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
詞語解釋
木蘭
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花蕾供藥用。
英lily magnolia;
這種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筆”
英lilymagnolia flower;
引證解釋
香木名。又名杜蘭、林蘭。皮似桂而香,狀如楠樹。
引漢?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枏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
晉?潘岳 《西征賦》:“門礠石而梁木蘭兮,構 阿房 之屈奇。”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木蘭》:“木蘭枝葉俱疎,其花內白外紫,亦有四季開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為舟。”指此種植物的花。
引《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民間傳說人物。曾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故事最早見于 北朝 民歌《木蘭詩"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d632131a8>木蘭詩》。其姓氏或作 花,或作 朱,也作 木,均無確證。
引明?無名氏 《贈書記·花燭猜謎》:“不是我將伊拋閃,還是你紅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蘭。”
清?松琴 《女學生入學歌》:“緹縈 木蘭 真可兒, 班昭 我所師。”圍場名。約當今 河北 圍場縣 地。木蘭系滿語吹哨引鹿之意。 清?康熙、雍正 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圍獵習武,稱木蘭秋獮,稱其地為 木蘭圍場。雍正 時,四周立柵,關防甚嚴, 咸豐 以后,獮禮廢弛,始逐漸放墾,其后墾民漸集,乃置圍場廳,公元1913年改為 圍場縣。
引清?魏源 《圣武記》卷三:“本朝撫綏 蒙古 之典,以木蘭秋獮為最盛。木蘭者,圍場之通稱也。”
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鳴以致鹿曰哨鹿,國語謂之木蘭,因以名圍場云。”
《清通典·禮軍一》:“每歲巡幸木蘭,大舉秋獮之典。”
國語辭典
木蘭
辛夷的別名。參見「辛夷」條。
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姚瑩《康輶紀行》以為北魏人,宋翔鳳《過庭錄》以為隋恭帝時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蘭詩〉中有「可汗大點兵」語。則以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為姓花。
網絡解釋
木蘭 (植物學用語)
木蘭(拉丁學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是木蘭目木蘭科木蘭屬下的植物,為落葉喬木,木蘭原產中國中部山地混交林內和山地林中,海拔700-1800米的山坡雜木林中,主要在福建,江蘇,江西,浙江,安徽栽種。
木蘭高2至5米,胸徑1米,枝廣展形成寬闊的樹冠;樹皮深灰色,粗糙開裂;小枝稍粗壯,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黃色長絹毛。
分字解釋
※ "木蘭"的意思解釋、木蘭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木蘭造句
1.在整個采訪過程中,筆者感觸最深的還是湖北木蘭列那酒業有限公司的“用心做事,真誠服務,創造價值,追求卓越,造福桑梓”的理念和精神。
2.三軍儀仗隊隊長李本濤更是通過各種渠道為這些女兵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一呼聲立刻得到了木蘭匯理事成員的關注。
3.舉義之前,我與夫人已將女兒胡木蘭交付予一老人照料,現在小女一切安好。
4.江離即蘼蕪,白芷亦芳草,靈均還曾“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因為姚木蘭經歷很多波折,坎坷的經歷使她很快成熟起來。
6.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中國山東找藍翔。
7.“天蒼蒼,野茫茫,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挖掘機技術哪家強?”藍翔的火,在于它已然成為段子手們擼出繭的梗。
8.天蒼蒼,野茫茫,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9.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10.園內種植約450株木蘭科喬木,品種主要有大紅運玉蘭、富貴紅玉蘭、亮葉木蓮、飛黃玉蘭、廣東木蓮、海南木蓮等。
11.木蘭農產品加工建設打破以產定銷,依賴資源的路徑,堅持以市場為主導,引導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產業集聚、產品開發。
12.55歲入黨的朱木蘭帶領上千婦女制棕編致富。
13.在上期的采訪中,他的愿望是尋找自己心中的姚木蘭,集智慧和優雅于一身的女性。
14.清晨去攀折岡上的木蘭花,薄暮中采摘洲中的紫蘇草。
15.其主要的有玉皇閣、金頂、祈嗣頂3主峰建筑;有朝圣門、南天門、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5道寨門;有玄武殿、娘娘殿、木蘭殿、朝天宮、帝主宮等32殿。
16.1日,黑龍江省木蘭縣柳河鎮附近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17.五大奇花者,一曰天仙子,二曰虞美人,三曰念奴嬌,四曰孽海花,五曰減字木蘭花。
18.木蘭秋韻國樂社的社長劉鐵力邊當指揮,邊給大家指導。
19.《木蘭辭》《出師表》《岳陽樓記》及《南濠詩話》《歸去來兮辭》等經典詩文,他都能背誦,終生不忘。
20.雖說待在伙頭軍窩囊,但總好過上戰場拼命,可郭孝恪想到木蘭平時在伙頭軍干的那些活,覺得還不如上戰場拼命。
相關詞語
- yǔ mù bīng雨木冰
- huā mù花木
- sān mù三木
- xīng xīng mù猩猩木
- mù liào木料
- sōng mù b?n松木板
- c?o mù草木
- mù shuān木栓
- mù mù rán木木然
- mù shān木柵
- yǐ c?o fù mù倚草附木
- mù jī木屐
- mù zhuāng木樁
- dú mù chuán獨木船
- mù wū木屋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dú mù zhōu獨木舟
- zhēn mù貞木
- wū mù烏木
- fán mù màn凡木蔓
- kū mù táng枯木堂
- hóng mù紅木
- mǐ lán米蘭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mù shǔ木薯
- tán mù xuē檀木靴
- ā mù lín阿木林
- kū mù枯木
- xiē mù pào楔木炮
- ru?n mù軟木
- tóng mù rén桐木人
- nán mù楠木
- guǒ mù果木
- guàn mù cóng灌木叢
- fēng mù rén楓木人
- dú mù zǐ犢木子
- zé mù擇木
- miáo mù苗木
- xì mù gōng細木工
- mù rán木然
- zhuō mù拙木
- mù xīng木星
- zhēn mù楨木
- zhuó mù斫木
- mù běn木本
- mù zǐ木子
- zuì mù xī醉木犀
- zhū mù朱木
- guàn mù灌木
- mù fá木筏
- zhēn mù砧木
- mù tàn木炭
- zhì mù質木
- zhuó mù啄木
- lì mù立木
- mù nè木訥
- huā mù guā花木瓜
- yī c?o fù mù依草附木
- zhāo mù招木
- fān mù biē番木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