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溫夏凊的成語故事
拼音dōng wēn xià qìng
基本解釋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F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辰省?!?/p>
暫未找到成語冬溫夏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冬溫夏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春去冬來 |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不然,厲兵秣馬,春去冬來,使賊兵疲于奔命,俟其勢衰,收之未晚。” |
夏雨雨人 | 西漢 劉向《說苑 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td> |
秋收冬藏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td> |
寒冬臘月 | 漢 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td> |
春夏秋冬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8回:“只見綠一團,紅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萬卉千花,盡皆鋪綴?!?/td> |
溫情脈脈 | 元 關漢卿《拜月亭》:“枉了我情脈脈,恨綿綿,我晝忘飲饌夜無眠。” |
夏蟲語冰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td> |
夏爐冬扇 | 漢 王充《論衡 逢遇》:“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td> |
重溫舊夢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尋夢》:“天呵,昨日所夢,池亭儼然,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td> |
夏蟲不可語冰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td> |
秋去冬來 | 劉玉民《騷動之秋》第七章:“秋去冬來,新年一過春節眨眼就到。” |
十冬臘月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59回:“十冬臘月喝涼水,臨死埋在灶火坑?!?/td> |
軟玉溫香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人間天上,看鶯鶯強如做道場。軟玉溫香,休道是相親傍?!?/td> |
溫文爾雅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
霜凋夏綠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撰有詩句數卷,尚未成書,霜凋夏綠,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
夏蟲不可言冰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回:“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td> |
溫香艷玉 | 明·湯顯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溫香艷玉神清絕,人間迥別?!?/td> |
溫情密意 | 瞿秋白《餓鄉紀程》:“然而散見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飛色舞,已確然見溫情密意的‘春之和暢’之先聲。” |
冬日夏云 | 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td> |
溫柔鄉 | 漢·伶玄《飛燕外傳》:“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td> |
竊衣取溫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益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仇非上旦也。苦身勞心,夜以繼日?!1П?,夏還握火?!?/td> |
溫故知新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td> |
夏日可畏 | 《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倍蓬A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td> |
夏鼎商彝 | 元湯式《一枝花 贈王馬杓》套曲:“縱然道夏鼎商彝休將做寶貝啶,也不似他情忺?!?/td> |
夏蟲疑冰 | 語出《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td> |
春風夏雨 | 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td> |
三冬二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