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基本解釋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跟;走過李子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出處晉 干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暫未找到成語瓜田李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瓜田李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低聲下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
李代桃僵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手下留情 | 《庚子風云》:“在這幾個當口,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將王成德擊倒,他卻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讓過了。” |
死腦瓜骨 | 錦云等《草莓三爺》:“你呀,就是死腦瓜骨!” |
催人淚下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實在是萬歲爺的祭文催人淚下,奴才們實在忍不住了……” |
有兩下子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釋車下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林下風致 |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鷗鳥不下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
下臨無地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
吳下阿蒙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縱橫天下 | 元 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黃巢縱橫天下,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為重。” |
天下第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治平為天下第一。” |
心上心下 | 巴金《家》二三:“覺新連忙到房里去把信寫好,叫袁成送去。但是這也還不能使眾人安心。眾人還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還沒有回來,一連兵就開進來了。” |
不在話下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甘拜下風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
頭上末下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19回:“恰似俺們把這樁事放在頭里一般,頭上末下就讓不得這一夜兒!” |
天下為一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今天下為一,春秋之義,王者無外,偃修封域中,而辭以出境何也。”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
解甲歸田 |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