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的成語故事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基本解釋蜃:蛤蜊。古代傳說蜃能吐氣成樓臺的形狀。實際上是大氣由于光線折射把遠外的樓臺等城市景物顯現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幻景多出現在夏天的海邊或沙漠地帶。現比喻虛無縹緲實際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
暫未找到成語海市蜃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海市蜃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隨行就市 | |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醋海翻波 | |
泥牛入海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百川歸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而皆務于治。”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
海水不可斗量 | 《淮南子·泰族訓》:“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文山會海 | 《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關干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后,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
道山學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
珍樓寶屋 | 《淵鑒類函·佛寺三》:“唐高力于來廷坊建佛寺,珍樓寶屋,竭盡國資。” |
偶語棄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
縱橫四海 | 《三國志通俗演義·青梅煮酒論英雄》:“得志則縱橫四海。” |
湖海飄零 | |
上樓去梯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
春深似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市怨結禍 |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且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己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也。” |
名揚四海 |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糾糾名揚四海,喜孜孜笑滿腮。” |
亭臺樓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那亭臺樓閣,樹林山水,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 |
臣門如市 | 東漢 班固《漢書 鄭崇傳》:“臣門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
義山恩海 | 元·柯丹丘《荊釵記·憶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費,召共居,感此義山恩海深難棄。” |
海水群飛 | 漢·揚雄《太玄經·劇》:“海水群飛,終不可語也。” |
浩如煙海 | 宋 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抉摘幽隱,枝計毫厘。” |
海岱清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
冠蓋如市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五章:“有力官紳‘視為利藪,群思攘奪……門前冠蓋如市’。” |
倒山傾海 | 《后漢書·董卓傳》:“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昆岡之火,自茲而焚,《版蕩》之篇,于焉而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