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9 個受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ìng tú shòu lù應圖受箓 | 圖:河圖;箓:符箓。順應符箓的預言,承受河圖的象征。指當皇帝是出于天意。 | 《舊唐書·禮儀志》:“物極而復,天祚我唐,武、文二后,應圖受箓。” |
zì zuò zì shòu自作自受 |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 《敦煌變文集 目連緣起》:“汝母在生之日,都無一片善心,終朝殺害生靈,每日欺凌三寶,自作自受。” |
gān xīn rěn shòu甘心忍受 | 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九年》:“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 |
shòu yì fěi qiǎn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56回:“若能眾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導小兒,卻是受益匪淺!” |
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滿招損,謙受益 |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 《尚書 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
sī xiāng shòu shòu私相授受 | 指不是公開的給予和接受。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與你執著,才有個憑據,你才放心。那有我兩個人私相授受的呢?” |
qiān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謙受益,滿招損 | 謙:謙遜,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shòu pà dān jīng受怕擔驚 | 驚:驚恐。擔受驚恐害怕。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恁的般受怕擔驚,又不圖甚浪酒閑茶。” |
dào sǎo shòu jīn盜嫂受金 | 以之為因小眚而遭讒被疑的典實。 | 《史記 陳丞相世家》載,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于是漢王疑之。 |
shǒu wěi shòu dí首尾受敵 | 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 | 《周書·文帝紀》:“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悅躡其后,歡邀其前,首尾受敵,其勢危矣。” |
xū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虛受益,滿招損 | 虛: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清·李沂《秋星閣詩話·勸虛心》:“蓋虛受益,滿招損。心虛而后學進,學愈進,心愈虛,虛心者為學之門,亦為學之驗也。” |
jí mài huǎn shòu急脈緩受 | 見“急脈緩灸”。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要不急脈緩受,且把鄧翁的話撇開,先治他這個病源,只怕越說越左。” |
dān jīng shòu pà擔驚受怕 | 驚:驚恐。擔受驚恐、害怕。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月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當受騙 | 因信假為真而被欺騙、吃虧。 | 陸文夫《微弱的光》:“這九年也沒有完全浪費,思考了不少問題,不再那么容易上當受騙。” |
rěn jī shòu è忍饑受餓 | 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育親娘!” |
chī kǔ zài qiá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別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別人后面。 |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別人計較享受的優劣,而同別人比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
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親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 | 《藝風堂友朋書札》:“小方壺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饑,感同身受。” |
hán yuān shòu qū含冤受屈 | 見“含冤負屈”。 | 艾蕪《關于三十年文藝的一些感想》四:“文藝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藝的同志也無可奈何,只有隨聲應和,得以幸存。” |
yìng tiān shòu mìng應天受命 | 順應天意,承受天命。 | 《晉書·謝琨傳》:“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謝益壽奉璽紱。” |
fū shòu zhī yán膚受之言 | 膚:膚淺;受:感受。指膚淺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論。也指不切合實際的言辭。 | 《后漢書·楊璇傳論》:“風景之賞未甄,膚受之言互及。” |
shòu zhī yǒu kuì受之有愧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感到慚愧。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
yìng lù shòu tú應箓受圖 | 箓:符箓;圖:河圖。順應符箓的預言,承受河圖的象征。指當皇帝是出于天意。 | 《周易·緯乾鑿度》下卷:“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于天下,受箓應河圖。” |
fū shòu zhī xiāng膚受之愬 | 指讒言。膚受,謂浮泛不實,或謂利害切身。 | 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
mò xué fū shòu末學膚受 | 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只學到一點皮毛。 |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
bèi fù shòu dí背腹受敵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
shòu zhī wú kuì受之無愧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沒有什么可慚愧的。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這些錢是自己豁出老命賺來的,萬般辛苦,受之無愧。” |
