào lǐn rán道貌凜然 | 猶道貌岸然。 |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光嚴(yán)整行之次,忽見維摩,道貌凜然,儀形壘落。” |
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朝聞道,夕死可矣 |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論語 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dào zài rén wéi道在人為 | 猶言事在人為。 | 《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凈云:不打緊,道在人為,你見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試來了。” |
zhě yī mǎn dào赭衣滿道 | 赭衣:赤褐色衣服,古代囚犯。穿囚服的人擠滿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隋書、酷吏傳序》:“昔秦任獄吏,赭衣滿道。” |
wēi bù zú dào微不足道 | 指意義、價(jià)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談。 | 清 閻爾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讀古人書,遇古人有氣誼、事功、文章者,輒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