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客揮毫的成語故事
拼音duì kè huī háo
基本解釋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暫未找到成語對客揮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對客揮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綠林豪客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td>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
枝對葉比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td> |
死對頭 |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現(xiàn)在他們怕我們防得厲害,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做成個死對頭。” |
揮戈反日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gòu)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偽(揮)之,日為之反三舍?!?/td> |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宋·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td> |
牛衣對泣 |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牛頭不對馬嘴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
對牛彈琴 | 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
紅塵客夢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td> |
針鋒相對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
白丁俗客 | 明 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td> |
客死他鄉(xiāng)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里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xiāng)有誰祭奠?!?/td> |
秋毫無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guān),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td> |
毫不遲疑 |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他們毫不遲疑地向土豪劣紳營壘進攻?!?/td> |
驢唇不對馬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zhuǎn)五繞你從朝?!?/td> |
對簿公堂 | 《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4回:“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td>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
毫不猶豫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第二次杜修經(jīng)、楊開明來,主張紅軍毫不猶豫地向湘南發(fā)展。” |
毫無疑問 | 鄧小平《關(guān)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毫無疑問,他們的這種威信、影響和經(jīng)驗乃是黨、階級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 《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指揮若定 | 唐 杜甫《詠懷古跡》詩:“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
毫無二致 | 郭沫若《斷斷集 屈原時代》:“那時候的文體的變革和近代的文學革命,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的,實在是毫無二致。” |
不速之客 |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笨追f達疏:“速,召也。不須召喚之客有三人自來?!?/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