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實也和所謂公車上書差不多,我想這次分班肯定不止我們一個班上的人有意見,應該是我們整個二年級都會有意見,所以我的方法很簡單。
2.一、公車上書高一的上學期一過,開不開文科班,就成為一個爭論焦點。
3.他一生為國為民,曾參與“公車上書”,維新失敗后赴馬來西亞,歷經艱苦卓絕的開發,開辟出“新福州”墾殖地,為家鄉貧苦農民開辟生存之路,造福一方。
4.康有為等發動公車上書,掀起維新變法的高潮。
5.十多所高學校一起指責,這就有點像清末的公車上書一般。
6.適逢公車上書,康有為等奏上變法之本,帝覽而喜之,隨召見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派人士。
7.目的還不簡單,無非是擔心去了招賢館之后,就和東方朔一樣,如果沒有那次公車上書差點就這樣一輩子埋沒下去罷了。
8.痛定思痛之下男同事們都另謀出路,只有向外發展了,眾人聯名公車上書,嚴正要求聯誼,于是偶爾能夠與別的部門一起聚餐。
9.蘇文進門時,劉徹正在看公車上書的那三千竹簡,看了片刻,不禁發笑,繼續看,又一陣發笑,之前的戰事交給衛青蒼紫處理,他才有心如此發笑。
10.康有為一開始就篡取公車上書的美名,中學歷史課本說到這一段又犯渾了,馬關條約激起眾怒,是松筠組織官員上書三十一次。
11.并始終抱著上醫醫國的宗旨,積極參與康有為公車上書意圖變法,主張救國自強,在當時的瑞安,聚集一批思想進步人士。
※ "公車上書"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