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股讀書的成語故事
拼音cì gǔ dú shū
基本解釋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暫未找到成語刺股讀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刺股讀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介書生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
一股腦兒 | 曾樸《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鹽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腦兒都倒翻了。” |
三余讀書 |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
三折股為良醫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揚,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 |
下帷攻讀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 |
不刊之書 | 漢 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
不可勝書 | 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 |
不忍卒讀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
世代書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
兩腳書櫥 | 《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
中書君 | 宋·蘇軾《自笑》:“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
臨池學書 | 《晉書 衛恒傳》:“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
丹書白馬 |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
丹書鐵券 | 《后漢書 祭遵傳》:“丹書鐵券,傳于無窮。 |
丹書鐵契 | 《漢書·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
鄉書難寄 | |
書不盡意 | 《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
書不盡言 | 《周易 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
書不釋手 | 《北史·牛弘傳》:“[牛弘]性寬厚,篤志于學,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 |
書劍飄零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生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
書同文,車同軌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 |
書呆子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老夫素日常聽人說,讀書人每每讀到后來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 |
書囊無底 |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
書聲朗朗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只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
書聲瑯瑯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瑯瑯,怪曠野那得有是。” |
書富五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真個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午古。” |
書生之見 | 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為大費,欲復寓兵于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