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應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dé shǒu yīng xīn
基本解釋見“得心應手”。
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
暫未找到成語得手應心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得手應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愛不釋手 |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
神槍手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4回:“二來見蕭王妃擊死李守義,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軍?!?/td> |
離心離德 | 《尚書 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td> |
隨機應變 | 《舊唐書 郭孝恪傳》:“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td> |
得意洋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難得糊涂 |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td>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一手遮天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不可多得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歸心如箭 | 清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 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td>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td>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td>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td> |
使心用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回:“至于貪淫縱欲,使心用腹,污穢人家女眷,沒有一個減等奪祿,或是妻子見報,陰中再不饒過?!?/td> |
及時應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一門心思 | 孫華炳《重賞之下》:“他自己又到圖書館借來關于數控的書,什么也不顧了,一門心思鉆研起來?!?/td> |
束手無策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
手下留情 | 《庚子風云》:“在這幾個當口,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將王成德擊倒,他卻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讓過了?!?/td>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td> |
費盡心思 |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td>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td> |
疚心疾首 | 唐 崔鍔《內寺伯朱夫人趙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雞林,三歲然復,疚心疾首,亦時禮念,冥期佑助?!?/td>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td>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td> |
萬眾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聯絡,萬眾一心?!?/td> |
師心自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