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
詞語解釋
衣冠
衣服和禮帽。
英clothes and hat;
服飾。
例衣冠不整。
英dress;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例衣冠之弟。
英gentle;
翻譯
- 英語 hat and clothes, attire
- 法語 chapeau et vêtements, tenue vestimentaire
引證解釋
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裝。
引《管子·形勢》:“言辭信,動作莊,衣冠正,則臣下肅。”
《史記·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廟藏 孔子 衣冠琴車書,至于 漢 二百餘年不絶。”泛指衣著,穿戴。
引唐?牛僧孺 《玄怪錄·元無有》:“未幾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異,相與談諧,吟詠甚暢。”
明?錢澄之 《客祁門寓十王寺雜詠》:“頗羨村翁古,衣冠似 漢?年。”
徐遲 《入峽記》:“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樣愛清潔,而且總是衣冠端正的。”專指禮服。
引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記青州府中學堂(二)》:“我穿了素服,沒有衣冠,有所不便。”
代稱縉紳、士大夫。
引《漢書·杜欽傳》:“茂陵 杜鄴 與 欽 同姓字,俱以材能稱京師,故衣冠謂 欽 為‘盲 杜子夏 ’以相別。”
顏師古 注:“衣冠謂士大夫也。”
唐?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詩:“吳 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高公 見他説罷,曉得是衣冠中人,遭盜流落,深相憐憫。”
高旭 《元旦》詩:“劇憐肝膽存屠狗,失笑衣冠盡沐猴。”借指文明禮教。
引《宋史·胡銓傳》:“秦檜,大國之相也,反驅衣冠之俗,而為左衽之鄉。”
清?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說下》:“知大地之廣,則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則不為怪謬之謬,謂三教同源。”穿衣戴冠。
引漢?劉向 《說苑·修文》:“孔子 見 子桑伯子,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處。弟子曰:‘夫子何為見此人乎?’曰:‘其質美而無文,吾欲説而文之。’”宋?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華原郡王,燕王 子也,性好晝睡,每自旦酣寢,至暮始興,盥濯櫛漱,衣冠而出。”
《花月痕》第五十回:“荷生 衣冠升帳,中軍傳呼 倭 目一人進見。”
國語辭典
衣冠
衣服和帽子。
引《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搢紳、名門世族。
引《文選·沈約·奏彈王源》:「自宋氏失御,禮教雕襄,衣冠之族日失其序。」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網絡解釋
衣冠
衣冠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yī guān,指衣服和帽子;縉紳、名門世族。見《管子·形勢》:“言辭信,動作莊,衣冠正,則臣下肅。”
分字解釋
※ "衣冠"的意思解釋、衣冠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衣冠造句
1.你是當年那橫刀奪愛的衣冠禽獸。
2.他具冠幘(整好衣冠)拜伏號泣,請求隨行,卻不為金人所許,最終憂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時被金人所擄,卻是堅貞不屈。
3.先葬的是蘇軾,過后蘇轍怕哥寂寞,從葬而來,再過后,父親蘇洵從老家以衣冠的名義來陪伴兩個兒子。
4.身上衣冠不整,若隱若現的雪白美膚,讓人浮想連翩,勾起邪火。
5.別看他西裝革履,溫文爾雅,其實是個衣冠禽獸。
6.當海外的遣唐使、留學生到達長安時,最令他們欽羨的,是先進的禮樂制度、衣冠文物。
7.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城北徐公美?”。
8.墓園周圍,還有沈浮、鄭正秋、鄭小秋、魏鶴齡、張駿祥、桑弧、劉瓊,以及阮玲玉和上官云珠的衣冠冢。
9.她的眼睛不時瞟向衣冠齊楚的經理,優雅的素白襯衫,黑色的西褲,腰間系了條深色的范思哲皮帶,英氣勃發的臉讓她想到“留兩個勤儉持家”。
10.我不愿為此痛斷肝腸,不愿祖先的智慧無人嘆賞,不愿我華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揚。
11.衣冠屠販握手榮,得肥者分臭者逐。
12.時京城危懼,衣冠咸欲遠徙,后皆流離外難,百不一存。
13.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平當、馬宮及當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傳先王語,其醖藉可也,然皆持祿保位,被阿諛之譏。
14.這應該是楚幽王的衣冠冢,目的是障人眼目。
15.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御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
16.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1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18.此人雖然刻薄寡恩、茍且偷安,還寵信奸佞、殘害忠良,但到底還是靠他方才建立起了南宋王朝的根基,讓華夏衣冠不至于徹底泯滅在金人狼牙棒之下。
19.這是自三皇治世,五帝為君以來對那些貞夫烈婦最高的表彰,這是我朝對前宋朱子大儒最好的傳承,是我朝驅逐前元韃子之后,恢復漢家衣冠制度最好的一個象征。
20.爾衣衫襤褸,何登衣冠云集大雅之堂?
相關詞語
- yī róng yī一戎衣
- yī sè yī一色衣
- 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帶水
- qī xīng guān七星冠
-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七次量衣一次裁
- sān guān三冠
- sān jiào bù yī三教布衣
- sān liǔ shū tóu,liǎng jié chuān yī三綹梳頭,兩截穿衣
- sān yī三衣
- sān lián guàn三連冠
- shàng yī上衣
- xià yī下衣
- bù gēng ér shí,bù zhī ér yī不耕而食,不織而衣
-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 bù shèng yī不勝衣
- bù jiě yī不解衣
- dōng shì cháo yī東市朝衣
- sī yī絲衣
- liǎng liáng guān兩梁冠
- sàng guān喪冠
- zhōng yī中衣
- fēng yī豐衣
- fēng yī zú shí豐衣足食
- dān tú bù yī丹徒布衣
- wè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為他人作嫁衣裳
- wè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為他人做嫁衣裳
- zhǔ yī主衣
- wū yī烏衣
- wū yī guó烏衣國
- wū yī xiàng烏衣巷
- wū yī zhū láng烏衣諸郎
- chéng féi yì qīng乘肥衣輕
- jiǔ liáng cháo guān九梁朝冠
- jiǔ zhāng yī九章衣
- shū yī書衣
- yún guān云冠
- yún shān yī云山衣
- yún mǔ guān云母冠
- yún yī云衣
- wǔ shí yī五時衣
- wǔ liáng guān五梁冠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zhū yī五銖衣
- wǔ xǐ yī五銑衣
- jǐng guān井冠
- jiāo ràng guān交讓冠
- xiè yī褻衣
- zè zhù guān仄注冠
- yǐ guān bǔ lǚ以冠補履
- yōu mèng yī guān優孟衣冠
- chuán yī傳衣
- chuán yī bō傳衣缽
- gù yī估衣
- yú yī余衣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妝,人是衣妝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 fó yī佛衣
- chǐ yī měi shí侈衣美食
- biàn yī便衣
- xìn yī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