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sàng
注音ㄉㄚˋ ㄙㄤˋ
繁體大喪
指帝王、皇后、世子之喪。
父母的喪事。
指帝王、皇后、世子之喪。
引《周禮·天官·宰夫》:“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帥執事而治之。”
鄭玄 注:“大喪,王、后、世子之喪也。”
父母的喪事。
引《公羊傳·宣公元年》:“古者臣有大喪,則君三年不呼其門。”
《國語·晉語二》:“父母死為大喪。”
宋?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其人遂下,乃衣縗服者,曰:‘家有大喪,貧甚,不辦葬禮。伏知相公推心濟物,所以卜夜而來。’”林紓 《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難,大喪甫除,哀絃立斷。”
天子、皇后與其世子的喪禮。
引《周禮·天官·宰夫》:「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帥執事而治之。」
父母之喪。
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戒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
國亡而身被戮。
引《書經·多士》:「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
大喪,指帝王、皇后、世子之喪。出自《周禮·天官·宰夫》。
1.因為孝子驟然遭遇大喪,哀痛欲絕,無心修飾,喪服的制作,當然處處從簡。
2.榮惠太妃著人喊來濤七爺,說按昔日溥儀承繼德宗景皇帝兼祧穆宗毅皇帝的詔書,該由溥儀主理大喪。
3.雖然凱旋而歸,班師回朝,但師老兵疲,民窮財匱,國力大損,元氣大喪。
4.大喪期間,明軒一直不敢懈怠,缞服朝夕詣幾筵哭,齋戒,祭告天地宗社,靈駕引發奠儀,奉安神主于太廟,完全不敢違背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