shù shēn shòu mìng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
dà qǐng dà shòu大請大受 | 謂優厚的待遇。 | 《水滸傳》第七回:“他現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 |
ái dǎ shòu mà挨打受罵 | 挨:遭受。受人打罵與虐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我們這些奴才白陪著挨打受罵的。” |
fēn wén bù shòu分文不受 | 分:指銀子計量的最小單位;文:指制錢的最小單位。一個錢也不接受。比喻不計報酬。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3回:“供了素齋,又具白銀一兩為謝。三藏分文不受。” |
mǐ ěr shòu jiào弭耳受教 | 弭耳:溫馴的樣子。形容非常聽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這個貫索奴,作個引線,不怕那條孽龍不弭耳受教。” |
sǐ yào miàn zǐ huó shòu zuì死要面子活受罪 | 指因愛面子而遭受痛苦。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阿巧姐卻是有點如俗語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記三家出張,頗以為苦。” |
ái dòng shòu è挨凍受餓 |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致挨凍受餓。” |
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 杖:用棍子打。輕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小菙則待笞,大杖則逃。” |
gān xīn shòu fá甘心受罰 | 甘心:情愿。情愿受到處罰。 | |
dān jīng shòu pà耽驚受怕 | 擔受驚嚇。 | 元 劉致《端正好 上高監司》:“受官差在旅途,耽驚受怕過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風波苦。” |
dān jī shòu dòng擔饑受凍 | 擔:經受。經受饑餓與寒冷。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況乃錦衣玉食,歸之自己,擔饑受凍,受之二親,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 |
ái dǎ shòu qì挨打受氣 | 挨:遭受。受人打罵與虐待。 | 老舍《駱駝祥子》:“洋車夫的命當如此,就如同一條狗必定挨打受氣,連小孩子也會無緣無故的打他兩棍子。” |
quán shòu quán guī全受全歸 | 封建禮教認為人的身體來自父母,應當終身潔身自愛,以沒有受過污辱損害的身體回到父母生我時那樣。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受寵若驚 | 寵:賞識。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 宋 歐陽修《辭特轉吏部侍郎表》:“受寵若驚,況被非常之命,事君無隱,敢傾至懇之誠。” |
shòu shòu bù qīn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舊指男女不能互相親手遞受物品。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神情民?’孟子曰:‘禮也。’” |
lín wēi shòu mìng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yǐn jǐng shòu lù引頸受戮 | 引:伸長;拉長;戮:殺。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頸受戮,乃敢拒敵大兵。”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當:應當,應該;斷:決斷。指應該做出決斷的時候不決斷,就會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就會貽害無窮。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
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受職 | 根據人的才能授以相稱的職務。 | 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紀咸事,然后沿才受職,揆務分司。”。受,一本作“授”。 |
fǔ shǒu shòu mìng俯首受命 | 俯:低下;首:頭。形容人馴服順從的樣子。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2回:“欲使悍將驕兵,俯首受命,寧非癡人說夢乎?” |
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 | 謂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 |
yīng tú shòu zhāng膺圖受箓 | 見“膺箓受圖”。 | |
fù bèi shòu dí腹背受敵 |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后面;受:遭到;受到。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處于被動不利的局面。 | 北齊 魏收《魏書 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 |
rěn jī shòu kě忍饑受渴 | 忍受饑渴。形容極其艱難、貧困,苦苦度日。 | |
xiǎo shòu dà zǒu小受大走 | 輕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
fū shòu zhī sù膚受之訴 | 比喻被人說了有關切身利益的壞話。 | 《論語 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
yuàn shòu cháng yīng愿受長纓 | 長纓:長繩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為國家效力。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
jì gōng shòu jué計功受爵 | 衡量功績而授予爵祿。受,授。 | 三國·魏·曹操《讓九錫表》:“量能處位,計功受爵,茍所不堪,有殞無從。” |
dài rén shòu guò代人受過 | 受:承受,擔待;過:過失,過錯。替別人承擔過錯的責任。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各省系軍閥懾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過,曹輥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
ái è shòu dòng挨餓受凍 |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 老舍《四世同堂》:“長順兒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給她領十元的‘救濟費’。她一時不至于挨餓受凍。” |
