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óng yáng mèi wài
基本解釋崇:崇拜;推崇;媚:諂媚。崇拜外國的一切事物;向外國人獻媚。
出處茅盾《向魯迅學習》:“那時清王朝以及當權的洋務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
暫未找到成語崇洋媚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崇洋媚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瀉汪洋 | 梁啟超《譚嗣同傳》:“一瀉汪洋。” |
一片汪洋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2回:“鄭州底下黃河開了口子,漫延十余州縣,一片汪洋,盡成澤國。” |
一笑百媚 | 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不足為外人道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
丑事外揚 | |
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鳳閣,這是俺的世外桃源。” |
東洋大海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顛倒,意亂心迷,將前妻昔日恩義,撇向東洋大海。” |
個人崇拜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不斷滋長。” |
中外古今 | 茅盾《升學與就業》:“中外古今有不少偉大的事業家都不是‘學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學家也有從沒進過什么理工大學的!” |
中外合璧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個中外合璧。” |
中外馳名 |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馳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調》的‘名花傾國兩相歡’,改做‘傾城名士兩相歡’了。” |
中通外直 |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九霄云外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事出意外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3回:“那老姑子見寶玉來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個活龍來的一般,忙上來問好,命老道來接馬。” |
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元 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八回:“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徑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報仇》:“相公所見極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這幾日何如好過!”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賴傳珠《模范紅五團的新榮譽》:“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付之度外 |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付諸度外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自身生死且尚付諸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 |
信外輕毛 | 《觀經玄義分》:“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 |
倚姣作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先時不過挾制薛蟠,后來倚姣作媚,將及薛姨媽,后將至寶釵。” |
偃武崇文 | 《魏書·咸陽王禧傳》:“國朝偃武崇文,偏舍來久,州鎮兵人,或有雄勇,不閑武藝。” |
偷媚取容 | 唐·張鷟《朝野僉載·張岌》:“并偷媚取容,實名教之罪人也。”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 |
八荒之外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