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延羈留的成語故事
拼音qiān yán jī liú
基本解釋見“遷延稽留”。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遷延羈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遷延羈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改俗遷風 | 《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
手下留情 | 《庚子風云》:“在這幾個當口,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將王成德擊倒,他卻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讓過了。” |
改過遷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彌留之際 | 《尚書 顧命》:“病日臻,既彌留。” |
留戀不舍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
放蕩不羈 | 晉 王隱《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
借書留真 | 《漢書·河間獻王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
留后路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18章:“要給自己留后路呀!” |
見善必遷 |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以陛下天姿英圣,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為至當。” |
自留地 |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5)社員的自留地應有多少;(6)社員的成份問題;等等。” |
安土重遷 |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
事過境遷 | 清 頤瑣《黃繡球》:“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
遷于喬木 | 《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
茍延殘喘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茍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 |
女大不中留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休疙皺,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還得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刀下留人 | 元 李文蔚《燕青捕魚》:“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
女大難留 | 元·關漢卿《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來女大難留。” |
見異思遷 |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
豪放不羈 | 《清史稿 文藝傳 侯方域》:“(方域)性豪邁不羈,為文有奇氣。” |
孟母三遷 |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
截鐙留鞭 | 唐·馮贄《云仙雜記·截鐙留鞭》:“姚崇牧荊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 |
中留不報 | |
迷留沒亂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
延頸就縛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將軍前來收捕,本合延頸就縛。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負罪交鋒,誤犯虎威,敢乞恕罪。” |
留有余地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他們顯然具有‘化大事為小事’的用心,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