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布公的成語故事
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基本解釋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píng)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暫未找到成語開誠布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開誠布公)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國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
一心為公 | |
一片志誠 |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二折:“將一片志誠心寫入了冰綃崢,這一篇相思令,寄與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
一片至誠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見他正是服官從政的年紀(jì),臉上一團(tuán)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
一畫開天 |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yù)》:“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一秉至公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卻不以此為輕重,委差委缺,仍舊是一秉至公。” |
一秉虔誠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一零一回:“那鳳姐兒也無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誠,磕了頭,舉起簽筒默默的將那見鬼之事并身體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
丁公鑿井 | 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七開八得 |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開八得,也找不著他!” |
七相五公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dāng)、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 |
三旨相公 |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jìn)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lǐng)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三陽開泰 | 《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
不可開交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4回:“吳贊善聽到這里,便氣的不可開交。” |
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釋名·釋首飾》:“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不得開交 | |
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 《南史·庾仲文傳》:“言‘仲文貴要異他尚書’,又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為異也。”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qū)別之也。” |
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 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
丑媳婦總得見公婆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十六回:“丑媳婦總得要見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罷。” |
專心向公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不結(jié)交援,專心向公。” |
主敬存誠 | 語本《易·乾》:“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 |
久慣老誠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個(gè)個(gè)人古怪精靈,個(gè)個(gè)人久慣老誠。” |
云布雨施 |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緣陵流澤,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上則云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 |
云布雨潤 | 《宋書·夷蠻傳·訶羅駝國》:“敷演正法,云布雨潤。” |
云開日出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文準(zhǔn)禪師》:“云開日出,水綠山青。” |
云開見天 | 宋·邵雍《觀盛化詩》:“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fù)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