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
詞語解釋
木屐
亦稱“呱噠板兒”。木底鞋。
英geta;
翻譯
- 英語 wooden clogs
- 德語 Pantoffel (S)?
- 法語 sabots de bois
引證解釋
木底鞋。或有齒,或無齒。
引《后漢書·五行志一》:“延熹 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
《晉書·宣帝紀》:“關中 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前蜀 貫休 《思匡山賈匡》詩:“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
元?宋無 《詠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磯滑怯苔氊。”
《紅樓夢》第四五回:“黛玉 道:‘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你又穿不慣木屐子。’”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甲板上獨坐,無頭緒的想起昨天車站上的繁雜的木屐聲。”
國語辭典
木屐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
網絡解釋
木屐
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為帛制成,則稱為帛屐。牛皮制作則稱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個鐵釘,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在中國,是漢服足衣的一種,是最古老的足衣。堯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晉朝時,木屐有男方女圓的區別。漢晉隋唐時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漢代,女性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南朝梁的貴族也常著高齒屐。南朝宋之時,貴族為了節儉也著木屐。杜牧詩云:“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由木板與木屐帶結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兩條突起的“齒”,目的是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齒者,又稱木屐。江南以桐木為底,用蒲為鞋,麻穿其鼻。 除了兩齒木屐以外,古代行軍打仗時也會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腳部被帶刺雜草劃傷。不僅僅軍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著木屐,防止腳被帶刺植物劃傷。”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稱謝公屐為“山屐”。八月十五夜詩(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遺物語?一四?三》:“開レ門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見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外ついたぞ”。《中華若木詩抄?下》:“下踏の歯の誰ころや橋の霜”。
分字解釋
※ "木屐"的意思解釋、木屐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木屐造句
1.沒想到這把火卻將介子推燒死,重耳悲痛萬分,命人砍下尚未燒盡的樹根做了一雙木屐,穿在腳下不時哀呼“足下”。
2.掀開門簾,交錢后換個籌子,進到浴室,脫了衣服,找雙木屐子踢踢踏踏走到浴池。
3.刺客沒炸死張作霖,自己倒被炸死了,檢驗那個刺客的尸體,密探們發現雖然他穿戴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服裝,但他的腳形明顯是常穿木屐的,可以確定是日本人。
4.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下河街手工業作坊很多,主要是做油鞋木屐、紙盒、篾業和炭行四大類。
5.據當地的老人回憶,化龍池最大的特點是曾為繁華的商業街,有“長沙秦淮河”之稱,舊時油鞋、木屐多集中此地。
6.那是個十來歲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卻長得眉清目秀。特別是那雙長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閃動著聰慧的光芒。他拖著木屐,一件破舊的綠軍服垂到膝前。
7.江南人在黃梅季多選用高底的木屐,既透氣又不易弄臟。
8.據范銀河介紹,這種作為防雨鞋具的木屐構造比較特別,大致由底板、屐齒和鞋面三部分組成。
9.劉炬)以前農村人穿過的油鞋木屐是啥樣?我國古代計量用的工具斛是什么模樣?這些東西對于當今的青少年來說,都是非常陌生的。
10.明代翹尖弓鞋木屐,就是木制底鞋的統稱。
11.據她介紹,舊時的化龍池以油鞋、油傘、木屐等用具制造與銷售聞名長沙。
12.他披衣而起,登上木屐便走到門旁,拉開房門。
13.木屐從有齒木屐發展為去掉雙齒的平底屐,極似今天在南方仍可見到的木拖鞋。
14.王昊還脫下悍馬寶靴,換上木屐,調侃了黃教主的《鬧太套》。
15.木屐是日本特有的光腳穿的木拖鞋,展廳里這雙特殊的木屐,看起來像是把松樹林的地面直接挪到腳掌下。
16.至于日本男女穿的“木屐”,也是中國傳入,在莊子書中稱為“木履”,有古圖為證。
17.大古道巷舊時最多的店鋪是木屐、油鞋、古玩、字畫店。
18.他卻吊兒郎當的垮著肩膀在我面前走來走去,腳下的木屐一樣的呱嗒板發出“踢嗒”聲……他也不時的拿眼角瞟我一眼……
19.侯孝賢少時有江湖氣,按朱天文的說法,一雙木屐一條布短褲在大街小巷跑來跑去,濃眉一鎖,自以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20.豈料,化老蹙額鎖目地撿起王翔的木屐,竟發指眥裂指學生大罵:“你們值日生怎么當的?黑板擦掉地上沒人撿?”。
相關詞語
- yǔ mù bīng雨木冰
- huā mù花木
- sān mù三木
- xīng xīng mù猩猩木
- mù liào木料
- sōng mù b?n松木板
- c?o mù草木
- mù shuān木栓
- mù mù rán木木然
- mù shān木柵
- yǐ c?o fù mù倚草附木
- mù zhuāng木樁
- dú mù chuán獨木船
- mù wū木屋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dú mù zhōu獨木舟
- zhēn mù貞木
- wū mù烏木
- fán mù màn凡木蔓
- kū mù táng枯木堂
- hóng mù紅木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mù shǔ木薯
- tán mù xuē檀木靴
- ā mù lín阿木林
- kū mù枯木
- xiē mù pào楔木炮
- ru?n mù軟木
- tóng mù rén桐木人
- nán mù楠木
- guǒ mù果木
- guàn mù cóng灌木叢
- fēng mù rén楓木人
- dú mù zǐ犢木子
- zé mù擇木
- miáo mù苗木
- xì mù gōng細木工
- mù rán木然
- zhuō mù拙木
- mù xīng木星
- zhēn mù楨木
- zhuó mù斫木
- mù běn木本
- mù zǐ木子
- zuì mù xī醉木犀
- zhū mù朱木
- guàn mù灌木
- mù fá木筏
- zhēn mù砧木
- mù tàn木炭
- zhì mù質木
- zhuó mù啄木
- lì mù立木
- mù nè木訥
- huā mù guā花木瓜
- yī c?o fù mù依草附木
- xīng xīng jī猩猩屐
- zhāo mù招木
- fān mù biē番木鱉
- huā mù lán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