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
詞語解釋
大衣
婦人的禮服。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9515541a6>大衣服。較長的西式外套。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翻譯
- 英語 overcoat, topcoat, cloak, CL:件[jian4]
- 德語 Mantel
- 法語 pardessus, manteau, paletot
引證解釋
婦人的禮服。 宋?高承 《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 周 之代,內外命婦服諸翟。 唐 則裙襦大袖為禮衣。
引開元 中,婦見舅姑,戴步搖,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於此。”
明?陶宗儀 《輟耕錄·賢孝》:“國朝婦人禮服, 達靼 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
引《儒林外史》第五十回:“秦中書 聽見 鳳四老爹 來了,大衣也沒有穿,就走出來。”
較長的西式外套。
引楊朔 《潼關之夜》:“他身上穿的也是這件軍用的黃色大衣"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892cf7b44>棉大衣,頭上也是這頂垂著兩只耳朵的灰色軍帽。”
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引《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和尚盡他哀告,總不理他,怒轟轟的走進房去把外面的大衣甩了。”
國語辭典
大衣
中長型的西式厚外套。
例如:「冬天出門,要記得穿大衣,以免受了風寒。」
元代南人婦人禮服名。
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一·賢孝》:「國朝婦人禮服,達靼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網絡解釋
大衣 (服飾)
大衣(Coat)是一種常見的外套,衣?長度至腰部及以下。大衣一般為長袖,前方可打開并可以鈕扣、拉鏈、魔鬼氈或腰帶束起。具保暖或美觀功效。在古代,大衣指代古代女性的禮服,名詞起于唐代,沿用至明代。現在所稱的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
分字解釋
※ "大衣"的意思解釋、大衣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大衣造句
1.她笑著說,如果這個溫度,在中國我們還傳大衣呢,而美國人都穿短袖了。
2.有時,柴博士會搭著黑呢子大衣臥在長沙發里小睡,搶不到沙發,他就腦袋靠住椅背一分鐘內奏響“睡眠曲”。
3.這一天,他看見云娘把他穿的那件兔皮大衣泡到了大盆里,還倒上了半簸箕灶膛里的灶灰,很是震驚,連忙問道:“云娘,你這是干什么?”。
4.在新版電影中,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身披棉大衣,腳踩長靴,粗獷的造型和老電影中王潤身版的楊子榮非常神似。
5.我將母親年輕時的一件淡米色麥爾登呢的肩縫連袖銅盆領短大衣送到金陵東路洗染店染成了黑色,配上我原來的墨綠色毛的確涼褲。
6.近代英軍的軍服,是統一的帶黑翻領紅色軍大衣、白色半長褲和長筒襪,頭戴鑲邊三角帽,腳穿黑色皮鞋和長鞋套,紳士派頭十足,人稱“龍蝦兵”。
7.周圍一片蒼茫,他裹著白素的狐裘大衣,如同一個圓滾的雪球,似要融進這一望無垠的白凈當中。
8.只是新郎和新娘一律的黑色呢子大衣,渾身上下倒是簇新,卻無論如何只能靠血液涌動造成的緋紅臉色來顯示他們作為婚禮主角與眾不同的喜氣。
9.胖子身著黑色棉大衣,戴著厚厚的棉帽子,為了防止長凍瘡,胖子還戴上了皮耳套。
10.好萊塢的享樂主義者向來都有不少丑聞:1920年,一名女星過身時全身赤裸,躺在貂皮大衣上。
11.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云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2.老彼得脫下大衣,從架子上拿起茶炊。
13.草坪上立著不少青銅雕塑,我一眼望見的是立在最前面的鐵托,他身披軍大衣,足蹬長靴,挎著手槍,垂著頭,劍眉緊蹙,正邁步前方,充滿動感,形神兼備。
14.一件長大衣在這個外套盛行的季節顯得太膽小了。
15.但是他有一件很豪華的“行頭”,一件水獺皮領子、禮服呢面的狐皮大衣。
16.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帶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種雙面絨睡袋也行,這樣把別人的被褥、大衣壓在上面,別人也就不生悶氣了。
17.不久后又推門進來,只見他身穿一件二尺半黑棉襖,外罩一件日本軍用黃呢子半大衣,頭戴一頂狗皮帽子,活脫脫一個土匪扮相。
18.第二年,云裳公司又設計、制作了春秋兩季的夾大衣、單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裝飾作用的綢外衣,并迅速推向市場風靡上海灘。
19.羊絨大衣方面,一般中長款2000元可以包工包料,更高檔次的雙面絨面料價格則需翻番。
20.中午12時10分許,哈珀攜夫人勞琳出現在八達嶺長城北門鎖鑰平臺,他身穿黑大衣,系藍色圍巾,身旁是一襲粉色大衣、頭戴黑色小圓帽的夫人勞琳。
相關詞語
- bù dà不大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shòu yī壽衣
- yī fú衣服
- gēng yī shì更衣室
- shàng yī上衣
- bāo yī dì胞衣地
- wú yī無衣
- zōng yī椶衣
- dà dōu大都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yī shang衣裳
- dà niáng大娘
- jià yī shang嫁衣裳
- dà yì miè qīn大義滅親
- yī jū衣裾
- dà dòng mài大動脈
- yī jiē衣裓
- yī qún衣裙
- yī zhuāng衣裝
- dà d? nòng大打弄
- xiù yī zhí f?繡衣執法
- bái yī shì白衣士
- qiáng dà強大
- lián yī qún連衣裙
- yī zhuó衣著
- fēng yī風衣
- dà gū大姑
- dà zhèng大正
- yì zū shí shuì衣租食稅
- zǐ yī子衣
- yī zhě衣褶
- dà nián大年
- dà píng大平
- dà gàn大干
- yī shí衣食
- yì fù衣復
- yī kèn衣褃
- yī mi?n衣冕
- diàn dà電大
- yī guān衣冠
- yī guī衣圭
- zhòng dà重大
- wū yī xiàng烏衣巷
- b?i yī b?i suí百衣百隨
- dà kǒu大口
- dà shǐ大史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yī guān chǔ chǔ衣冠楚楚
- yī qū衣袪
- yī pī衣被
- dà tīng大廳
- dà sàng大喪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dà yuán大員
- kuān yī寬衣
- shí èr yī十二衣
- yī páo衣袍
- yī mèi衣袂
- dà zhuān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