shù shǒu shòu lù束手受戮 | 束:捆綁;戮:殺。捆起自己,等待被殺。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8回:“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受戮。” |
xīn jīng shòu pà躭驚受怕 | 猶言擔受驚嚇。 | |
áo qīng shòu dàn熬清受淡 | 熬:忍受。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清 陶貞懷《天雨花》第29回:“老母尚且熬清受淡,若為人子者,反在房中與妻享用,真所謂狗彘不如了。” |
yīng lù shòu tú膺箓受圖 | ①謂帝王得受圖箓,應運而興。圖,河圖;箓,符命。②道教謂經過修煉,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 |
wú gōng shòu lù無功受祿 | 祿:俸祿;古代官吏的薪俸。沒有功勞或不做事情卻享受俸祿。現多指沒有什么才卻白受報酬或獎勵。 | 《詩經 魏風 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
tān wū shòu huì貪污受賄 | 利用職權非法取得錢財。 | 鄧小平《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盜竊國家財產,貪污受賄,這是現錢買賣,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錯。” |
xū jǐ shòu rén虛己受人 | 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
ěr tīng xīn shòu耳聽心受 | 用耳朵聽,并記在心里。 | |
shòu jiā bǎn qì受夾板氣 | 夾在中間受氣,兩頭不討好。 |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福臨滿腦門冒火,感到他在受夾板氣。” |
áo kū shòu dàn熬枯受淡 |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sì miàn shòu dí四面受敵 | 各個方面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或攻擊。 | 春秋·齊·管仲《管子·國蓄》:“四面受敵,謂之衢處之國。” |
bā miàn shòu dí八面受敵 | ①謂功力深厚,能應付各種情況。②硯名。 | 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
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yǔ shòu tóng kē與受同科 |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
fú fǎ shòu zhū伏法受誅 | 伏法:由于違法而受處死刑;誅:殺死。犯法被殺。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lùn gōng shòu shǎng論功受賞 | 評定功勞,接受賞賜。 | 宋·王禹偁《刻石為丘行恭贊序》:“奮匹夫之命,輕若鴻毛,救萬乘之尊,急于虎口,論功受賞,我無愧焉。” |
shòu zhì yú rén受制于人 | 制:控制,轄制。受別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
xìn shòu fèng xíng信受奉行 | 信:信仰;奉:執行。接受教誨,虔敬奉行。比喻堅信不移,奉行不悖。 | 《仁王經·末》:“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chī kǔ zài xiā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別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別人后面。 |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與群眾同甘苦,不實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從組織決定,不接受群眾監督。” |
nì lái shùn shòu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
wǔ jī liù shòu五積六受 | 形容不便活動,只能呆板地坐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9回:“這五積六受的甚么模樣?可是叫親家笑話。”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春秋·齊·孫武《孫子兵法·變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3回:“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dān jīng shòu kǒng擔驚受恐 | 見“擔驚忍怕”。 |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為兵戈擔驚受恐。” |
biǎo lǐ shòu dí表里受敵 | 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 |
shòu jiā bǎn zuì受夾板罪 | 夾在中間受罪,兩頭不討好。 | |
zì shòu zì zuò自受自作 | 受:承受。自己做了蠢事壞事,自己受累。 |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折:“豈不聞天網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
qǐng gōng shòu shǎng請功受賞 | 請求評定功績給予獎勵。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3回:“請這一杯酒,明日與令堂拜壽之后,就有陳達、牛金與兄長請功受賞。” |
chī jīng shòu pà吃驚受怕 | 受驚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2回:“老父驚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負累了父親吃驚受怕。” |
chuán dào shòu yè傳道受業 |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jì gōng shòu shǎng計功受賞 | 同“計功行賞”。受,授。 | 《淮南子·人間訓》:“是故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茍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后漢書·南匈奴傳》:“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 |
cí duō shòu shǎo辭多受少 | 辭:推辭掉。受:接受。推辭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周書 裴文舉傳》:“憲矜其貧窶,每欲資給之。文舉恒自謙遜,辭多受少。 |
yōu qiú shòu rǔ幽囚受辱 | 幽:監禁。被監禁受侮辱。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力命》:“公子糾死,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