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è jì zhī chén
注音ㄕㄜˋ ㄐ一ˋ ㄓ ㄔㄣˊ
詞類成語
成語解釋社稷之臣
1.后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
2.夫謀而鮮過,誨人不倦者,叔向能如此,叔向乃社稷之臣也。
3.召為主薄督蔚,朝廷夸他是社稷之臣。
4.后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5.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6.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羅貫中?
7.陸遜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8.‘丞相顧雍、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9.顧雍、陸遜、潘浚,志在竭誠,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10.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浚,憂深責重,志在竭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11.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別上下之義,使當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為辭令,可分布于四方。
12.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13.歐陽修稱其‘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