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母
詞語解釋
聲母
漢字一個字起頭的音叫聲母,其余的音叫韻母。大部分字的聲母是輔音聲母,如行(xíng)的起頭字母“x”,只有小部分的字拿元音起頭(就是直拿韻母起頭),它的聲母叫“零聲母”,如“愛”(ài)、“鵝”(é)、“歐”(ōu)等字。
英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
引證解釋
漢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個漢字音節開頭的音。大部分字的聲母是輔音,只有小部分字以元音開頭,其聲母稱“聲母"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04ae5afdd>零聲母”。
國語辭典
聲母
對韻母而言,指標聲的字母。如國語注音符號的ㄅ、ㄆ、ㄇ、ㄈ等。
形聲字的聲符,常為形成諸形聲字讀音之母,故稱為「聲母」。如侖為倫、淪、侖、 綸、輪諸字的聲母。
網絡解釋
聲母
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面的輔音,跟韻母一齊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音節。其他漢藏語系語言也有類似的結構。一般由輔音充當,即首輔音。
輔音的主要特點是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要分別受到各種阻礙,因此可以說,聲母發音的過程也就是氣流受阻和克服阻礙的過程。聲母通常響度較低、不可任意延長、而且不用于押韻。
漢語各大方言的聲母數量不一。一般說來,吳語和湘語比較好地繼承了中古漢語的三十六聲母。各地湘語和吳語的聲母常達到29-35個。閩語系統的聲母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地閩語的聲母普遍都在15個左右波動。而以粵語和官話(包括普通話)為代表的晚期方言,聲母數量一般在20個上下,普通話的聲母即為23個。贛語和客家話的聲母數量比粵語和官話略少。我們可以在今天的漢語方言中找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一種漢語方言的聲母越少,則韻母往往越多,聲母和韻母的數目呈現出互補關系。比如潮州話的韻母接近90個,它的聲母就只有15個。若干中部吳語如義烏話的聲母在30個左右,韻母就減少為不到40個。而部分湘語如祁陽話的聲母多達35個,韻母就相應地縮減到27個。這種有趣的現象,體現了一種整齊的深層次規律與一種驚人的和諧之美。引起了語言學家極大的關注。此外,在漢藏語系的其他各大語言如藏語之中,也存在與此相似規律。這一規律分布的廣泛性,說明了漢藏語系內部高度的同源關系。
聲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分字解釋
※ "聲母"的意思解釋、聲母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聲母造句
1.梅州客家話齒音聲母的分合表現,具有典型的漢語類型學的意義。
2.首字最好不用零聲母或拼音是y.
3.吳教授說,要教好單韻母和聲調只需2首兒歌,多加2首兒歌,就可掌握全部聲母,要是再來2首兒歌,就能鞏固基礎復韻母、鼻韻母了。
4.同時,聲母由短促的喉塞音變成了虛聲,而聲音可以延長,像箬山的里箬、外箬,讀起來就與箬橫的箬字不一樣了,好像是“里娘”、“外娘”。
5.23個聲母、9個復韻母、5個前鼻韻母,小家伙愣是花了四天,也沒把它們全記下!好吧,這個放放,先輔導算術。
6.舌面音j、q、x做聲母的個別字依次被混淆成平舌音z、c、s,這種混淆其實是尖音和團音的混淆。
7.我把拼音里的21個聲母和30多個單韻母和復韻母畫成圖,把口型和舌位到哪個點都畫出來。
8.當時盧戇章把它稱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
9.與此相類,是把合口呼的以卷舌音zh、ch、r為聲母的字錯讀成齒唇音。
10.萬州片區方言還有個主要特點,喜歡把聲母是n的許多詞說成零聲母。
11.她還從聲調、聲母、單韻母、復韻母等方面詳細地講解針對日本學生發音難點的教學對策,最后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課堂語音教學經驗。
12.這些聲母在跟后鼻韻母組成音節時,需要張口發音,所以許多字音只有1聲的聲調,而少2聲的聲調。
13.一個半小時的內容其實很多,包括單韻母、聲母、音節、聲調等等。
14.邢公畹,1995,《漢臺語舌根音聲母字深層對應例證》,《民族語文》第1期。
15.它濫觴于印歐語專門術語的漢譯,原只限于專業術語在某個學科領域的小范圍內使用,如“零電路、零功率、零聲母、零詞綴、零信號、零增長”等。
16.中國之聲母親節特別節目舉行孩子用歌聲祝福媽媽。
17.重慶方言分區中的萬州片區有一個有趣的發音現象,很多以n做聲母的字,被說成了零聲母。
18.由于歷史固享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致使壺關方言具有很豐富的內容。和北京話比較,在語音上該縣方言分尖團音,古精組、知莊章組字聲母有著差異,單字調有七個聲調,等等。
19.目的:討論人工耳蝸植入術后對漢語普通話聲母識別的效果.
20.古全濁聲母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一律讀送氣清音.
相關詞語
- qi?o wú shēng xī悄無聲息
- wú shēng yuè無聲樂
- shēng yàn聲焰
- shēng wén聲聞
- shēng mén聲門
- gē shēng歌聲
-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眾口同聲
- dī shēng xià qì低聲下氣
- bù shēng bù xi?ng不聲不響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動聲色
- mǔ sè母色
- huì shēng huì yǐng繪聲繪影
- jiā zhǔ mǔ家主母
- gāo shēng高聲
- zhī zhī shēng吱吱聲
- shēng zhàng聲障
- h?o shēng h?o qì好聲好氣
- huà shēng化聲
- wú shēng huà無聲畫
- wū wū shēng嗚嗚聲
- shēng yuān聲寃
- yìng shēng應聲
- jiāo shēng嬌聲
- nán shēng男聲
- qīng shēng輕聲
- shēng bō聲波
- hǒu shēng吼聲
- zòng shēng縱聲
- cóng zǔ zǔ mǔ從祖祖母
- hān shēng鼾聲
- shī shēng失聲
- shēng pín聲頻
- shēng guāng聲光
- liú shēng jī留聲機
- shēng bīng聲兵
- tóng shēng童聲
- sī shēng嘶聲
- shēng cái聲裁
- shēng chòu聲臭
- shēng yīng聲英
- shēng bǐ聲比
- mǔ qīn母親
- kuò shēng qì擴聲器
- yǒu shēng yǒu sè有聲有色
- yīn shēng zǐ音聲子
- yáng shēng揚聲
- shēng shēng màn聲聲慢
- shēng chā聲叉
- nǐ shēng cí擬聲詞
- yuàn shēng zài dào怨聲載道
- kǒu kǒu shēng shēng口口聲聲
- chuán shēng tǒng傳聲筒
- xiàng sheng相聲
- wèng shēng wèng qì甕聲甕氣
- fàng shēng放聲
- huì shēng huì sè繪聲繪色
- hé shēng shǔ和聲署
- shēng wēi聲威
- huān shēng xiào yǔ歡聲笑語
- hū shēng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