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墻窺蠙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qiáng kuī zhǐ
基本解釋見“逾墻鉆穴”。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逾墻窺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逾墻窺蠙)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wù)。” |
拆東墻補西墻 | 《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拆東墻,補西墻,先要顧前方。” |
管窺筐舉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郤正傳》:“夫人心不同,實若其面,子雖光麗,既美且艷,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
隙穴之窺 | 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掞區(qū)區(qū)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窺竊神器 |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瞾檄》:“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
朽木糞墻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
墻倒眾人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罷了!好奶奶們,‘墻倒眾人推’,那趙姨娘原有些顛倒。” |
墻上泥皮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墻上泥皮。” |
路柳墻花 | 元 王曄《水仙子 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只是個路柳墻花。” |
墻里開花墻外香 | 海巖《死于青春》:“墻里開花墻外香,都這樣兒,不做就算了。” |
目不窺園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
隔墻有耳 |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墻有耳,伏寇在側(cè)。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
倚門窺戶 | 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然不敢自列于下執(zhí)事者,以為賤貴有倫,等威有序,以閑人持不急之務(wù),朝夕倚門窺戶,抑亦侍郎之所惡也。” |
蠹眾木折,隙大墻壞 | 戰(zhàn)國·衛(wèi)·商鞅《商君書·修權(quán)》:“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 |
管間窺豹 | 宋·呂南公《與汪秘校論文書》:“張衡、左思等輩,于道如從管間窺豹,故所作文賦,緊持揚、馬襟袖。” |
墻頭草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3章:“一個人為國家要寧折不彎,別做墻頭草。” |
窺間伺隙 | 漢 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nèi)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并海內(nèi)之后,以威力為至道,以權(quán)詐為要術(shù)。” |
癩狗扶不上墻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怨不得俗語說:‘癩狗扶不上墻’的!” |
窺見一斑 | 《高子遺書 會語九八》:“一向不知陽明、象山學問來歷,前在舟中似窺見其一斑。” |
不學面墻 | 《尚書·周官》:“不學墻面,蒞事惟煩。” |
逾沙軼漠 | 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棧山航海,逾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 |
門墻桃李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七卷:“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 |
蕭墻禍起 |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
簾窺壁聽 | 宋 何坦《西疇常言》:“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
蕩檢逾閑 | 清 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饑寒之不免,理義之不知,而蕩檢逾閑之事作。” |
見墻見羹 | 《后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于墻,食則睹堯于羹。” |
東向而望,不見西墻 | 《呂氏春秋 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xiāng)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